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成树协议学习总结

生成树协议学习总结

1,交换机的好处,和交换机所带来的问题,就是产生环路。

交换机能够扩大网络直径,能让更多的网络直径参与到网络通信中来,但是交换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会产生环路。

2,环路是如何产生的?

交换机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学习维护一个mac和端口对应的表格,交换机只对报文进行透传,不会像路由器那样,对报文添加标记,根据局域网的工作原理,这样就必然会导致环路的产生。如下图例子:

如上图,我们假定终端A是第一次发消息,发出一个消息1发给B,根据局域网的工作原理,该消息会被交换机S1 S2 S3收到,S1透传出消息1,发给终端B,同时也会给该消息发给S2 S3,依次类推,在网络中形成的环路的信息会急剧的增加,迅速将网络堵死。

3,生成树协议概念的产生,生成树是如何避免环路的?

802标准委员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STP协议生成树的概念。

生成树就是通过将一个物理上有环存在的网络中,通过逻辑上阻塞某些端口,将网络中存在的环拆解开,使整个网络在逻辑上是一种树状结构,并保证其数据传输的效率。

对上图的说明:图中的每个矩形代表一个网桥,深颜色矩形为跟桥,也就是一棵树的根。深

色端口为阻塞端口,也就是被生成树协议,根据一定的算法,所阻塞掉的端口。这样我们可以从这科树的根出发,走实线的路径,那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是一棵树的形状,这棵树没有环路。

4,介绍STP。bpdu包结构。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

生成树的基本原理,

1,选择跟桥,在参与本局域网通信的所有网桥中,选择一个网桥作为根网桥,也就是树的根。

2,选择根端口,根端口就是某一网桥通过该端口到达根网桥,路径开销最小。

3,选择指定端口,端口优先级向量劣于根优先级向量的端口。

生成树实现这一机制是通过相互发送BPDU消息来实现的,BPDU中携带一些生成树计算所需要的必要信息。如下BPDU格式:

其中所包含的Root Identifier , Root Path Cost, Bridge Identifier, Port Identifier, 为生成树参与计算的重要元素。

Root Identifier 由桥的优先级加mac组成

Root Path Cost 根路径开销

Bridge Identifier 桥标识

Port Identifier 端口标识

5,优先级向量,共有几个优先级向量?优先级向量是如何比较的?

STP桥的优先级向量:

优先级向量的组成成分如下,

有如下几个优先级向量:

优先级向量的比较:

先比较RootBridgeID

如果RootBridgeID相等,比较RootPathCost,

如果RootPathCost相等,比较DesignatedBridgeID,

如果DesignatedBridgeID相等,比较DesignatedPortID,

如果DesignatedPortID相等,比较BridgePortID。

如果其中有一步不等,就选择较小的那个向量,小的为优。

阻塞指定桥ID较大的端口。

把指定端口较大的端口阻塞。

把本地端口较大的端口,阻塞掉。

6,一个网桥是如何进行优先级向量选择的?

在网络刚刚启动的时候,每个网桥将自己作为根网桥,所以网桥ID92,从各个端口上发送优先级向量92 0 92。

同时网桥也会收到其它网桥发过来的优先级向量,对所收到的优先级向量进行优先级比较。

优先级最小的被选择作为根端口,消息优先级向量代替该端口的优先级向量,成为新的端口优先级向量,新获得的端口的优先级向量中,最小的那个做为根端口。从优先级向量中,根标识是41 而不是92 可以判断出本桥不是根桥,

根端口的优先级向量为:41 12 111

将根端口的优先级向量的路径开销12 加上本端口的路径开销1 为13,所以:

根路径优先级向量为:41 13 111

本网桥的根路径优先级向量桥ID为41,本网桥ID为92,很显然,本网桥不是根网桥,所以:

根优先级向量为:41 13 111

将根优先级向量的指定桥ID 111,用本网桥的ID 92来代替,这样得到:

指定优先级向量为:41 13 92

将指定优先级向量和根端口以外的其它端口进行比较,如果指定优先级向量优于该端口向量那么该端口为指定端口,如果指定优先级向量差与该端口优先级向量,那么该端口为替换端口,blocking掉。

7,故障处理。

链路故障怎么办

Hello Time

网桥从指定端口以Hello Time 为周期定时发送配置消息。

Message Age 和Max Age

端口保存的配置消息有一个生存期Message Age 字段,并按时间递增。每当收到一个生存期更小的配置消息,则更新自己的配置消息。当一段时间未收到任何配置消息,生存期达到Max Age 时,网桥则认为该端口连接的链路发生故障,进行故障的处理。

