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辣木推广可行性

辣木推广可行性

辣木推广可行性报告报告人:张尚炬2011年3月14日目录1.引言 (3)1.1辣木研究 (3)1.1.1辣木资源分布 (3)1.1.2辣木生物学特性 (3)1.1.3辣木营养价值 (4)1.1.4辣木药用价值 (5)1.1.5辣木其他用途 (6)2.引种栽培 (6)2.1辣木栽培技术 (6)2.1.1 种植地环境及开垦 (6)2.1.2 种苗繁殖 (7)2.1.3 定植 (8)2.1.4 施肥与灌溉 (9)2.1.5 辣木树体管理及采收 (9)2.1.6 辣木主要病虫害 (11)2.1.7 除草、间作及其它措施 (11)3.苗期辣木生物量影响因素 (12)3.1 不同栽培基质对辣木生长的影响 (12)3.2 氮、磷、钾对辣木生长的影响 (12)1.引言1.1辣木研究1.1.1辣木资源分布辣木属于辣木科辣木属植物,为多年生的小乔木速生树,常绿或半落叶。

原产于印度北部亚喜马拉雅山地带,是一种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

本科仅有1个属,已发现14个种,其中M.tenopetala(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M.peregrina(原产苏丹、埃及和阿拉伯半岛)、M.ovalifolia(原产安哥拉和纳米比亚)、M.oleifera(原产于印度北部亚喜马拉雅区域)等4个种已经有栽培,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非洲的埃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苏丹,美洲的墨西哥、美国等30多个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

至今我国己经引种栽培印度传统辣木、印度改良辣木和非洲辣木,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和贵州等省区。

辣木喜光照,耐长期干旱。

适宜生长温度是25一35℃,在遮荫情况下能够忍受48℃的高温,也能耐受轻微霜冻。

辣木生长迅速,营养丰富,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

1.1.2辣木生物学特性辣木为多年生深根性落叶植物,乔木,主干直立,最高可达12m;三回羽状复叶,小叶椭圆、短椭圆或卵形,无毛,长1.3一2.0cm,宽0.3~0.6cm;圆锥花序,两性花,花白色或乳白色;具芳香气味,花尊盆状;荚果,豆荚长25~40cm,每荚有种子20粒左右;种植第二年就能结果,一般每年结果1次(个别地区2次),每年采集期长达10个月,树龄可达20年。

辣木喜光照,在年降雨量500—3000mm,气温15℃以上均能正常生长,最佳生长温度为25~35℃,能耐受轻度霜冻和40℃以上高温,能适应各种土壤类型,以砂壤土最好,土壤pH值范围在4.8~8.0均能正常生长,适宜在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拔600m以下的地区种植,但在墨西哥海拔1200m以上,津巴布韦海拔超过2000m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

1.1.3辣木营养价值辣木是一种完美植物,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氨基酸。

辣木种子油是优质植物性食用油,含约13%饱和脂肪酸和82%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含量高达70%(其他植物油所含油酸仅约40%)。

辣木油呈鲜亮黄色,游离脂肪酸含量约为0.45%~2.98%。

辣木叶富含着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计算,只要3汤匙辣木叶粉末,就含有婴幼儿每日所需270%的维生素A、42%的蛋白质,125%的钙,70%的铁及22%的维生素C。

美国基督教世界救济会(Church woridService简称CwS)用辣木叶粉来帮助西非国家人民对抗营养不良和艾滋病营养疗法,以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塞内加尔政府已经开始教育人民广泛的种植辣木及如何摄取辣木的营养。

CWS也在非洲各国分送了辣木种子和食用手册。

1.1.4辣木药用价值古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辣木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被誉为是“奇迹之树”。

它不但具备了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印度和非洲,还是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贫血、关节炎、消化器官肿瘤等的传统医学药材。

辣木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各器官均具有药用功效。

辣木叶汁具有稳定血压和治疗忧郁功效;可控制糖尿病人葡萄糖水平;用叶和嫩芽揉搓太阳穴可以治疗头痛;用鲜叶制成泥敷物可治疗腺体增生、溃疡和皮肤感染等多种疾病;食用叶片可增加母乳量,并有治疗贫血病功效。

