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谐的形态表现
寂舞弦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色彩的组合搭配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大到家居配置,小到零食包装,无一不渗透着色彩搭配的精髓。
人们只要借助感觉捕捉住色彩及其他造型要素,就能诱导出同审美主体相对接的美感反应。
色彩不会说话,却通过其特有的语言向人们传达出不同的感觉,通过色彩的联想,我们看到色彩时也会常常想起与该色相联系的事物。
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殊语言”将它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搭配,给人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色彩和谐互补对比调和
正文:
自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后,“和谐”就成了一个热词。
不过在色彩艺术的范畴内,“和谐”作为创造色彩美的最高法则,比“和谐社会”这个词热的时间就长很多了。
早在古罗马时代的书籍《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就有记载:“美在和谐,而和谐源自对比与调和。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美在和谐,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在色彩美的创造过程中,尽管令视觉感到愉悦的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如平衡、比例、节奏、重复等等,然而他们最终都会凸现出以和谐为特征的两种共通的画面结构表达向度,即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作为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舍任何一方都无法形成美学意义上的色彩之美。
可以说,若想充分认知构成色彩美的基本形式原理,使色彩和谐地表现出来,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一、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指性质相反的颜色并置在一起时所呈现的一种色彩差别现象,把几种色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差别就为对比,差别大的叫做强烈对比,差别小为调和对比。
除此以外,色彩对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是自由无度,而是在一定范畴、性质和环境内展开的。
艺术创作实践表明,任何一种色彩对比效果都会给人各富情调的审美体验。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
明度对比指因色彩三属性中的明暗差别关系而形成的匹配效果,简单来说就是色彩明与暗、深与浅的对比。
明度对比最大的是黑与白,它们中的由浅到深的“灰”组成了无数色阶。
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昼夜交替的自然环境中,对明暗变化的生理适应和心理反应都极其明锐细致,所以明度对比在塑造色彩形象的空间、层次、光感、体积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色相对比是色彩三属性中因色相差异关系而呈现的色彩对比组合效果。
清代名家方蕙山曾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色彩相和”就是在告诫我们色相搭配比明度的构成更难。
如果以24色或12色相环作对比参照,然后任取一色作为基础色,还可以把色相对比分解成原色对比、间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多种色彩基调。
使用色环色相做对比还能够获得最为鲜亮的色彩对比关系。
在这之中,补色对比和冷暖对比的作用尤其突出。
基本的互补色有黄和紫,
蓝和橙,红与绿,间色与三原色之间互为补色关系。
由于视觉上的反衬现象,当色彩处于对比关系时,相互之间会发挥出更醒目更好的效果。
尤其是红绿配色,早在古代人们就已凭直觉感悟了这一点。
五代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就曾指出“红间黄,秋叶堕。
红间绿,花簇簇。
青间紫,不如死。
纷笼黄,胜增光。
”冷暖对比可以看成是色彩的色性对比。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同一色彩,在暖色区的部分偏冷,在冷色区的部分就偏暖。
如紫色和绿色,与红黄色放一起时为冷色,但与蓝色并置时就成为暖色了。
冷暖颜色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机制产生影响,如:暖色使人心跳加快,产生温暖、兴奋、自信之类的感觉,而冷色世人心跳减缓,血压变慢,产生冷静、消极、压抑等感觉。
补色对比冷暖对比
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指纯色与浊色、弱色之间的对比效果。
如纯绿与墨绿就会产生鲜艳与不鲜艳的差别。
纯度对比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色彩关系和色彩效果,印象派起便受到色彩学者和美术家们的广泛瞩目与偏爱,与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并称为创造色彩美的
三大对比法宝。
灵活运用纯度对比,可以在色彩的和谐营造中祈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的纯度对比不多见,一般都是以纯度变化为主,色相、明度变化相辅的综合对比。
面积对比,指各色域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的差别关系体现出的色彩对比构成效果,也就是大与小,多与少的对比。
面积与色彩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面积的大小会对画面的色彩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同样的色彩,面积的不同会造成人的审美感觉的截然不同。
比如红与绿同等面积时产生相互牵制四平八稳的对比定势,但红与绿调整为一比十的关系时,就是红色显得突出,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正如《古希腊罗马哲学》中所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音响造成最美的和谐”,色彩对比在色彩和谐表现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二、色彩调和
两种或多种颜色协调地组合在一起并能使人产生愉悦、舒适、满足的感觉,这就是色彩调和的色彩匹配关系。
如果说色彩对比是寻求色与色的差别,那么色彩调和就是寻求色与色的关联。
就色彩艺术中对比与调和关系极其美感来说,讨论了对比的同时也就讨论了调和。
在色彩构成中,色彩的多样变化主要依靠色彩的对比,是多样的色彩达到统一主要靠色彩的调和。
其主要表现要利用色彩的均衡、呼应、主从、层次、点缀、衬托、渐变等。
通常所用的的色彩调和方法有混色调和与并色调和。
混色调和又因混色形式不同分为统调式调和、序列式调和及补色式调和三种。
其中统调式调和的艺术特色为把各个颜色统一亲和成有机的整体,从而使画面呈现出总的色调调和。
序列式调和可以表露出有条理和节奏的画面组织,使其成为有连续的、运动的色彩韵味的布局。
补色式调和通过互为补色和对比色彩之间掺入对方颜色而使画面产生统一协调的效果,其包括两种表现形式:单向混色和双向混色。
并色调和可分为同一式调和、比例式调和、点缀式调和、间隔式调和、平衡式调和、关联式调和及空混式调和六种类别。
灵活运用并色调和可以是创作出的色彩作品充分体现出既统一又风格迥然的艺术特色。
总结:
无论色彩的对比还是调和,最终都以色彩的和谐为最终目的。
人们通过不同的色彩构成营造出或高雅或活泼或热血或轻松的感觉,是无声的色彩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感情。
正如开头所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色彩的“特殊语言”将它们通过各式各样的搭配,给人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而解读色彩语言的道路,也就是我们追求艺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远宏,刘筱睿.色彩与应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49-54.
[2]徐育忠,林芝.色彩表现与训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0-112.
[3]李在万.设计师谈配色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3-61.
[4]崔唯.現代色彩構成表現技法[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2-71.
[5](日)视觉设计研究所.七日掌握设计配色基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1-136.
[6]视觉元素·色彩.美术知识与生活[EB/OL].[2011-11-14]. /cd/TC/content_2715/art_knowledge/_private/%E8%89%B2%E5%BD%A 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