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驾培行业发展规划

驾培行业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市驾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范驾培市场秩序,提高培训质量,提升驾培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驾驶培训行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和《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并结合攀枝花实际,现制定攀枝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发展规划。

一、现状与必要性攀枝花市作为全国惟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为我国最早的特区之一,位于川滇交界部、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全市辖三区两县,行政区域面积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攀枝花市是攀西经济带的龙头核心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尾”是我国重要的钒钛、钢铁、能源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是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攀枝花市作为川西南、滇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北距成都749公里,南距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7.61亿元,增长14.5%,增速名列全省第六位,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278元,居全省第一,增长14%,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8.3亿元,增长19.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化率达到58.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14.4%。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85元,增长14.5%。

农民人均纯收入5063元,增加626元,增长14.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制造业和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十分走强,掌握驾驶技术也成了人们生活、择业必不可少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本着“市场有形、管理有序、优化结构、规范发展”的方针,我市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按照清理、整顿、提高的步骤,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依法加强监管,驾培行业培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教学设施逐年好转,驾驶员培训业已打破封闭的、独家办学的模式,攀枝花市机动车驾培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至2008年底,攀枝花市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驾校)11所,其中一级驾校1所,二级驾校7所,三级驾校3所(按所在区域分,东区5所,仁和区4所,西区和米易县各1所)。

拥有培训经营场地800余亩、教练车295台、从业人员503人,其中教练员380 人,配备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教学设备,为我市培养了大批的合格驾驶人才。

2008 年,全市11所驾校共培训学员24074人,同比增长3%; 2008年底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0.02万辆,比上年增加1.1365万辆,增长12.79% ; 2008年底全市有机动车驾驶员16.8751万人,比上年增1.9878万人,增长13.35 %。

但是,我市驾培市场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驾驶培训学校发展不平衡,现有驾培学校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驾校设置随意性较大,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个别县(区)培训能力过剩,一些县(区)至今还没有驾校;驾校综合实力不强,规模小、档次低,培训方式陈旧,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的驾校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占有较大比重;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已不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攀枝花市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驾培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有效地控制无序发展、重复投资建设,以及避免土地、资金、人员浪费,遏制盲目发展导致地恶意竞争,需要科学合理编制全市机动车驾驶培训学校发展规划,引导驾培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形成一个供求协调、平等竞争、资源合理配置、秩序良好的驾培市场,不断提高驾培质量及服务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为我市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

二、需求分析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根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攀枝花市市委确定了以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为战略要求,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战略目标,着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为战略重点,即倾力打造高水平的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攀西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和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把攀枝花建成经济实力强,人民收入高,人居环境优,社会秩序好的现代化大城市。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及远景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预期为13.5%,力争达到15%左右,到2010年突破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0 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二)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量预测表1攀枝花市国内生产总值(2004 —2008 )表2攀枝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 —2008 )表3 攀枝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 —2008 )表4攀枝花市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2004 —2008 )表5攀枝花市机动车驾驶员拥有量增长情况(2003 - 2008 ))表6攀枝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人数增长情况(2003 —20082010年全市机动车将达到12 —14万辆左右,到2015年全市机动车将达到16 —19万辆左右,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将达到20 —24万辆左右。

随着全市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村产业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学驾驶已不再仅仅作为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这就迫切需要驾驶员培训学校源源不断输送大量合格的驾驶人才,预计每年需培训合格驾驶员2—5万人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提升机动车驾培业培训质量和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形成一个供求协调、合理布局、结构优化、服务优良、竞争有序的驾培市场为目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合格驾驶人才,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促进全市驾培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通过科学分析,统筹兼顾,总量调控,合理布局,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避免盲目发展、恶性竞争、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的发生,使驾培业发展规模、速度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相适应。

坚持优化结构的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严把资质关,优胜劣汰,对不符合标准的坚决取缔。

重点培育一级驾校,规范整顿二级驾校,严格控制三级驾校。

通过资源整合,优化结构,科学配置,建立以一级驾驶培训学校为骨干,二级驾驶培训学校为补充,逐步减少和淘汰三级驾校,布局合理的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格局,实现机动车驾驶培训业规模由“量”的快速增长转向“质”的提升。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始终把“优质服务、质量第一”的宗旨贯穿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全过程,做到培训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严格要求,文明教学,热情服务,培养出具有安全意识强、驾驶技术精、职业素质高的合格驾驶人员。

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

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IC卡计时管理系统的实施,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全面提升驾培业管理水平。

(三)阶段目标1. 稳步发展阶段(2009-2010年):按照“培育一级、规范二级、限制新上三级”的思路,无驾校的县区发展1所二级驾校,新晋升一级驾校1-2所,一级驾校设立1所分校。

加强驾培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全面实施IC卡计时管理系统,提高驾校的培训质量和行业质量监控水平,依法取缔无证经营及经营资质不达标的驾校,整顿经营行为不规范的驾校。

实现培训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驾校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大纲基本落实,教练员全部持证上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 规范完善阶段(2011-2015年):按照“鼓励一级、发展二级、减少三级”思路,通过规范提高,全市晋升一级驾校2-3所;晋升二级驾校2所,一级驾校设立1 - 2所分校;全市教练车达到450余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能力达到4万人, 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能力达6000 - 8000余人。

各驾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扩充培训场地,增加培训设施设备;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实现驾校与运管部门联网,运管部门对驾培学校考核实施网络化管理,驾校档案全面实施计算机管理,推动驾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进一步提3. 全面提升阶段(2016-2020年):按照“发展一级、巩固二级、淘汰三级”思路,全市新晋升一级驾校3-5所,剩余的全部整合晋升为二级。

全市教练车达到560余辆,驾校培训能力达5万人,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培训能力达8000 - 10000 人。

进一步改善驾校的综合办学条件,扩大培训规模,全面提高驾培市场信息化建设水平,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竞争有序的驾培体系,基本实现“五化”目标,即管理精细化、培训智能化、教学标准化、场地园林化、服务人性化,驾培业服务社会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技术能力保障。

四、实施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是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和源头,加强素质教育,提高驾驶技能,培养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良好职业素质,是提升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质量的关键。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驾培市场监管,要把驾培市场作为运输业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市驾培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为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成立攀枝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规划实施指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研究有关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协调推进发展。

(二)强化市场调控。

紧紧围绕驾培市场管理规范和总体目标,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驾校总量控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培训机构优势资源,引导驾校规范有序发展。

通过行业规划引导,市场适度竞争,引导和鼓励安全有保证、服务质量好、管理规范、诚信守法的竞争能力强的驾校上规模、创品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让服务低、质量差、违法违规的经营者难以生存,形成驾培资源分布合理,市场竞争有序,业户有进有退健康发展的局面(三)实施动态监管。

依据国家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资质标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完善“严格准入、期限经营、严格监管、依法退出”的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对已经进入市场的培训机构,坚持每年对驾训机构进行信誉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对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发生重特大交通责任事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严重损害学员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培训机构,要按有关规定降低其资质等级;情况特别严重的,取消其经营资格,责令其退出市场;对已有培训机构被认为低于最小规模时,要求并协助培训机构进行合并,改变驾校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