辣木花汁可以治疗溃疡与粘膜炎;其浸提物可以做眼药水;花的传统用途为兴奋、利尿和堕胎。

辣木根可用于胃肠气胀排除和轻泻物;根能有效的治疗间歇式发烧,咀嚼食用时还能治疗感冒;把根捣碎、加盐制成泥敷物可以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痛,能有效的缓解疼痛;用鲜根、皮和叶制成混合汁液,滴人鼻孔,可使人从昏迷中清醒过来;将根咀嚼后,敷于蛇伤处,可以防止毒液扩散。

据报道,来自根部的“Spirchin”物质,可抗菌、止痛、调节血液循环和影响神经系统。

在高剂量下,可麻痹迷乱的神经;另外,根皮中“Anthonine”对霍乱菌具有极高的毒性。

辣木的种子可以治疗发烧和腹部肿瘤;种子油可以减轻风湿病引起的疼痛,还可以用来治疗坏血病、虚脱和歇斯底里症。

体外试验表明种子的水浸物能有效的抑制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这一研究还显示,与新霉素的抑菌效果一样。

种子浸液还具有抑制肠部痉挛和利尿功效。

辣木的树皮可以治疗溃疡和皮肤感染;也可以制成开胃物,帮助消化,缓解疼痛,滴入耳中可以治疗耳痛,也可滴人龋齿孔中去除疼痛。

树皮水浸物在低浓度下可增加心脏的收缩率,而在高浓度下反而可降低收缩率,同时具有降血压功效。

树皮的Moringinine对交感神经系统有功效,可作为心脏的刺激物,缓解支气管炎等。

辣木树脂加入芝麻油时可以治疗头痛,也可滴入耳中治疗耳痛;还可治疗肠道疾病;树脂还可以治疗发烧、痢疾、气喘、梅毒和风湿病;也可以用于止血和皮肤发红。

1.1.5辣木其他用途辣木除了供人们食用和药用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水净化作用;辣木种子榨油后油饼含有非常高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属于纯天然的无毒多肤物质,用于有机、无机颗粒沉淀,如水净化处理、植物油澄清以及饮料与啤酒工业中纤维的沉淀处理。

然而工业上用的多肤物质,既有毒而且又昂贵。

在埃及和苏丹,它被用于净化尼罗河的水质供人饮用。

具体的做法是将干燥的种子打成粉末,加入水中,慢慢搅拌5min后,除去悬浮物,静一个小时,所有不纯的物质都将会沉入底部,净化率可高达99%。

2.引种栽培2.1辣木栽培技术2.1.1 种植地环境及开垦辣木是热带植物,当温度低于10℃植株出现寒害,故要求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种植;土壤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土壤微酸或微碱的缓坡地;由于辣木生长快,质地疏松易断,最好不要在有风害的地方种植。

2.1.2 种苗繁殖辣木种苗一般采用种子繁殖,因为扦插不易生根,而且扦插苗的根系没有种子苗深,不利于保水。

最好用当年采收,完全成熟的种子作种,因为存放时间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室温下常规保存一年的只有60%左右,而当年的种子萌发率高达90%以上。

2.1.2.1 苗床准备选择靠近植地,静风,水源方便的环境作苗床。

苗床要用稀质遮光网遮荫,荫棚高 1.7m,以便于管理,宽以实际地形而定。

除去杂草、石块等杂物后平整土地。

2. 1.2.2 播种前处理播种前将缺陷豆、未成熟豆及霉烂豆除去,将种子倒入已配好的药水中浸泡15~17h 待播;药水可选用液多菌灵、绿亨 2 号、白菌清等杀菌剂。

当年的种子一般3~7d 就出芽,若除去种壳出芽更快,只需2~3d。

2. 1.2.3 催芽用平直的木棍将沙床平整好,沙床催芽出苗率高,出苗整齐,移植装袋幼苗健壮。

2. 1.2.4 育苗袋营养土的配备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用净土、腐熟的优质有机肥、钙镁磷、复合肥配制而成。