如果活动的链路发生故障怎么办呢?生成树算法提供了一种定时器策略,配置消息中携带了一个生存期的域值,根网桥从它的所有端口周期性的发送生存期为0的配置消息,收到配置消息的网桥也同样从自己的指定端口发送自己的生存期为0的配置消息。如果生成树的枝条出现故障,则这条链路下游的端口将不会收到新鲜的配置消息,自己的配置消息的生存期值不断增长,直至到达一个极限。该网桥将抛弃这个过时的配置消息,重新开始生成树计算。 其中,定时发送的周期为hello time ;配置消息的生存期为message age ;最大生存期为max age 。

一个接受并处理配置消息的例子

根据收到配置消息的优先级,选择Port4为根端口,选择Port1和Port2为指定端口,同时阻塞端口Port3和Port5。

从Port1和Port2发送新的配置消息:(23,15,81),其中,

→RootId = 23

→RootPathCost = 14+1 = 15→

RootPort = Port4

Port 1

Port 2Port 3Port 4

Port 5

blocking

blocking

32,0,32

23,18,12323,14,321

23,14,100

23,15,80

root

23,15,81B81

23,15,81

上图为选择根端口的过程,

链路故障处理一

Port4的配置消息生存期超时了, 则抛弃该配置消息, 重新进行生成树计算, 选择Port3为新的根端口,而网桥81的配置消息没有变化

23,18,123Port 1

Port 2Port 3Port 4

Port 5

blocking

23,14,321

23,15,80

23,15,81

root

B81

32,0,3223,15,81

23,15,81

链路故障处理二

Port3的配置消息生存期也超时了,则抛弃该配置消息,重新进行生成树计算,选择Port5为新的根端口,网桥81的配置消息变为(23,16,81)

Port 1

Port 2Port 3Port 4

Port 5

23,15,80

23,16,81 root

23,16,81 32,0,3223,18,12323,16,8123,16,81

B81

链路故障处理三

Port5的配置消息生存期也超时了,则抛弃该配置消息,以自己为根桥发送配置消息(81,0,81),直到从任一个端口收到优先级更高的配置消息

Port 1

Port 2Port 3Port 4

Port 5

81,0,8181,0,8181,0,81 81,0,81 81,0,81

B81

8,临时回路的处理

临时回路的问题

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新的配置消息要经过一定的时延才能传播到整个网络,在所有网桥收到这个变化的消息之前:

若旧拓扑结构中处于转发的端口还没有发现自己应该在新的拓扑中停止转发,则可能存在临时的回环;

若旧的拓扑结构中阻塞的端口还没有发现自己应该在新的拓扑结构中开始转发,则可能造成网络暂时失去连通性。

如何避免临时回路

端口由阻塞状态进入转发状态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延时,这个时间起码是配置消息传播到整个网络所需最大时间的两倍。●

Forward Delay :配置消息传播到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

设计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端口只是学习站点的地址信息,但不转发数据;

→端口从阻塞状态经过Forward Delay 的延时后进入中间状态;→

再经过Forward Delay 的延时后才能进入转发状态。

端口的几种状态

不接收或转发数据,接收并发送BPDUs ,不进行地址学习Listening 不接收或转发数据,接收并发送BPDUs ,开始地址学习

Learning

接收并转发数据,接收并发送BPDUs ,进行地址学习

Forwarding 不接收或转发数据,接收但不发送BPDUs ,不进行地址学习Blocking

不收发任何报文

Disabled 端口能力

端口状态

端口的状态迁移

Disabled

Listening

Blocking

Forwarding

Learning

1)端口enabled 2)端口disabled

3)端口被选为根端口或指定端口

4)端口被选为备用端口(阻塞)5)Forward Delay 延时

(1)

(2)(1,2)

(1,2)

(1,2)

(1)(2)

(4)

(4)

(5)

(4)

(5)

(3)

图中显示了端口的五种状态的迁移关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一个端口被选为根端口或指定端口,就会从blocking 状态迁移到一个中间状态listening 状态;经历forward delay 的延时,迁移到下一个中间状态learning 状态;再经历一个forward delay 延时,迁移到forwarding 状态。

当一个端口由于拓扑发生改变不再是根端口或指定端口了,就会立刻迁移到blocking 状态。 并且,处于任何状态的端口都可能因为端口可用或者不可用变成disabled 状态。

从listening 迁移到learning ,或者从learning 迁移到forwarding 状态,都需要经过forward delay 延时,通过这种延时迁移的方式,能够保证网络中需要迁移到discarding 状态(即为胶片中的Blocking 状态)的端口已经完成了迁移,因此能够有效的避免临时环路的形成。

9,拓扑改变中的一些处理

MAC地址信息的生存期

●拓扑结构改变会使站点在生成树中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那么网桥

原来学习到的MAC地址信息就可能变得不正确,所以学习的MAC

地址信息也要有生存期,如果该时间内没有证明地址的正确,则抛

弃这条地址信息。

●在生成树协议中有两个生存期:

→拓扑稳定的时候用较长的生存期。

→拓扑改变的时候用较短的生存期。

●网络拓扑发生改变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网桥都能够发现这一变

化,所以需要把拓扑改变的信息通知到整个网络。

网桥通过“学习”了解站点信息,并把它保持在地址表中。由于站点可以被移动,因而网桥应该能够将某些站点老化,除非这个站点能够不断被证明仍然存在。站点信息的老化是通过站点信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重新确认而导致超时来实现的。

如果站点位置的改变是由于站点物理上被移动了,则我们可以将站点信息老化时间以分钟为数量级,这是因为拔下某个站点的插头,再移动这个站点(物理上移动),然后再插上插头到站点可以开始工作,很可能花掉十几分钟时间。而且被移动的站点可以通过某种策略,以尽快开始工作。例如,它们可以向广播地址发送包。当所有的网桥看到从源S 发来的包后,它们将修正到S 的条目。基于上面考虑,一般将站点信息的老化时间设为15分钟。

然而,重新生成一棵生成树会改变多个站点的位置。而且这种逻辑上的位置改变站点本身是无法主动觉察到的,因此也就不能通过某种特殊机制(如发广播包)来修正站点的地址信息。让很多站点在拓扑结构改变了1 5 分钟之后都不能被访问是不大现实的。

因此,如果地址表的老化时间值大于生成树重新计算所需的时间,我们认为需要有两个缓冲区超时值:

1)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较长值(较大值)。

2) 生成树重新计算后使用的较短的缓冲区超时值。

站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LAN A

LAN B

LAN C LAN E

LAN D

ROOT

B1

B2

B3 B4

当站点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网桥学习到的地址信息可能就不正确了,所以每条学习到的地址信息有一个生存期,如果在生存期内没有报文来确认这条地址是正确的,就丢弃它。大家可以想象到,如果站点的物理位置变化,比如把一台终端设备从一个接入端口拔下来,再插到另一个端口上,肯定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那么这段时间就不会发送任何报文,它的地址信息就会因此而从网桥的地址表中删除掉。所以这种情况中的地址信息生存期可以是一个比较长的值。

但是当生成树的拓扑发生变化,站点的相对位置也可能会相应的变化。比如图中,LANC上的站点对于根网桥来说,本来是端口1所在网段的;后来LANA的链路出现故障,导致生成树重新计算并为网桥B2选择了一条新的通往根桥的路径,这个时候LANC上的站点对于根网桥来说就转移到了端口2所在网段上。

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网桥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就会将给LANC的报文从端口1转发出去,而真正的目的地可能会收不到这些报文。怎么办呢?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给每条学习到的地址信息加上一个较短的生存期。在网桥发现拓扑变化期间,站点的相对位置变化的可能性最大,所以用这个较短的生存期来限制地址表项。这时您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担心站点的物理位置变化会导致很长时间收不到报文呢?很简单,因为站点物理位置变化期间是不需要收到任何报文的。

拓扑改变消息的传播

ROOT

拓扑改变通知消息拓扑改变应答消息拓扑改变消息

1324

455

但是问题又来了,并不是桥接网络中的所有网桥都会发现拓扑已经改变了的。比如上一页图中,B2的局部变化对网络的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影响,网桥B1、B3和B4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生成树已经和从前不同了,因为对这些网桥来说,各个端口的状态没有任何变化,链路也是正常畅通的。不同的只是LANC 的相对位置,可是这一点只有LANC 上的站点发送报文的时候才能被发现,而没有发送之前这些网桥都错误地用旧地址转发表项来转发到LANC 的数据,所以有必要让网络中的所有网桥都意识到:网络拓扑已经变化了!地址转发表项可能已经出现异常了!必须给那些学习到的地址表项设置较短的生存期!

这就是生成树协议中拓扑改变报文的用途。拓扑改变报文有三种:拓扑改变通知消息,拓扑改变应答消息,拓扑改变消息。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三种报文的含义:

(1) 拓扑改变通知消息:发现拓扑改变的网桥从根端口以hello time 为周

期定时向根网桥的方向发送拓扑改变通知消息,每一个收到这个通知消息的非根网桥也同样要向根桥的方向发送这个消息。这个消息是一个格式比较特殊的报文,它没有数据项,只需要让根知道拓扑改变即可。

(2) 拓扑改变应答消息:收到拓扑改变通知消息的网桥如果不是根网桥

需要响应一个拓扑改变应答消息,收到应答消息的网桥就知道了:哦,你已经收到我的通知消息,那我就停止发送通知消息吧。这个消息是携带在该网桥发送的下一个配置消息中,用一个拓扑改变应答标志位来标识。

