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现代化发展的资本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一、现代化模式的概念
发展有双重含义。

发展既指人类社会随时间的推移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的变迁,又指向某种既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动。

因此,从时间向量上说,发展概念既可以是对历史变迁的描述,又可以是对未来历史前景的设计和预测。

那么,从“发展”的双重含义出发,“发展模式”既可以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化所遵循的方式的抽象和概括,又可以是对人类社会从现实状态向未来状态进化所遵循方式的设计和规划。

换言之,发展模式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较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转化时所遵循的方式,即它所遵循的原则、途径、程序及终极结果。

“共同形态的现代生产力作用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在不同的国际条件下,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权力结构形式,聚合成为新的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

”,这是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中对现代化模式的解释。

二、现代化模式的划分
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争论由来已久,这是争论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老话题,一种意见是二者可以划等号,即“现代化=西化”,另一种是持否定态度。

但随着东亚现代化的初步成功,这便证明了:现代化不等于西化或欧化,现代化道路并非只有一条,现代化的模式也并非只有欧洲或美国的经典模式,人类的社会发展具有多样性,现代化的模式同样也具有多样性,就像美国现代化专家布莱克在其名著《现代化动力》一书中对多种现代化模式的论述:“没有两个社会以同一
种方式实现现代化—没有两个社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传统制度遗产、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以及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模式或同样的现代化政策”。

因此,现代化并无统一模式。

现代化发展的模式到底有几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这里我仅列举几种划法。

按现代化模式的动力来源(来自内部或外部)划分为两种大类型:一种为内发型(内源型),另一种为外发型(外源型),前者动力渊源来自该社会本身,后者动力渊源来自外力的干扰或冲击的结果;从现代化过程的特点又可以划分为“原发式”发展模式、“后发式”发展模式和“新发式”发展模式;从地域角度可以划分为非洲模式、印度模式、巴西模式和东亚模式;按经济形态可以将现代化模式划分为三类:第一种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种为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三种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式现代化模式。

在本文中,我只介绍最后一种划分方法所划分出的现代化模式。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
中国现代化研究的著名专家罗荣渠教授把现代化模式归为三大发展类型:即上文所说的资本主义类型、社会主义类型、混合类型。

资本主义发展类型完全是自发形成的,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步趋于成熟形态;社会主义发展类型是自上而下的定向发展,至今只是雏形;混合型发展则是前两种发展形式的结合,目前尚处在成形之中。

他认为,“每一类型都有多种发展模式,没有两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是完全相同的。

众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模式变项在特定的条件下聚
合形成一种发展类型的制度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三组变项是:1.所有制形式,包括社会财富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分配方式,这是决定社会性质的重要变项。

2.经济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这是包括社会财富交换方式的变项。

3.国家权力机构,这是组织现代化协调运作必不可少的政治制度的变项”,在罗荣渠教授看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发展格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的基本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合+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混合现代化模式的基本格局则是“混合经济+自由市场+集权或分权现代国家机构”。

下面我就根据罗教授的观点从这三个变项出发,进行对现代化发展的资本主义模式与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首先,从所有制形式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即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者的一种私有制形式,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少数人致富,在这样的湿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真正构成基础和主体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仍然是私有制。

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有,劳动者共同平等的占有生产资料的制度,人民当家做主,共同致富,而社
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也要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其次,从经济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则采取的是计划指令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全体人民通过民主集中,用经济和社会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以及实现全民所有,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具体表现即为全民就业,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等,以此体现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

最后,从国家权力机构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采取的是分权式或集权式国家权力机构,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国家权力一般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个部分,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即“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而产生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下,
社会主义国家的决策权力和行动决定完全保留最高管理者决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集中统一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