2.2.5 装袋及排置营养袋选择规格为17cm×12cm,装袋要求紧、满。

苗床宜作低墒,宽在80cm 左右,将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排置于床上,袋间相互靠紧。

2.2.6 移袋播入沙床的辣木种子经过一周左右,幼苗开始出土,当子叶刚展开时,移植到排置好的营养袋里,移入袋时,幼苗根系过长的,应摘去一部分。

2.2.7 幼苗管理成活后每15d 浇一次绿亨2号等杀菌剂,还要随时注意观察虫害,适时喷药,要经常淋水,保持袋内土壤湿润,但不宜太多,以防造成烂根,适时植入大田,定植过晚幼苗主根穿袋,影响成活率。

2.1.3 定植辣木种植可采用种子直播和种苗移栽,种植密度应根据种植目的、植地的坡度而异,采菜用梢和菜用果的种植密度可比采叶及种子大,坡地的种植密度可比平地大些。

一般在3~5 月定植较好,无浇灌的地最好在雨季初期或后期定植,因为辣木根系属肉质,雨水过多容易发生根系和茎基腐烂。

定植后无论是否下雨,一定要浇定根水;平坦的种植地应起畦,风大的地方最好在定植初期用竹片等进行固定,避免植株倒伏。

2.1.4 施肥与灌溉由于辣木生长快,花、果和叶等生物量大,需要大量的水分和肥料。

有灌溉条件的地在旱季根据土壤湿度适时灌溉。

2.4.1 基肥定植前施入足量基肥,基肥最好是有机肥和钙镁磷。

2.4.2 追肥辣木栽培过程中需要定期追肥,肥料的种类及NPK 比例根据栽培目的而异,2.1.5 辣木树体管理及采收辣木生长迅速,项端优势明显,在不作任何园艺措施的情况下,植株生长细长,树冠大而稀薄,枝条纤细,生物产量十分低。

种植辣木的主要目的是采收叶片、果荚或种子,根据不同目的对树体进行相应的管理。

2.5.1 菜用梢的树体管理及采收当嫩梢长到一定粗度后再进行修剪,这样反复多次修剪后,每株每年可抽发100~160 个嫩梢。

菜用梢一般要求在嫩梢长到20~30cm 时,在未老化处用手采摘。

在营养充足条件下,雨季一般15d左右可采一次,旱季一般25d 左右可采一次。

辣木在不作任何修剪的条件下,抽出的梢越来越细,最终只有每次采收留下的枝,成扫把状。

故每年必须进行回缩修剪,确保梢的产量。

2.5.2 菜用果和种子的树体管理及采收辣木在自然条件下长成的树冠大而稀疏,枝条细而脆,而且果实大多数着生在枝条顶部,加上果实的重量,容易生成枝条折断。

为了获得高产及便于管理和采收,一般在主茎切干,切干后会萌发出多个嫩梢,对枝条进行第二次修剪,几次后就会形成较合理的树冠。

最后一次修剪时间最为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果实的采收时间,现时也起到避病避虫的作用,菜用果一般在果实横膨胀结束时采摘,太早达不到应有的产量,太晚种壳变硬又影响口感;生产种子的果实必须完全成熟,当果实重量变得很轻或果皮颜色变为土黄色时即可采收,过早种子成熟度不够,太晚种子会裂开或发霉、虫蛀、变质。

果实采收后进行回缩修剪、施肥等农艺措施,确保下季产量。

2.5.3 采收枝叶的树体管理及采收一般在主茎直径达到3cm 时,在50cm 处切干,在萌发出的嫩梢中选择不同方位的健壮嫩梢3~4 枝留下培养成主枝,当枝条直径达到2cm 左右再进行第二次修剪,这样反复3次左右形成较大树冠,当叶片完全展开后进行采收,在景洪一般45d 左右采摘一次。

采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手从复叶叶柄基部采摘整个复叶及枝条的绿色部分,二是用枝剪剪去每个枝条的2/3~3/4 枝条,再从剪下的枝条上采摘整修叶片;第一种方法必须进行回缩修剪,无论用哪种方法,必须除去每个枝条的顶部和保留少量叶片确保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