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2)

专题检测十二文言文阅读(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4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未尝稍降辞色..(言语和脸色)(2)援.疑质理(引,提出)(3)媵人持汤.沃灌(热水)(4)皆被.绮绣(同“披”,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选文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用意是什么?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出两个。

(3分),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等。

,完成后面问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执掌。

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大概。

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顿饭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跑一千里而喂养它。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批判,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及内心的无奈。

4.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统治者要善于发现并重视人才;乙文用②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③尊贤礼士,广纳人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1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

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改):内心怀有。

②项籍:即项羽。

③轻:轻易。

④弊:疲弊。

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

⑥淮阴:韩信。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3分)A.必有过.人之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C.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D.而轻用其.锋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卒然临之而不惊。

,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4.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2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9分)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

移兵而攻齐。

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①,爵为上执珪②。

”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也。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有删改):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勋官,也称上柱国,“上柱国”是勋级,是对作战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

②上执珪:一种爵位。

③卮:酒杯。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标两处)(2分)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引.酒且饮之(拿)(2)昭阳为楚伐.魏(攻打)(3)王非置.两令尹也(设立)(4)齐畏.公甚(害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3分)例句: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执策而.临之(《马说》)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终亡其酒。

这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

(2)画蛇脚的那个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通读这篇文章,这个成语给你哪些启示?(3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什么事情不要画蛇添足,过犹不及,而要适可而止。

,劝其退兵?(3分),挑明了如果昭阳为自身算计的话,就不应该攻打齐国。

而这个私利是与陈轸自己的目标相重叠的,昭阳为私利采取行动,那么齐国就得救了。

同时陈轸劝说时,巧用寓言故事,妙趣横生,形象生动,既能使受众易于理解,又增强了说话的生动性、趣味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6分)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尔后张齐贤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升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侍相公久矣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①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

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

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②,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

”奴震骇,泣拜而去。

(有删改):同情的样子。

②激浊扬清: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标两处)(2分)吾侍相公久矣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门下奴仆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选择)(2)奴乘间.再拜而告(间歇)(3)今予.汝三十万(给予)(4)念.汝事我久(考虑到,想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3分)A.不以.告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D.我怀之.三十年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门下奴仆皆得升迁,唯此奴不沾禄。

?家里的仆人都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

(2)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5.张齐贤用人的原则是什么?这篇文章表现了他什么品德?(3分),志在激浊扬清。

(或:百官的升迁与降职,是根据一个人的品德,目的是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

张齐贤的一奴曾经偷过府上东西,张怀之三十年,未揭发,也未提拔他,这表现了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6分)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②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③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

吾殁④后,但以屍⑤埋巨卿户前。

”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