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 3S技术与数字地球一、地理信息技术的之间区别与联系1.“3S”技术的对比产间数据的领域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三者的关系可用简图表示: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管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3.“3S”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4、“3S”技术的选取技巧“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概念及相互关系,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吸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系图片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
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
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 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
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
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例题讲解【例1】(2015·江苏卷,17、18,4分)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⑵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A.减少了1800平方米 B.增加了1800平方米C.增加了2700平方米 D.减少了2700平方米【图形解码】【答案】⑴A ⑵D【例2】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答案】C真题演练【2014·福建文综,1、2,8分】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
题。
读图,回答1~2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2014·江苏地理,9、10,4分】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4题。
湖的影像。
读图回答3~3.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4.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2014·重庆文综,11、12,8分)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米2;高度单位:米)。
读图,完成5~6题。
5.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6.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米,宽为220米,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厘米×21厘米) B.B4纸(36.4厘米×25.7厘米)C.A3纸(42厘米×29.7厘米) D.B3纸(51.5厘米×36.4厘米)(2013·浙江卷,6,4分)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
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
读图表完成第7题。
7.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2013·江苏卷,3~4,4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8~9题。
8.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0.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
据下图,回答下题。
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地图的优点。
图中显示数字地图具有分类查询、定位、测量等功能,体现了交互性强、查询快捷、空间分析功能强等特点。
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
模拟训练一、选择题【2015·上海十三校联考·30】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8日19时40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多台相机对月球、地球进行多次拍摄,获取了清晰的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图像(如下图)。
1.该地月合影照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GIS B.GPS C.RS D.RS和GPS2.【2015·中山七校第二次联考】很多城市推出了“手机公交”app软件,可以在线查询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手机公交”功能的呈现主要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2015·泉州二模】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
读图回答第3题。
3.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和RS B.GIS和GPS C.GIS D.RS运用GIS软件的分析功能,可以从遥感卫星获取地表高程模型(图1,单位:米)里,提取河网信息(图2)。
完成4~5题。
4.多年实地观测发现,图2中的河谷一年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无流谷,则该地区可能位于( )A.地中海南岸B.天山南坡C.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D.大分水岭东侧5.上题中的河流汛期时( )A.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B.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上的草场放牧C.圣地亚哥森林火险等级高D.大分水岭山地等温线向南凸出6.【2014·广东高考卷】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
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C.鱼塘 D.果园7.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顺义至人民大学的乘车方案,以及准确的票价和时间信息。
下图信息的获取过程为( )①全球定位系统确定起止点的位置②遥感技术监测有几条可选路径③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路网信息,选择最佳路径④数字地球计算全程所用时间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B.RS-GPS-GISC.GIS-RS-GPSD.RS-GIS-GPS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河流和山地位置分布,图中B-III区域最可能是( )A.丘陵B.耕地C.沙漠D.海域11.该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分析该工业区分布的合理区域( )A.B—ⅡB.D—ⅣC.D—ⅡD.C—Ⅳ读图,完成12~13题。
12.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13.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二、综合题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什么?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有哪些?(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是什么波段?(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