(3) 拓扑改变消息:根网桥收到拓扑改变通知消息,或者自己发现拓扑

改变之后,则在一个时间段内,在以hello time 为周期定时向其他网桥发送的配置消息中,携带一个拓扑改变的标志位。收到这个消息

的网桥将会应用那个较短的地址表项生存期,直到收到的配置消息

中不再有这个标志。

上图中显示了拓扑改变通知的全过程。

10,生成树协议的不足

生成树协议的不足

●端口从阻塞状态进入转发状态必须经历两倍的Forward Delay时

间,所以网络拓扑结构改变之后需要至少两倍的Forward Delay

时间,才能恢复连通性。

●如果网络中的拓朴结构变化频繁,网络会频繁的失去连通性,

这样用户就会无法忍受。

11,RSTP协议的改进

1,旧根端口知道自己不是根了,进入阻塞状态,新根端口连接的指定端口是转发状态,那么新根端口立即进入转发状态。

2,如果新根端口所连接的指定端口等待变成转发状态,向下游发送握手请求报文,下游如果回复了,端口就可以无延时进入转发状态。

3,边缘端口可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延迟。

两点说明:1,点对点链路,2,相应握手的网桥要阻塞其它非边缘端口,并通过这些端口扩散握手消息。

这三种改进,大大提高了生成树的性能。

上图为,快速生成树的端口角色。

生成树的标志位。

Flag of RST BPDU

1 : Topology Change Flag

2 :Proposal Flag

3-4 : Port Role Flag

-b00 Unknown

-b01 Alternated or Backup

-b10 Root

-b11 Designated

5 : Learning Flag

6 :Forwarding Flag

7 :Agreement Flag

8 : Topology Change Acknowledgment flag 幻灯片上的两个端口改变的动画:

如上边的端口原来是替换端口,右边的端口为根端口,处于转发状态,网络发生变化上边的端口变成了新的根端口,右边的端口转变成指定端口,也是近根端口。

此时新的根端口处于阻塞状态,新的根端口要变成转发状态,所以上边的端口通知本交换机的其它端口进行reboot。当近根端口接受到这个指示的时候,如果它原来是转发状态的,那么,要等到近根端口的rrwhile定时器到期,新的根端口才能变成learn 然后变成forward。

左边的端口原为替换端口,右边的端口原为更端口,网络发生变化,左边的端口成为新的根端口,右边的端口变为替换端口,同时也被阻塞。

此时新的根端口想要变为转发状态,向本交换机其它的各个端口发送reroot消息,近根端口是阻塞状态,近根定时器rrwhile会被设置为0,那么新的根端口会立即变为转发。

STP.RSTP协议理解

STP/RSTP 协议理解 拟制 Prepared by 沈岭 Date 日期 2004-11-03 评审人 Reviewed by Date 日期 yyyy-mm-dd 批准 Approved by Date 日期 yyyy-mm-dd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目录 1 S TP 生成树协议 (7) 1.1STP的主要作用 (7) 1.2STP的基本原理: (7) 1.3STP端口的角色和状态 (8) 1.4端口状态: (9) 1.5STP算法 (9) 1.5.1问题1 (12) 1.5.2问题2 (13) 1.6STP的计时器: (13) 1.7STP拓扑结构改变 (14) 1.8问题讨论 (16) 1.8.1问题3的答案: (16) 1.8.2附加题: (16) 2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19) 2.1RSTP的改进 (19) 2.2P/A协商 (22) 2.3拓扑结构变化 (23) 2.3.1问题1: (24) 2.3.2问题2: (25) 2.3.3问题3 (25) 2.3.4问题4: (25) 2.3.5附加题 (26) 2.4RSTP新增特性 (26) 2.4.1BPDU Guard (26) 2.4.2Root Guard (27)

2.4.3Root Primary/Secondary (27) 2.4.4Loop Guard (27) 2.4.5STP Mcheck (28) 2.4.6STP TC-protection (28) 推荐资料: (29) 参考资料: (29)

