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法的结构

税法的结构


(二)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
定的征税的客体或对象。
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
志之一。
(三)税目
税目/课税品目,是指税法对征税对象进行分
门别类后确定的具体项目。
各国税法对税目一般有两种确定方法:列举
法和概括法。为使征收项目清楚明了又具有一定
的抽象性,大部分税种的税目都采用列举与概括
3.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从征税对象中预先扣除 免予征税的数额。
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主要区别在于:当征税对
象超过起征点时,就征税对象的全额征税;而当
征税对象超过免税额时,仅就超过的部分征税。
4.加速折旧。主要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 率的办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减少所得 税的税基。
5.亏损结转。指当年的经营亏损可以从次年或其 他年度经营盈利中抵补。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
依法应享有的权利(权力)和应承担的义务(职
责)。
1.征税主体的权力与职责。
(1)征税主体的基本权力是征税权;具体权力主 要包括:①税务管理权;②税款征收权;③税务 检查权;④税务违法处理权。
(2)征税主体的基本职责是向人民提供公共产品 或公共服务;具体职责主要包括:①不得违反法 律、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税款, 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②依照法定 程序征税及依法确定税收征收管理的有关事项; ③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手 续费,且不得要求非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 ④征税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⑤应当严 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强制 执行措施等。
的首要要素。
纳税人有别于税收的扣缴义务人,两者共同
构成纳税主体。纳税的扣缴义务人,是税法规定
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它通常是具体掌握纳税人收入的主体。扣缴义务
人不是税法构成要素。
纳税人不一定就是负税人。负税人是经济学
上的概念,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在间接税中纳
税人往往不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
征的税种。一般包括:①单一定额税率。②差别 定额税率。③幅度定额税率。
根据纳税人名义上所负担税率和实际上所负
担税率的不同,税率还可以分为:①名义税率。
②实际税率。
(六)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应税商品从生产制造到消费
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不同税种的纳税环
节是不同的。
(七)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指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或征税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核定的,纳税人
计算应纳税款的时间界限。
纳税申报期限是与纳税期限相关的概念。纳
税期限是计算纳税义务的期限,申报期限则是申
报与缴纳税款的期限。
(八)纳税地点
纳税地点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纳
税人申报缴纳税款的地点。
一般情况下,税收实行属地管辖,纳税地
点为纳税人的住所地或生产经营所在地。在特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税基之间的比例,它是
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
是衡量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是否适当的标志。
1.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管数额大小, 均适用同一比例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流转额的 征税。按照同一对象税率比例的不同,可以将比 例税率分为:①单一比例税率。②差别比例税率。 ③幅度比例税率。
返回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属性
税收法律关系是指在税法调整和建构税收关
系的过程中,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之间形成的权
利(权力)义务(职责)关系。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1.“权力关系说”。以奥特梅耶(Otto Mayer) 为代表的德国传统行政法学派认为,税收法律关 系是依靠财政权力产生的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
依法享有权利(力)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
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
征税主体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享有权力并承
担义务的国家以及代表国家履行征税职能的征税
机关。
纳税主体应是指法律或法规规定的,享有权
利并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殊情况下,纳税地点可以是口岸地、营业行为
地、财产所在地等。
(九)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指税法根据国家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某类纳税人或者某
些征税对象给予的优惠。
1.减税与免税:①法定减免税。②特案减免税。 ③临时减免锐。
2.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 时开始征税的临界点。
2.纳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纳税主体的基本权利是从国家获取公共产品 或公共服务,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 治自由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住宅不受侵犯 权、监督权、受教育权等。具体权利主要包括: ①税法适用的公正权;②法定最低限额纳税权; ③获取信息权;④隐私保护权;⑤诚信推定权; ⑥享受专业和礼貌服务的权利;⑦税务行政复议 和诉讼权。
2.“债务关系说”。税法学者阿尔伯特·亨泽尔
(Albert Hensel)认为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公 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1.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财产关系。 2.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衍生财产关系。 3.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财产关系。 4.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征收管理关系。 5.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权利救济关系。 6.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国家管理关系。
2.累进税率。指随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相应逐 级递增的税率。一般适用于对财产进行征税或对 所得进行征税。累进税率按照累进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①全额累进税率。②超额累进税率。 ③全率累进税率。④超率累进税率。⑤超倍累进 税率。
3.定额税率/固定税率,是指按单位征税对象直接 规定固定的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适宜于从量计
第二章 税法的结构
第一节 税法构成要素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 第三节 各国税收立法
第一节 税法构成要素
一、税法构成要素的概念
税法构成要素,指实体税法的构成要素,即
与每个独立税种相对应的单行法律或法规共同涉
及的内容。
二、税法构成要素的内容
(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享有税法权利并承
担税法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是税法要素中
相结合的办法来设计。
(四)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税基,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基数。Biblioteka 计税依据可分为两类:①计税金额。指以征
税对象的货币金额作为计税依据。目前,多数国
家的大部分税种的计税依据都是以货币计量的金
额确定的。②计税数量。指以征税对象的自然实
物量为计税依据,其具体计量标准根据征税对象
的特点确定。
(五)税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