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往开来 勇于创新 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晴隆而努力奋斗

继往开来 勇于创新 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晴隆而努力奋斗

许风伦:继往开来勇于创新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晴隆而努力奋斗继往开来勇于创新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晴隆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晴隆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0月27日)许风伦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晴隆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共产党晴隆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全面开启“十二五”伟大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中共晴隆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来,十一届县委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围绕“强农稳县、资源强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战略,按照“三化四建一推进”的科学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妥善应对2008年百年不遇特大凝冻灾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和2011年的特大干旱等复杂艰难环境,抢抓机遇,共克时艰,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超额完成了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1年9月底,完成生产总值18.66亿元,财政收入2.7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

到年底,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亿元,是2006年(7.9亿元)的3.2倍;财政收入完成4.2亿元,是2006年(0.98亿元)的4.3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是2006年(1.68元)的2.1倍。

三次产业比重从2006年的33∶34∶33调整为2011年的17:42:41,结构逐步优化。

晴北煤焦化一体化、海权肉羊加工、规模纺织制衣项目等工业项目和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实力增强、发展态势良好。

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县委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全县社保体系逐步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多。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落实。

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06年的34.3%下降到19.6%。

到年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50元,是2006年(1628元)的2.1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570元,是2006年(7668元)的1.9倍。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镇胜高速公路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晴兴高速公路和沪昆快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

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331公里,比2006年(1153公里)新增178公里,新增油路改造132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

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加强,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44万人。

电力设施得到加强,新增装机容量13.5万千伏安,新建变电站5座,主变容量为2006年的4倍,实现了双电源供电,农村电网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通信网络综合覆盖率达到96%以上,光缆线路通达全县所有乡(镇)。

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垃圾填埋场全面完工。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两基”通过“国检”,“普实”通过验收,晴隆民中“申办全省示范性高中”通过第一轮评估。

医药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城乡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效落实,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完成,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4道拐”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平安晴隆”建设扎实推进。

安全生产实现“双降”。

“整脏治乱”、“满意在晴隆”工作取得新成绩。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坚持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加强。

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班子奠定良好基础的结果,也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扎实苦干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晴隆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向关心支持晴隆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五年的奋发进取、艰苦创业,使我们深刻认识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实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扎实本领,进一步积累了夺取更大胜利的宝贵经验。

概括起来: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我们的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紧紧依靠群众。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活力;三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这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我们的事业才能拥有不竭的动力。

这些重要经验和启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和作风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克服和解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今后五年,既是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黄金期。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大力弘扬“贵州精神”,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战略,深化和拓展“晴隆模式”,按照“三化同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全面繁荣”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新晴隆。

奋斗目标是:围绕“强县富民”总目标,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两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以上,即: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1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力争突破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4%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通过五年努力,把晴隆初步建设成为“工业强县、生态重县、旅游名县”,为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在认真总结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今后五年发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规划确定的。

这是一个立足当前实际、着眼美好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体现全县人民共同愿望、适应改革发展大潮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通过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们虽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同时也可以抓住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一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为我县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随着沪昆高速公路、晴兴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以及毕水兴高速公路东线规划建设,我县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为我们争取有利的发展机会提供了新平台;三是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发展后劲强劲,一些大产业、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四是全县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谋发展、求跨越的氛围日趋浓厚,为加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展望未来的五年,将是晴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是值得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为之努力奋斗的五年。

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紧紧抓住煤炭产业这个重点,园区建设这个载体,工业运行这个环节不放,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0亿元。

一要重点抓好煤炭产业,形成煤化工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同时抓好矿冶、特色农产品加工、建材和轻工业等工业产业建设。

二要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倾力打造“两园六区”,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等制度,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致力打造成为优势产业集聚、主导产业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生态型产业新区。

(二)着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

要抓住“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四个环节,围绕“亮化、绿化、硬化、净化、美化”五化目标,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小城镇建设、城镇居民素质的提升。

一要始终坚持规划引领。

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要体现特色,集约发展,优化环境,美化生活,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区域协调、生态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要稳步推进城镇建设。

要坚持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突出特色、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理念,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借助大项目和旅游业,加快构建一个中心城镇——莲城,沙子、光照、花贡、大厂、鸡场5个卫星城镇分别组团发展的特色城镇体系,即,以县城为中心,沙子、光照、马场作为副中心城镇组团发展;以花贡为中心,花贡、中营、长流、大田组团发展;以大厂为中心,大厂、碧痕、安谷、紫马组团发展;以鸡场为中心,鸡场、三宝组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