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集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

新集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研读第二部分1.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3.提问: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4. 提问: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5.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是因为什么?6.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应怎么理解?7.提问: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告别藤野先生”,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8课堂小结。

课文第二部分讲了,理解了藤野先生高尚品质,也了解到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从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所特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

一、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下面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2.提问: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3.提问:“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提问: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提问: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极了。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在上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9.概括文段大意。

2.我的母亲胡适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质.问()广漠.()B.野蛮.()绰.号()C.掷.钱()摹.画()D.抽屉.()嬉.戏()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1、理清文章结构2、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

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

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

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

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

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

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5.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6.“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7.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用原句回答)8.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3.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4.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酷()掺()脊()枉()yǒu______黑脸tánɡ______一liǔ______ āo______陷崎qū______ 粗bǐ______ zhì______留禁ɡù_______2、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胡髭.(zì)尴.(ɡān)尬.(ɡà)粗劣.(lüâ)两颊.(jiá)B.侏.(zhū)儒粗糙.(zào)甲胄.(wâi)纠.缠(jiū)C.广袤.(mào)无垠.(ɡēn)掩饰.(shì)鬈.(quán)发D.敦.实(dūn)颔.首(hàn)乡绅.(shēn)长髯.(rán)3、请用“_____”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不是每个词语都有错哦!请细心!)粗制烂造郁郁寡欢蒙眛阴沉正襟威坐诚皇诚恐颔首低眉无可制疑暗然失色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做个小翻译!(请解释下列词语!看你的了!)1.禁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器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鹤立鸡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颔首低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幽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凄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翻来覆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知书识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酷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牛汉----茨威格----阅读《我的第一本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