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消突评价报告编制提纲××公司××采煤(掘进、石门揭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公司二〇××年×月×日参加编制人员名单报告审定人员目录第一章前言 (6)一. 评价范围 (6)二. 评价依据 (6)三. 评价过程简述 (7)四. 评价结论 (8)第二章基本情况 (8)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 (9)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 第三节其它................................................................................ 第三章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一.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 区域防突措施 .............................................................................三.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四章评价过程 ............................................................................ 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 第六章问题及建议.........................................................................附件:一)附图:1.工作面平面图、剖面图。
要求能充分反应所施工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巷道布置等;2.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标明所施工工作面的风流方向、风量大小及通风设施的具体位置等;3.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图及竣工图、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及竣工图;4.压风系统图5.抽放系统图6.监测监控系统图二)附表:1.钻孔施工原始记录、钻孔管理卡片。
区域钻孔原始记录台账。
2.区域瓦斯抽放观测记录表、单孔观测表。
区域瓦斯抽放管理台账。
3.区域措施效果验证报告单。
第一章前言一. 评价范围说明本次评价的区域二. 评价依据及原则(一)评价根据: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 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3.《煤矿安全规程》(2012版);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5.《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6.《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二)评价原则:1. 区域措施效果评价:由煤矿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防突、瓦斯抽采、通风、安监、生产技术、调度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其评价人员必须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掌握防突专业技术知识,并对区域措施效果评价全过程负责。
2. 石门、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参数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3. 评价条件:(1)石门、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必须有专项防突设计;(2)煤巷掘进措施钻孔所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m; 采煤工作面措施钻孔所控制的走向长度不少于100m;(3)所施工的措施钻孔布置均匀,无空白带,符合专项防突设计要求;(4)所有钻孔验收质量必须符合《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本细则规定。
4. 审批程序1.评价报告提交后,由驻矿安监处长组织对整个评价报告所有措施工程的真实性、评价依据、检测检验方法及手段、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性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监察,并出据监察意见,矿长审查签字;2.揭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300m以上的采掘工作面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消突专项评价报告,须报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3.走向长度小于300m的采掘工作面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消突专项评价报告经矿长批准,报集团公司通风瓦斯部备案。
三、评价过程简述1. 评价可行性分析根据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已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其有效控制范围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或可解析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进行评价。
2. 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采掘工作面进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总工程师姓名成员:副总工程师姓名生产技术部姓名安全监察部姓名防突办姓名掘进队姓名采煤队姓名2)评审组组长:矿长姓名成员:安全矿长姓名采煤矿长姓名掘进矿长姓名调度室姓名3. 项目分工评价组:副总工程师,防突办负责、瓦斯队、生产技术部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通风部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煤队、掘进队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防突办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瓦斯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各项防突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评价报告的编制。
评审组:负责组织对评价报告的基础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程序进行审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报告中需补充完善的数据、图纸、资料等,修改完善后交组长审核定稿。
四. 评价结论根据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成果,重点叙述区域措施有效控制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是否符合规定,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有充分依据和资料评价本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重点叙述工作面概况及邻近区域的巷道布置、煤层、地质构造、瓦斯等基本情况;(一)工作面概况及邻近区域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巷道布置、层位、坡度、长度、巷道规格尺寸、支护形式、工作面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工作面机、风巷标高、停采线位置、采高、可采储量、预计回采时间等等与该地点相关的一切工程情况。
工作面上、下煤层开采情况,本煤层及周边邻近煤层采掘活动现状。
附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二)煤层及地质构造情况依据地质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写工作面地质概况,包括本煤层与邻近煤层的厚度、层间距、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描述等(附柱状图)。
(三)瓦斯情况介绍有资质单位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时提供的煤层瓦斯参数和突出危险性鉴定结论,根据瓦斯压力梯度和含量梯度计算工作面的瓦斯压力和含量。
介绍矿井实测的瓦斯压力和含量、瓦斯涌出量等情况,本矿井及邻近矿井历史以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其它瓦斯动力现象情况等。
×××标高×××煤层瓦斯参数测定结果表鉴定结果:(六)瓦斯赋存情况区域防突措施控制范围内瓦斯赋存量计算。
1、评价区域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m³/t;2. 评价区域煤层储量(1)××工作面煤层储量按下式计算V=S·h·dV:储量,单位t;S:面积,单位m²;H:煤厚,单位m;d:容重:单位t/m³。
则:V= S×H×d3. 评价区域瓦斯资源量(2)瓦斯资源量:Q瓦斯= V×W×K式中Q瓦斯——瓦斯资源量,m³。
V——煤层储量,t。
W——原始瓦斯含量,m³/t。
K——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1.15或根据矿井实际考察。
(四)通风系统情况依据该地点作业规程和通风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写工作面通风系统情况,并绘制通风系统图。
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叙述矿井及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情况第三节其它1. 防突机构及责任制叙述防突机构组织、人员配置及责任制等情况。
2. 防突管理机构、程序、管理制度等3. 防突培训通瓦部管理人员、防突考察工均由集三级以上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防突考察工矿内的培训内容包括防突考察操作技能、防突基本知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章制度、突出的危害及规律、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及突出预兆等。
4. 突出事故应急预案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编制年度《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应急预案》。
第三章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一.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按照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进行。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介绍有资质单位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时提供的煤层瓦斯参数和突出危险性鉴定结论,根据瓦斯压力梯度和含量梯度计算工作面的瓦斯压力和含量。
介绍矿井实测的瓦斯压力和含量、瓦斯涌出量、本矿井及邻近矿井历史以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其它瓦斯动力现象等情况。
有瓦斯压力和含量超过临界指标、喷孔等确切突出危险性依据的,可预测为突出危险区。
没有确切突出危险性依据的,不作预测结论,按照突出危险区进行防突管理。
二. 区域防突措施叙述按照本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三.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叙述按照本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实际情况和结果,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在进行区域效果检验时必须在停止附件50米范围内的抽放8小时后进行,采用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含量时,测定期间必须停止抽放。
(一)区域措施有效控制范围界定(二)区域措施效果评判指标测定1. 煤层瓦斯预抽率;2. 残余瓦斯压力;3. 残余瓦斯含量等。
第四章评价过程叙述按照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过程,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测定的指标成果。
附成果表。
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通过综合评价,叙述评价结论。
第六章问题及措施叙述矿井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附件:一)附图:1.工作面平面图、剖面图。
要求能充分反应所施工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巷道布置等;2.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标明所施工工作面的风流方向、风量大小及通风设施的具体位置等;3.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图及竣工图、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及竣工图;4.压风系统图5.抽放系统图6.监测监控系统图二)附表:1.钻孔施工原始记录、钻孔管理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