师徒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师徒结对帮扶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本学期学校领导让我和新分来的毕思杰老师结成了帮扶对象,在这一学期的交流接触中我感触颇深。 我也很有幸和毕思杰老师结为师徒,他虽然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新老师,但是经过全市的层层选拔,无论史从理论专业只是还是体育实践课,他都具有很高的素养,使我很佩服。 但是这位老师非常好学,每次在教学中遇到难以解决和不懂的问题总是很谦虚的向我请教,并力求做到 。所以在帮助他的同时,我也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 他经常和我说很喜欢教师这一行,能在教会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并且有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我深深的知道这就是一名教师应该有的事业心和爱心,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在教学上,他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 今年春天有一个济南市的教育与健康理论课的评选,领导派他去听课学习。其实这次机会很难得,因为体育的内堂课比赛一般举行的很少,基本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所以他听得很认真,并且做好了听课记录,回到学校详细的和我们说了听课的体会,使我们得益匪浅。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他,经常要求主动听课,虚心学习,勤学勤问,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加上他的努力,进步很快,已经能较好的驾驭课堂,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在学校组织安排的有效课堂展示课中,他都课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有的老师说这样的课直接参加市级的优质课评选肯定也是一等奖。 通过这些活动,使其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他的努力也换来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肯定,赢得了众多老师的好评。毕老师是位悟性十足的老师,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他上的是小学中年级的课,针对学生心理年龄小的特征,他在上课的时候友谊是的加上了一些学生们喜爱的小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课后能对自己的教学反思小结。 我与毕老师之间经常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增进友谊,同时还加强了合作,互谈体会,而且对我的帮助也很大。 今年春季我参加了绣惠镇优质课评选和章丘市优质课评选,毕老师和我研究教案、教法、教具,和我试课,然后再给我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我的课很快的就通过了比赛。 在教学上,为了指导好他的教学,我也在课外研究教材,经常挤出时间和他一起探讨教学中的疑惑,对于他在教学上还认识不深的问题,我给予耐心的讲解、分析。同时也征求他的看法和意见,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biz.doczj.com/doc/13636803.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注:本文译自思科的白皮书Understanding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802.1w). ---------------------------------------------------------------------------------------------------------------------- 介绍 Catalyst 交换机对RSTP的支持 新的端口状态和端口角色 端口状态(Port State) 端口角色(Port Roles) 新的BPDU格式 新的BPDU处理机制 BPDU在每个Hello-time发送 信息的快速老化 接收次优BPDU 快速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 边缘端口 链路类型 802.1D的收敛 802.1w的收敛 Proposal/Agreement 过程 UplinkFast 新的拓扑改变机制 拓扑改变的探测 拓扑改变的传播 与802.1D兼容 结论 ---------------------------------------------------------------------------------------------------------------------- 介绍 在802.1d 生成树(STP)标准设计时,认为网络失效后能够在1分钟左右恢复,这样的性能是足够的。随着三层交换引入局域网环境,桥接开始与路由解决方案竞争,后者的开放最短路由协议(OSPF)和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能在更短的时间提供备选的路径。 思科引入了Uplink Fast、Backbone Fast和Port Fast等功能来增强原始的802.1D标准以缩短桥接网络的收敛时间,但这些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是私有的,并且需要额外的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IEEE802.1w)可以看作是802.1D标准的发展而不是革命。802.1D 的术语基本上保持相同,大部分参数也没有改变,这样熟悉802.1D的用户就能够快速的配置新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经任何配置RSTP的性能优于思科的私有扩展。802.1w能够基于端口退回802.1D以便与早期的桥设备互通,但这会失去它所引入的好处。

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20XX年是我进入地税工作的第三年,对于我来说,地税部门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因为刚进入一个新的单位,基础并不是很好,基本从零开始。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位师傅指导我的工作,对我来说,尤为必要。而单位领导似乎也看到了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需要师傅来引领,在我的要求下,单位安排潘科长作为我的师傅。这是我所梦寐以求的,潘科长老师是我局公认的业务能手,又是一位法制科科长。在她的带领下,我想我的业务肯定能够提高很多。综合一年来,我觉得在师徒结对的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 在刚开始结对的时候,师傅就开始从多方面对我进行了解,她说,只有知道我的性格,我的爱好,我的习惯,我的特长,以及我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对我进行指导。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师傅走的第一步棋,我就觉得很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在我们交谈了几次之后,师傅让我将职业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以文字的形式给她看,师傅看了之后对我说,作为一位地税干部,如果只专长于自己的法律专业是不行的,必须要学会财务和会计知识。在师傅的指导下,我从网上购买了注册会计师考试书本,在自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对于在会计和财务没有基础的我,要通过自学去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难度是非常大的。我把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师傅之后,师傅对我说,学习会计和财务要先从简单的学起,从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学起。于是在师傅的带领下,我从网络中购买了初级会计实务一书,加上这时单位组织我们一批年轻干部去展矛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初级会计理论学习之后,我对会计知识有了较为初步的了解,这对我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初级会计实务起了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在此我也要感谢师傅在我学习的道路上给我的建议和指导,也要感谢区局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 应该说,在这一年里我进步较快,逐步走入了一个真正地税工作者的行列。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一位真正地税工作者,要具备较好的业务水平。虽然在某些方面自己还存在欠缺,但经过这近三年的磨练,我可以独挡一面的开展工作。回想起来,我的进步离不开师傅的指导。 今年2月份开始,我开始从事纳税评估岗,这个岗位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需要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地税工作中对业务水平挑战最大的岗位。因为我喜欢地税事业,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在纳税评估中充满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biz.doczj.com/doc/13636803.html,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的配置课程设计

石河子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成果报告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名称:
利用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现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备份
专 班 学
业: 级: 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科 2012(一)班 2012508013 蒋 曹 能 传 凯 东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二○一五

