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完) 贸易保护理论

第4章(完) 贸易保护理论

核心主张
晚期重商主义:强调多卖,鼓励出口,限制 进口,实现贸易顺差,因而又被称为贸易差 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 第一,禁止货币出口,国家垄断所有的货币交易;
具 体 措 施
第二,要求外国人在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销售货 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
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心由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 转向管理货物进出口的政策,各国采取各种奖出限 入的措施:
保护标准(条件): (1)被保护的幼稚工业必须有长大的潜 力,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必须有潜在的、 通过成长会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 (2)保护只是短期的,为保护所付出的 代价是短暂的、有限的; (3)被保护的幼稚工业在长大后带给社 会的收益会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其所付出的 “抚养费”。
(三)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简评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美国贸易逆差 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一、分享外国企业的垄断利润
基 本 观 点
政府应该通过关税保护措施来分享这些外国 垄断或寡头企业的利润,弥补国民利益的损 失。
二、战略性产业保护理论
战略性产业: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简单来 说,就是重要产业。 (1)具有广泛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也就是一般所说的 带动效应巨大的产业,像产业链条非常宽长的汽车制造业等。 (2)具有巨大内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像很多的重化工业。 (3)具有巨大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 (4)具有可获取的潜在垄断地位的产业,像中国的稀土 产业。 (5)重大的尖端产业,像时下正在推进的航空航天、卫 星导航产业。
第4章 保护贸易理论
4.1 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4.2 新贸易保护理论
4.1 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一、重商主义
理论背景:15-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大陆和新航 线发现,商业活动的范围空前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 的需求量增加,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黄金和白银)成为社会各界追逐的对象和社会财富的象征,拜金主义成为当时社 会思潮的主旋律。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少买,鼓励出口,反对 进口;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 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 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或重金主义。
(五)收入再分配论
(income-redistribution arguments) 该观点主张通过贸易限制对一国的收入进行 重新分配,以保护国内生产,或矫正不利 的收入分配后果,或缩小贫富差距。 不少国家利用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 收入水平,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其中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 护。
(六) 国家安全论
(national security argument) 自由贸易会增强本国对外国的经济依赖性, 这种情况可能会危害到国家安全,一旦战 争爆发或国家之间关系紧张,贸易停止, 供应中断,过于依赖对外贸易的经济会出 现危机。
4.2 新贸易保护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失业率不断提高,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崛起, 并在纺织、制鞋、钢铁等原来发达国家垄断的行业中呈 现出比较优势,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 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在理论与政策上都有了新发展, 被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二)贸易条件论 (terms-of-trade arguments) 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 际价格的比率;关税等贸易保护手段在限制进口 减少需求的同时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在出口 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进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可 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 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 。
核心思想
(三) 理论简评
现实意义: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 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对于认 清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制订切实有 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 义。 局限性:将贸易顺差视为与国内投资一样是 对国民经济体系的一种“注入”,能对国 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但贸易顺差并不能 像投资一样形成生产能力。
是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
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其主要代
表作是184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的
国民体系》(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一书。
(一) 理论背景
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或正在成 长时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幼稚工业, 特别是当时的德国 。
第一,以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孤立出口 ; 第二,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输入原料, 加工后再出口 ; 第三,降低和减免出口关税 ;
第四,设立特权贸易公司,实行独占性的殖民贸易 政策 ; 第五,与外国订立贸易条约 第六,鼓励发展手工工场
二、保护幼稚工业论
李斯特(Friedrich List)(1789—1846)
重 点 战 略 性 产 业 保 护
通过对重点战略性产业的保护,利用这些产 业极强的带动效应,推进国家内部相关产业 的成长,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
与幼稚产业保护的交叉与区别: (1)交叉——都为重点产业;
(2)区别——保护幼稚产业论强调的是产业发展处
于初级阶段,保护是为了发挥这些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 战略性产业保护理论注重的是被保护产业的带动效应,保 护不单单是为了该产业本身,而是为了相关产业或者整个 经济的发展。
国 际 垄 断 性 产 业 保 护 ︵ 战 略 性 贸 易 政 策 理 论 ︶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 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 要。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几家企业(国际 垄断性产业保护)之间的“博弈” (game),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 额利润。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 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 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 付的补贴。
保护贸易理论出现了很多论点,主要有重商主义、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凯恩斯主义的保护就 业论、国际收支论、贸易条件论、政府收入论、 公平贸易论、收入再分配论、国家安全论以及战 略贸易论等保护理论。
基本 概念
幼稚工业 战略性产业
复习 思 考题
1.保护幼稚产业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简述幼稚产业的判断标准。 3.论述幼稚产业保护与重点战略性产 业保护的异同。 4.在政府向空中客车提供相应补贴时, 若波音也提供相同的补贴,会出现什么 结果? 5.许多国家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的同 时,又实行贸易保护,矛盾吗?为什么?
19世纪的德国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 农业国,1848年才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政治 上的统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 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而且与早已进人工业革命 阶段的法国以及美国和荷兰等国也存在很大差距。
(二)保护幼稚工业论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 许多工业在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处于 新生或幼嫩阶段,就像初生婴儿一样,而同 类工业在发达国家已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 若允许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话,发展中 国家的幼稚工业肯定被打垮被扼杀,永远没 有成长起来的希望。 若政府对其新建工业实行一段时间的保护, 等“新生儿”长大了,再取消保护,那么它 就不但不怕竞争,还可与先进国家的同类工 业匹敌了。
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相同情况下的盈利/亏损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波音 公司
-5;-5
100;0
不生产
0;100
0;0
政府对空中客车公司进行补贴(25单位)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波音 公司
-5;20
100;0
不生产
0;125
0;0
本章小结
由于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的福利影响是不均等 的,一些受损国家为了避免福利损失,于是拿起 了贸易保护的武器,而保护贸易理论则是贸易保 护实践的需要,并为后者提供理论基础。
(三)政府收入论
(government revenue arguments) 不管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如何, 从政府的角度看,征收的关税是实实在在 的收入,这也是政府要实行贸易保护的动 力之一。
(四)公平贸易论
(fair-trade arguments)
一旦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采用不公平的竞争 手段,本国的利益将受损失。 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包括外国的出口补贴、关 税、非关税贸易壁垒、操控汇率、不对等 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等,都会破 坏公平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一)理论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严重 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使市场问题进 一步尖锐。 大危机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干预对 外贸易,实行高关税,外汇限制,数量限制, 鼓励出口等措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
(二)核心思想
贸易保护政策能扩大就业: (1)有效需求 = 消费 + 投资 + 政 府开支 + 净出口 (2)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有效需 求就会增加,进而增加国民生产和就 业。 该种保护作用的乘数效应: 如果净进口增加1元的话,国民生 产水平的下降会超过1元,对就业的 影响当然也就更大一些。 而减少1元的净进口,也能使国民 生产有超过1元的增加,所能创造的 工作机会也就更多。
四、贸易保护的其他传统依据
(一)国际收支论
(balance-of-payment arguments)
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 增加外汇储备。贸易的顺差和逆差对一国的国际收 支和外汇储备有很大影响,顺差时给国家带来外汇 净收入,外汇储备增加;逆差则是外汇净支出,外 汇储备减少。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的许多观点是 有价值的,对落后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 策有一定借鉴意义。
意义
在现实中有广泛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也 列有幼稚产业保护条款。
缺陷
现实生活中某个具体国家或地区幼稚产业 的选择面临不同政治力量的较量,李斯特 并未对如何选择幼稚产业给出一具体标准。
三、凯恩斯的保护就业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