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食品加工厂安全事故预案******食品加工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单位:******食品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食品加工厂是加工冷冻果蔬产品的企业,其中制冷剂液氨属于危险化学品;液氨贮罐、制冷机属于特种设备。
为确保加工厂、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
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本着“快速反应、预防在先,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规定,特制定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预案编制依据1.2.1引用的法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2.2.预案的适应范围本预案为综合预案与专项预案于一体,适用于企业内的安全生产范围,与现场处置相呼应,当现场处置难以控制事态时,启动本预案。
启动本预案后难以控制事态请求扩大应急,也就是向**区人民政府请求扩大应急救援。
1.3应急预案体系1.3.1应急管理体系图1.3.2本企业是主要加工果蔬冷冻食品,制冷剂为液氨,可导致的事故类型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
几种类型从储存、使用等各环节都可能导致以上事故。
1.3.3应急工作原则1.3.3.1本预案是遵循《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内容要求予以编制,所使用和储存数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1.3.3.2应急工作侧重实用性该应急预案以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相结合,把现场处置作为重点防范事故的重要措施,当各岗位和工艺发生事故先兆时立即有岗位操作人员、管理者予以处置,当事故显兆超出处置能力时立刻启动该应急预案。
1.3.3.3应急管理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应急管理工作中是要以预防为主,平时侧重对人员遵章守纪教育,加强对设备、设施的保养维护,当出现事故时首先抢救人员。
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
1.4应急响应适用范围指根据危险源辨识、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Ⅱ级响应。
现场出现显兆事故时运用现场处置手段予以处置,启动本预案时为Ⅱ级响应。
当本预案无法控制事故时,扩大应急响应请求外部增援使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
2、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情况2.1.1企业的基本情况****食品加工厂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员工***人,其中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名,操作人员**名。
液氨贮罐**个,最大贮存量为**吨,**台制冷机,制冷量分别为******/n和*****/h。
2.1.2地理位置工厂位于***镇***街**号,东部与**相邻,北部与+++相邻,公司南部正门前是**,西南与201***相接。
周围无危险区,居住人员稀疏。
见附页。
2.2.应急力量情况(详见附件)2.2.1内部应急力量本企业内部以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所需的工具、设备、材料、防护用品、通讯器材等保证应急救援的人员和物资需求。
2.2.2外部应急力量外部救援依托,**镇政府应急指挥部、***消防站、**公安派出所、**医院等有关单位机关。
3.危险源辨识及其危险特性3.1危险源的确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识别、排查的结论,按照分类、分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相关场所或设施为重要危险源。
3.1.13.1.2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公共卫生事件与生产安全事故互为作用,故此当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扩大后与孤山办事处预案衔接予以实施。
3.1.3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的索引路径,因为本公司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合并为一体,故专项预案的启动就意味着综合预案的启动。
3.1.4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我公司使用的液氨量最多为3.0t,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规定,储罐区(储罐)储存的临界量为21t。
因此,液氨量不超过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1.5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
主要存在以下危险源:氨气其活性很强,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氨气是有毒气体。
氧气能降低氨气的爆炸极限并助燃。
3.2危险性分析3.2.1液氨氨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加压冷却可使之液化为液氨。
临界温度为132.4℃,临界压力是11.3Mpa。
液氨易溶于水,同时也是易燃、易爆、有毒气体。
爆炸极限15.7%—27.4%。
操作间最高允许浓度30mg/m3.纯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
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
熔点(118.656kPa)-80.8℃,沸点-84℃,相对密度0.6208(-82/4℃),折射率1.00051,折光率1.0005(0℃),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体积)。
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瓶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3.2.2氢气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
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比空气轻得多),难溶于水。
氢气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发热量为液化石油气的两倍半。
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1-75.0%(体积)。
燃烧时有浅蓝色火焰;②常温下不活动,加热时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如与活泼非金属生成气态氢化物;与碱金属、钙、铁生成固态氢化物;③还原性,能从氧化物中热还原出中等活泼或不活泼金属粉末;④与有机物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可发生加成或还原反应(催化剂,加热条件下)。
3.2.3氧气氧气密度1.429g∕l,不易溶于水,标准大气压下1L水中溶解30mL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有两种元素构成,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称为氧化物。
一般而言,非金属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则为碱性。
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3.2.4丙烷气无色气体,纯品无臭。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1-9.5%(体积),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3.2.5气瓶气瓶属于特种设备,氮气、氩气、二氧化碳、高纯气体(氮气、氩气、氦气)是惰性气体,不存在爆炸和燃烧的危险,但其瓶与上述活性气体瓶一样存在使用不当或气瓶存在缺陷发生气瓶爆炸的危险。
3.2.6其他本公司还有六辆专用工业气体运输车,存在搬运和运输过程发生各种碰撞引发车辆事故和气瓶泄露爆炸等危险。
综上所述本公司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可能生事故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
4、组织机构及职责4、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4.1.1.1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构成和联络方式(见附件)4.1.1.2由销售部门负责,根据指挥小组的要求,随时提供应急救援的车辆,消防设备、器材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4.1.2应急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4.2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4.2.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公司成立“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由公司经理、主管经营的副经理和其他人员组成,发生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主,负责公司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4.2.1.1领导小组成员总指挥:经理副指挥:副经理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4.2.2.1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及其职责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按总指挥命令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负责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订。
组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检查、督促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2.2.2应急指挥小组人员及职责4.2.2.2.1总指挥——经理组织、指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任命指挥部成员,发布各项救援指令。
4.2.2.2.2副总指挥——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协助总指挥负责救援具体工作。
向总指挥提出救援过程中生产运行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具体组织各项应急方案的实施和人员调配。
4.2.2.2.3抢险、抢修队由公司经营部主任任队长,由经营员工组成参与事故的抢险、抢修队。
执行事故抢险、抢修任务。
对公司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
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4.2.2.2.4警戒疏散队由公司保卫部门负责人任队长,公司治安保卫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现场划定禁区的警戒指挥工作,维护治安保卫。
负责对事故区域内道路交通管制工作,协调人员紧急撤离的安全疏散工作。
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4.2.2.2.5后勤保障队由供应部门负责人任队长,由供应部成员组成。
担负事故抢险、抢修所需物资的供应任务。
以及担负事故过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治疗、转院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