一 月 七




一 课题介绍 ......................................................................................................................................................... - 3 1.1 课题名称 ............................................................................................................................................... - 3 1.2 课题简介 ............................................................................................................................................... - 3 1.3 课题拓展 ............................................................................................................................................... - 3 二 RSTP 简介....................................................................................................................................................... - 3 三 实验环境介绍 ................................................................................................................................................. - 5 3.1 实验软硬件环境 ................................................................................................................................... - 5 3.2 实验参数 ............................................................................................................................................... - 5 3.3 实验拓扑图 ........................................................................................................................................... - 8 四 实验内容 ......................................................................................................................................................... - 8 五 实验详细步骤 ................................................................................................................................................. - 9 5.1 绘制实验拓扑 ....................................................................................................................................... - 9 5.2 交换机及 PC 的基本配置 .................................................................................................................... - 9 5.3 Spanning-tree 的配置 .......................................................................................................................... - 13 5.3 链路测试 ............................................................................................................................................. - 14 六 课题总结 ....................................................................................................................................................... - 17 附录 A 参考文献................................................................................................................................................ - 18 -

师徒结对徒弟小结

师徒结对徒弟小结 王清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已工作整整两年了。我在褚月萍老师的带领、帮助和指导下基本做到了“站稳讲台”。回顾这一年,可谓是酸甜苦辣,一应俱全。在校领导、师傅和其他老师们的关爱下,我逐渐适应了小学的各项工作,熟悉了学生与课堂,进一步了解了教师的职责。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我一共上了两节公开课,特别是5月份的一节市级公开课,获得了教研室老师的好评,这些成绩与褚老师的指导是密不可分的。 褚老师具有许多优秀品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总能从她身上学到东西。这不仅因为她具有深厚的综合语言科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因为她具有促使每个学生达到最高学习水平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 在每一次的听课过程中,褚老师都教给我这样一种努力的方向:扎扎实实的学语文;兴趣盎然的学语文;触类旁通的学语文。每次在走进褚老师的课堂前我都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不要只记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关注齐老师如何引导、点拨的技巧;如何让学生展开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情”。也就是说,我要尽可能的从老师的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机智中读出它背后的理论依据、思想观念,成功之处借鉴之,失败之处避免之。只有深入地反思,“他山之石”才“可攻玉”,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才可能成为丰富自己专业素养的有效资源。以下是我从褚老师执教的《小鹰学飞》一课中得到的启发。 记得陈钟樑先生曾讲过,一堂课中有“我”也有“我们”的问题。“我”指课中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可观赏但不一定都能学;“我们”指课中所揭示的教学规律,它是教育科学性的体现。就《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中,属于“我们”的,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细心揣摩和领会。 第一方面是引人入胜的教学设计,适时适度的精妙点拨,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等。比如褚老师一开课仅用了一句简单的情境创设就把孩子们带进课堂。这样高效集中孩子们注意力的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如此。 第二方面在指导学生理解动作时,褚老师没有繁杂的讲解,而是巧妙的运用学生互动的理解。听到这时,我心里想:难怪学生们喜欢褚老师,难怪做褚老师的学生不累,因为她总有让你心动的时刻,这种不期而遇的幸福感让人回味无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biz.doczj.com/doc/13636803.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STP 生成树协议配置

实验八生成树配置 实验1 【实验名称】 生成树协议STP 【实验目的】 理解生成树协议STP的配置及原理。 【背景描述】 某学校为了开展计算机教学和网络办公,建立了一个计算机教室和一个校办公区,这两处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两台交换机互连组成内部校园网,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网络管理员用2条链路将交换机互连,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使网络避免环路。 本实验以2台S2126G交换机为例,2台交换机分别命名为SwitchA, SwitchB。PC1与PC2在同一个网段,假设IP地址分别为192.168.0.137,192.168.0.136,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 。 【实现功能】 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实验拓扑】 F0/3F0/3 【实验设备】 S2126G(2台)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每台交换机上开启生成树协议.例如对SwitchA做如下配置: SwitchA#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 !开启生成树协议 SwitchA(config)#end 验证测试:验证生成树协议已经开启 SwitchA#show spanning-tree !显示交换机生成树的状态 StpVersion : MSTP SysStpStatus : Enabled BaseNumPorts : 24 MaxAge : 20 HelloTime : 2 ForwardDelay : 15 BridgeMaxAge : 20 BridgeHelloTime : 2 BridgeForwardDelay : 15 MaxHops : 20 TxHoldCount : 3 PathCostMethod : Long BPDUGuard : Disabled BPDUFilter : Disabled ###### MST 0 vlans mapped : All BridgeAddr : 00d0.f8ef.9e89 Priority : 32768 TimeSinceTopologyChange : 0d:0h:0m:8s TopologyChanges : 0 DesignatedRoot : 800000D0F8EF9D09 RootCost : 200000 RootPort : Fa0/1 CistRegionRoot : 800000D0F8EF9E89 CistPathCost : 0 SwitchA#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fastthernet 0/1 !显示交换机接口fastthernet 0/1的状态 PortAdminPortfast : Disabled PortOperPortfast : Disabled PortAdminLinkType : auto PortOperLinkType : point-to-point PortBPDUGuard: Disabled PortBPDUFilter: Disabled

