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课件详解

心肺复苏课件详解


BLS单纯胸外按压
所有培训或未培训的目击者 均应进行按压
与不按压相比,单纯按压显著 提高了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 活率
鼓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只做单 纯胸外按压,在胸部中央用力 快速按压
如果培训过的施救者有能力实 施通气,仍建议按压通气比为 30:2
A 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
抢救者左手掌根放在病人前 额处,下压使头部后仰,右 手的食指与中指放在病人下 颏骨处,向上抬起下颏。注 意手指不要压迫颈前颏下软 组织,以免压迫气管。此法 不适合有可疑颈椎骨折者。 头部后仰程度要求下颌角与 耳垂连线和地面垂直
BLS生物链的变化—由4环--5个环
1. 快速识别及启动急救系统 2. 早期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 3. 快速除颤 4.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5.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BLS生物链的变化—由4环--5个环
第一个环:早期识别求救
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叹气样呼吸), 立即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急救系统EMSS,并要求带除颤器(AED)
● 更改理由:简化非专业施救者的培 训;强调发现心脏骤停后尽快开始 胸外按压
BLS胸外按压速率变化—至少100次/分
按压部位:
两乳连线的中央胸骨处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按压/通气:30:2 5个周期检查,5秒内轮换
更改理由: 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
循环和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 系统功能非常重要 大多数的研究中,按压多可提高 存活率,按压少降低存活率
置或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会被延误;大 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没有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的多种 原因中有A-B-C顺序问题,因很难进行操作
BLS心脏骤停识别变化—取消 “看、听、感觉”呼吸
无反应,无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取消 “看、听、感觉”呼吸,耗时 如果在10秒内没有触摸到或不确定
摸到脉搏,开始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教学目标
掌握:
1.心肺复苏指南急救程序 2.球囊—面罩通气方法 3.院外目击心跳骤停急救
心肺复苏技术发展史
➢ 1732年,苏格兰医生发现口对口人工呼吸; ➢ 1956年,首次报道电击除颤成功抢就1例心室纤颤患者; ➢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问世,并与口对口呼吸组成基本
的心肺复苏术(CPR);并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击 除颤成为基本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 196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在医务人员中普及此法; ➢ 1975年,开展了进一步生命支持,并举办CPR学习班; ➢ 1992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正式提出了生物链; ➢ 2000年,颁布200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 2005年,修订了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 2010年,重新修订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CPR相关概念复习
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在 出乎意料的情况下突然停止搏动,在瞬间丧失了有效的 泵血功能,从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分为三类: 1.心搏停止 2.心室颤动 3.无脉电活动(包括电-机械分离及室性自搏心律)
CPR相关概念复习
BLS生物链的变化—由4环--5个环
第一个环:早期识别求救
发现患者突然倒地,快速检查是否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 常呼(叹气样呼吸),立即打急救电话,大声求救,启动 急救系统EMSS,并要求带除颤器(AED)
第二个环:早期CPR
只有1人在现场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人以上, 1人打急救电话求救,另1人立即开始CPR,先做30次单纯 CPR(无人工呼吸)然后开始30次胸外按压/2次呼吸,5 组/2min观察,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复苏无效,非培训人 员仅作胸外按压即可
第二个环:早期CPR
只有1人在现场时先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CPR,2人以上,一人打急救电话求救, 另一人立即开始CPR
先做30次单纯CPR(无人工呼吸)然后开始30次胸外按压/2次呼吸,5 组/2min观察,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复苏无效,非培训人员仅作胸外按 压即可 第三个环:早期电除颤 除颤器到位后立即分析心率,如为可电击心率,电击一次,然后立 即做5组环--5个环
第四个环: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液体通道、使用复苏及抗心律失 常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方法
第五个环: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是2010年指南新增部分,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BLS心肺复苏顺序变化—A-B-C—C-A-B
心肺复苏顺序:
由 A-B-C 改为 C-A-B
故心肺复苏又发展成为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
一、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心肺复苏的流程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总概括
➢ CPR流程简单化、标准化 ➢ 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 ➢ 强调连续不间断按压 ➢ 尽早电除颤 ➢ 避免过度通气 ➢ 强调CPR系统组织、实施、教育协调的重要性 ➢ 强调了复苏后处理的重要性 ➢ 弱化了心肺复苏装置及药物的重要性
(A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BLS心肺复苏顺序变化—A-B-C—C-A-B
更改C-A-B理由:
C-A-B立即可以实施胸外按压,完成首次30次胸外
按压后约18秒再通气,对通气的延迟也不多;对那 些不愿或不能实施人工通气的施救者至少能完成胸 外按压
A-B-C开放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
BLS胸外按压深度变化—胸骨下陷至少5cm
按压深度至少5cm
更改理由: 胸外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
内压力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 流,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的 血流、氧气和能量 研究表明5cm比4cm更为有效 单一的建议幅度更容易理解和 执行
BLS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CPR相关概念复习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 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自主搏 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 和挽救生命的目的。而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功能的恢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