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赢后处理修改教程
3d_escape_in_feed= $,g1,@x,@y,":",
g1,@p,@q,$;
3d_escape_out_feed
=$,"G40A0",$,g1,@x,@y,":",g1,@p,@q,$;
可以使程式走2平面号参数代码必须改回I&J)
。
41
I
切割型式设定8:粗割完再精修-&粗精割分成两个档
案
。
42
I
整修时之过切设定1:要2:不要
。
43
I
补正的方向1:G42 -1I
(sodick原斜度值)(@27已被调整过)
。
45
I
目前的整修次数
46
I
储存工件分类设定()里的编号值
。
47
I
整修次数设定值trim no
。
48
I
引入线弧进弧出设定1:弧进弧出0:直进直出
49
I
自动穿线功能,目前之程式段数,1:粗割,2:切断,3:
精修,5:启动自动穿线功能
#49=0(边割边修),1(全割完再修),2(割修各一程式)
50
I
铜线切割工件时的颜色设定档
51
R
即时暂用补正量ex:(H01=H110+
52-54
I
储存起割点座标
。
55
R
Z1高度设定值(T:板厚{-99},空白 内定值{-98})
E
R
切断点强迫过切长度
。
F
R
。
G
I
G码输出
。
H
R
补正辅助码ex: H110,H109,H111:
。
l,J
R
圆心的XY方向座标
。
N
I
NC程式行编号(需自行应用)
。
P,Q
R
U,V轴的绝对座标位置
。
R
R
圆弧半径值
。
T
R
工件初始斜度设定值,整体斜度值,单孔斜度
。
u,v
R
相对于X,Y轴的辅助面(U,V面)相对座标
56
R
Z1高度变化旗标
57
I
高度变化辅助旗标
58
I
59
I
@59=2Sodick档头资料读取
。
60
R
各工件周长的累计长度(不含引入线)
。
61
R
切割路径的累计长度,引线+过切长度
#
62,63
R
。
64
R
外圆角值
。
65
R
清角长度值cln val
。
66
R
清角宽度值
AUTO_UNDERCUT_EVERY_TIME=ON/OFF把此代码插入后处理
UV面上圆心的X,Y方向座标值
这里是改上下异形走圆弧的,可以把字母I&J改成K&L
35
R
,已进入精修程式段
36
R
。
37
I
切割型式0:模孔,1:冲头
38
39
。
40
I
NC控制器的型式1: (MITSU2: (sodick)4:FANUC8:seibu16:agie32:charmill
这里改成2号模式可以上下异形走2平面,改成4号模 式可以上下异形走圆弧。
统赢
变数
宣告
内容
0
R
外定误差值(机台最小位移量)
。
A
R
外型切断使用补正量0:与第一刀相冋补正量
1:使用割一刀的补正量
。
B
R
小孔尺寸设定ex:inti/3以下为小孔);ex:inti/-3(引入
线短于以下为上孔),inc/(小孔间隙自动放大)
C
R
角落安全距离
。
D
I
铜线补正编号ex:H01,H02
这里是改辅正的H码&D码
屑切割内部路径
89
。
90
R
Offset编号H01
91
R
Offset值ex:
。
92
R
E Park1 ex: E100
。
93
R
速度ex: F100
94
95
。
96
R
E Park2 ex: E120
。
97
R
部份斜度tap1存于@27内
。
98
R
单孔斜度tap2存于@27内
。
99
R
工件分类斜度tap3存于@27内
清角状态旗标2:结束清角,5:开始清角 用于细缝清角:
80
。
81
R
角落暂停辅助长度
。
82
I
于切割路径的中间图兀上(非于第一及最后一段图兀)
83
84
85
R
86
储存副程式的号码
。
87
I
特殊加工旗标@87=1上下同R,#87=1无屑切割3上下异 形
。
88
I
1:开放路径2:线孔在外3:线孔在内4:线孔在外 & 先直后斜10:入子外形28:先割后修34:开放路径+孔在 外35:开放路径+孔在内98:无屑切割外缘路径99:无
00,integer,init/12??????????????? ; .nc1可以使转出程式变为ISO格式
。
71
R
内圆角值
。
72
R
趋近长度值
。
73
R
过切长度值
。
74
R
脱离长度值
。
75
R
前置量下限值
。
76
R
前置量百分比
。
77
R
前置量上限值
。
78
R
加工裕留量,分类设定里的间隙值gap value
。
79
这里把赋值改为可以配合
auto_u ndercut=$,(@65==-2)?"G04X3.";,$
打开清角功能。(这里是转角加G04)
。
67,68
R
脱离后再进入引入线的终点座标
。
69
R
周长加引入线的累计长度,(引入线+过切长度)*2
70
R
NC档名的设定0:NC1:NCF2:ISO
在后处理里面加入
Variable70=
这里改成2号模式,在配合替代以下上下异形代码3d_approchi ng= $,g1,#x,#y;
3d_aux_approchi ng = ":",g1,@p,@q,$,"S10",$, 3d_departure=
3d_path_e nd=
3d_li near_feed= $,g1,@x,@y;
3d_aux_li near_feed =":",g1,@p,@q,$;
3d」soradius_cw= g2,#@x,#@y,@i,@j;
3d_aux_isoradius_cw
=":",g2,#@p,#@q,@33,@34,$;
3d」soradius_ccw= g3,#@x,#@y,@i,@j;
3d_aux_isoradius_ccw=
":",g3,#@p,#@q,@33,@34,$;
注意:前有。记号的变数,仅可在Path_start之前修改才有效。
前有#号的变数,为动态性的变数,可以随时任意修改。
AutoCut
格式
意义
备注
$
换行
#
强制按绝对座标输出
@
根据属性输出
#@
强制按属性输出
-
接下一行
a»
强制输出引号内的字符
||
或
&&
与
!=
不等于
==
等于
=
赋值
<
小于
>
大于
*
相乘
+
相加
()
里面放运算符或判断式
(a)?b:c;
当A成立时执行B否则执行C
Rel
相对座标
Abs
绝对座标
In it/1
为变量赋初值1
Inc/1
步进值为1
Modal
记忆的,该属性表示变量值相冋时,不输出
。
W
R
UV面的绝对(Z)高度
。
X,Y
R
铜线的XY座标值
。
Z
R
上导具的Z座标值
。
27
R
铜线倾斜的斜度输出值
29
R
铜线初始斜度设定
。
30
R
上下异形分段裕量:#30=0:(上模滑块)程式面路径面积<辅助面积,#30=1:(下模滑块)>辅助面积
。
31
R
上下异形最大分段长度
。
32
R
工件厚度设定值
。
33,34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