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师徒结对学期小结

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篇一:XX-XX年第一学期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XX-XX学年第一学期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总结 本学期师徒结对工作,落实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加强了新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简要总结。 一、有方案,有组织。学期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结合各新教师所在教研组的意见,每一位新教师都配备了相应的师傅。召开了师徒结对动员会。会上张连玉校长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方向。会后,师徒之间举行了见面会,正式开始了师徒结对帮扶工作。 二、重过程,抓落实。本学期对师徒结对工作作了四次全面检查反馈,较好地落实了《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次月初,教研室组织检查落实,对每个师徒结对教师相关材料的检查,再到反馈登记,每一项工作都一一作了落实。 着重对以下几方面作了硬性的检查登记反馈:师傅听课情况、师傅对徒弟教案书写及作业批改情况;徒弟听课情况、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文章情况。 三、专项总结,综合考评。学期末,对照《前岭学校“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分以下几方面对一学期的师徒结对工

作进行考评:师傅听课总节数(20分)、徒弟听课总节数(30分)、各月师徒工作上交材料合格情况(25分)、徒弟教学业绩得分情况(25分),总分100分,得分从高到低,70分以上为优秀,中间为良好,后的为一般。本学期考评情况如下:优秀:刘春梅贾真 良好:皮新忠石柳柳乔艳 陆倩李伟赵倩云尹开明于晓瑞 四、今后建议 1.新教师应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工作中应主动向“师傅”学习:主动邀请师傅听自己的课、主动去听师傅的课、主动向师傅请教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疑惑、主动向其它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2.要加强对新教师落实此项工作的考核评价。新教师的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十最教师“成长最快新教师”的依据,60分以上为达标,不达标者在教育教学考核中扣5分,不能评选“成长最快的教师”。 3.指导教师的“师傅”应加强对师弟的指导。要多与徒弟交流,对照方案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作好反馈交流。 4.优秀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指导教师考核总分低于50分的或听课节数为0的作为不达标,不享受考核奖励。对优秀的教师发给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太网协议分析实验总结 篇一: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一 学院学生姓名 计算机学院 专业学号 网络工程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黄杰11.6 一、以太帧格式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先在命令窗口下输入ipconfig查看本地的ip地址,得到的结果如下 : 可以得到本地的ip地址为10.66.126.254,默认网关为10.66.64.1,物理地址为3c-77-e6-6e-92-85,然后打开wireshark软件开始抓包,找到可以建立连接的ip地址来进行ping。这里选择的目的ip地址为119.90.37.235,将wireshark之前抓取的包清空重新打开进行抓取。 在命令窗口下输入ping

119.90.37.235.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关闭wireshark,在过滤器中输入icmp,可以找到发送并接受的8个icmp协议下的数据 包。 选择其中一个数据包对以太帧格式进行分析。3.抓取数据的内容 抓取数据内容如下: 这里面包括了发送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接受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以太帧类型以及数据内容等等。 4.抓取数据的格式解释(可直接在抓取数据的内容旁边标注) 源mac地址: 3c-77-e6-6e-92-85 目的mac地址: 00-00-54-00-01-02 类型:协议类型为icmp类型 长度:ip包总长度为 60 校验和 以太帧类型: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十六进制码为0800 5.补充说明(如果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写在这) icmp的以太帧中数据内容为32字节,这里可以看到里 面的内容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abcdefghi。 二、aRp协议的分析1.抓取方法描述 首先查看本地的ip地址: 这里是192.168.1.7,目的主机是室友的电脑,ip地址为192.168.1.4。首先清除arp缓存 2.记录抓取的过程 在wireshark中选择arp过滤,在过滤规则中设置 host192.168.1.4,然后点击开始抓包。接下来在命令窗口 中输入ping192.168.1.4。 成功ping通后在wireshark中找到arp请求数据包和arp响应数据包。 3.抓取数据的内容 保存为抓包文件并导出为文本文件,文本文件内容如下:no.timesourcedestinationprotocollengthinfo 311.896476000honhaipr_6e:92:85broadcastaRp42whohas1 92.168.1.4tell192.168.1.7 Frame3:42bytesonwire(336bits),42bytescaptured(336bi

实验1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十三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名称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目的 理解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及原理。 实现功能 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实验设备 锐捷S2126(或S3550)交换机2台,网线4根。 实验步骤 1.用2根网线从交换机(除了1和2号端口)分别连到2台计算机,这两台计算机的IP 地址设为同一个网段地址。 2.连到交换机1,对交换机1进行配置。 3.对交换机1开启生成树协议。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交换机全局配置模式) spanning-tree(开启生成树协议) spanning-tree mode rstp(设置生成树模式为802.1W) spanning-tree priority 8192(设置此交换机的生成树优先级为8192) end show spanning-tree(显示交换机生成树的状态) StpVersion : RSTP

SysStpStatus : Enabled BaseNumPorts : 24 MaxAge : 20 HelloTime : 2 ForwardDelay : 15 BridgeMaxAge : 20 BridgeHelloTime : 2 BridgeForwardDelay : 15 MaxHops : 20 TxHoldCount : 3 PathCostMethod : Long BPDUGuard : Disabled BPDUFilter : Disabled BridgeAddr : 00d0.f8b8.1c5b Priority : 8192 TimeSinceTopologyChange : 0d:0h:7m:24s TopologyChanges : 0 DesignatedRoot : 200000D0F8B81C5B RootCost : 0 RootPort : 0 freezing1# 4.连到交换机2,对交换机2进行配置。 5.对交换机2开启生成树协议。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交换机全局配置模式) spanning-tree(开启生成树协议) spanning-tree mode rstp(设置生成树模式为802.1W) spanning-tree priority 16384(设置此交换机的生成树优先级为16384) end

【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总结】师徒结对徒弟总结范文

【师徒结对师傅总结总结】师徒结对徒弟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这学年,我很荣幸成了蔡老师的徒弟,她在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都毫不保留地给了我许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使我在各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1、严格遵守师徒结队制度 在第一学期开学初,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结对,也让我们明白了学校进行教师师徒结对活动的意义,为青年教师搭设了学习的平台、科研的平台、展示的平台。是让我们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下,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教育岗位的基本要求,实现师德、教学艺术、教育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所以我很高兴学校为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在这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严格要求自己。 2、利用一切机会学习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以全新的思想、观点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此,在蔡老师的要求、指导下,我坚持课课写,平时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每天都生活在紧张与充实之中,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

及时总结,我的教学水平不断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主动让师傅检查教案,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更好的吃透教材。同时,还经常请她面对面地帮我修改材料,收获直接,受益匪浅。 互相听课、评课是师徒结对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这也成为了徒弟们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正确对待开课。 很多年轻老师都惧怕被听课,怕出丑。其实听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并能及时地改正。因为要在开课前向师傅阐述备课的构思,所以备课时会特别仔细。注意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久而久之,使自己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 2、善于利用评课。 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在对某个教学环节问题上,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没有任何问题,而我的师傅在听课时是可以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出了许多不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Cisco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协议原理及配置

Cisco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协议原理及配置

实验8 Cisco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协议原理及配置 一、相关知识介绍 1、生成树协议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在利用生成树算法、在以太网络中,创建一个以某台交换机的某个 端口为根的生成树,避免环路。二是在以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通过生成树协议达到收敛保护的目的。 2、根网桥的选择流程: (1)第一次启动交换机时,自己假定是根网桥,发出BPDU报文宣告。 (2)每个交换机分析报文,根据网桥ID选择根网桥,网桥ID小的将成为根网桥(先比较网桥优先级,如果相等,再比较MAC地址)。 (3)经过一段时间,生成树收敛,所有交换机都同意某网桥是根网桥。 (4)若有网桥ID值更小的交换机加入,它首先通告自己为根网桥。其它交换机比较后,将它当作新的根网桥而记录下来。 3、RSTP 协议原理 STP并不是已经淘汰不用,实际上不少厂家目前还仅支持STP。STP的最大缺点就是他的收敛时间太长,对于现在网络要求靠可靠性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快速生成树的目的就是加快以太网环路故障收敛 的速度。 (1)RSTP 5种端口类型 STP定义了4种不同的端口状态,监听(Listening),学习(Learning),阻断(Blocking)和转发(Forwarding),其端口状态表现为在网络拓扑中端口状态混合(阻断或转发),在拓扑中的角色(根 端口、指定端口等等)。在操作上看,阻断状态和监听状态没有区别,都是丢弃数据帧而且不学习MAC 地址,在转发状态下,无法知道该端口是根端口还是指定端口。RSTP有五种端口类型。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这两个角色在RSTP中被保留,阻断端口分成备份和替换端口角色。生成树算法(STA)使用BPDU来决定端口的角色,端口类型也是通过比较端口中保存的BPDUB来确定哪个比其他的更优先。 1)根端口:非根桥收到最优的BPDU配置信息的端口为根端口,即到根桥开销最小的端口,这点和STP 一样。请注意图8-16上方的交换机,根桥没有根端口。按照STP的选择根端口的原则,SW-1和SW-2和根连接的端口为根端口。 2)指定端口:与STP一样,每个以太网网段段内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假设SW-1的BID比SW-2 优先,而且SW-1的P1口端口ID比P2优先级高,那么P1为指定端口,如图8-17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