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卷和答案解析(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1.(3分)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支铅笔长约180cmB.一位初三学生重约500NC.一节干电池电压为36VD.重庆七月份平均气温约10℃解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参考答案:解:A、一只新铅笔的长约18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位初三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G=mg=50kg ×10N/kg=500N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故C不符合题意;D、重庆七月份平均气温在30℃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3分)如图所示,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倒立的“烛焰”B.变幻的“手影”C.“折断”的铅笔D.金色的“日环”解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海市蜃楼、色散、水中的筷子等;(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凹面镜成像等。
参考答案:解:A.倒立的“烛焰”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故C正确;D.金色的“日环”,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此题是光现象中的综合题,涉及到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直线传播等,难度不大。
3.(3分)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滴水可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D.“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参考答案: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正确;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冰中分子仍然在运动,故C错误;D、雪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对物态变化以及分子热运动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4.(3分)电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关于如图所示情景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通电螺线管,它的B端是螺线管的S极B.乙图中的手摇发电机,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丙图中的插座,孔1没有连接火线或零线,完全无用D.丁图中的测电笔,在使用时手应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解析:(1)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的螺线管的N极;据此判断螺线管的极性;(2)发电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三孔插座的接法: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上孔接地线;最上面那个孔能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能防止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4)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手一定接触笔尾金属体,但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参考答案:解:A、由图甲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侧流入、右侧流出,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B 端,所以通电螺线管的B端是N极,故A错误;B、手摇发电机工作时,消耗机械能,得到了电能,即工作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图丙中,插座的孔1应接地线,使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若用电器的外壳万一漏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C错误;D、测电笔在使用时,手应接触测电笔尾部的金属体,使导线、人体、大地之间形成通路,这样才能正确辨别火线和零线,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安培定则的应用、发电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三孔插座的接法以及试电笔的使用,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5.(3分)刚搬新家的小超对家里卫生间的电路进行探究,发现照明灯和换气扇既能同时使用,又能独立使用,图中最符合此卫生间电路特点的是()A.B.C.D.解析:由题意可知,照明灯和换气扇都能各自独立工作,说明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且各自的支路上有一个开关进行控制。
参考答案:解:要求照明灯和换气扇既能同时使用,又能独立使用,说明照明灯与换气扇应并联,且各自的支路上有一个开关进行控制;由各选项电路图可知,只有D图正确。
故选:D。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关键是根据“照明灯和换气扇既能同时使用,又能独立使用”判断照明灯和换气扇的连接方式以及两开关所在的位置。
6.(3分)力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图中的物理情景中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乙图中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构成连通器C.丙图中瓶盖上设计有条纹,是通过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D.丁图中小丽穿溜冰鞋推墙,她对墙的推力与墙对她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1)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2)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内为同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内液面相平。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4)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参考答案:解:A、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同时高度升高,故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故A 错误;B、乙图中关闭下游阀门B,打开上游阀门A,闸室和上游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故B正确;C、丙图中瓶盖上设计有条纹,是通过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D、丁图中小丽穿溜冰鞋推墙,她对墙的推力与墙对她的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墙和小丽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
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这是一道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题,要学会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才是学习物理的真正意义。
7.(3分)滑轮是提升重物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机械,工人师傅用500N 的拉力F,利用图所示的滑轮将重800N的重物在30s内匀速提高了6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绳端移动的速度为0.2m/sB.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2.5%C.工人师傅拉绳子的功率为200WD.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3000J解析:(1)由图可知,滑轮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s=nh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可知绳端移动的速度;(2)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功,利用P=求出拉力做功的功率;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η=×100%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解:A、由图可知,n=2,则绳子自由端被拉上的距离:s=nh=2×6m=12m,绳端移动的速度v===0.4m/s,故A 错误;BCD、拉力F做的功:W总=Fs=500N×12m=6000J,拉力F的功率:P===200W,有用功:W有=Gh=800N×6m=480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速度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好公式和明确绳子的有效股数是关键。
8.(3分)灯泡L标有“6V”字样,为探究其工作时的特点,小刚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30Ω 1A”。
闭合开关后,将变阻器的滑片P从a向右缓慢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达到6V时为止。
图乙是用获得的实验数据作出的I﹣U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灯L的最小电阻为10ΩB.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灯L正常发光且灯的额定功率为3.6WC.灯L与5Ω的定值电阻R1并联接入电压为6V的电路,电路总功率为7.2WD.灯L与10Ω的定值电阻R2串联接入电压为9V的电路,R2每秒消耗电能为2.5J解析:(1)由图象,根据灯泡电流和电压变化,判断灯泡电阻的变化,再由欧姆定律计算灯泡的最小电阻;(2)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由图象,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源电压,再计算灯泡正常发光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即可判断;(3)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特点知,灯泡正常发光,根据P=UI求出灯泡的功率,由P=计算R1功率,从而得到电路的总功率;(4)由图象,结合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判断灯L与定值电阻R2串联接入电压为9V的电路时,电路中电流以及L的电压,再由W=UIt计算R2每秒消耗电能。
参考答案:解:A、由图象知,灯泡电流随两端电压增大而增大,且电压变化大于电流变化,则灯泡电阻逐渐增大,滑片移动过程中,当灯泡两端电压U L=1V时,通过的电流为I L=0.2A,此时灯泡电阻最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灯泡的最小电阻R最小===5Ω,故A错误;B、由图甲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滑片在a端时,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电路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由图象知,此时灯泡两端电压U L=1V,电流为0.2A,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变阻器两端电压:U ab=I R ab=0.2A×30Ω=6V,所以电源电压U=U L+U ab=1V+6V=7V,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为6V,由图象知,此时电路中电流等于灯泡的额定电流0.6A,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1.7Ω,所以滑片不在b端,故B错误;C、由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灯L与5Ω的定值电阻R1并联接入电压为6V的电路时,U=U L=U1=6V,由图象知,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 L=0.6A,灯泡的电功率P L=UI L =6V×0.6A=3.6W,R1的电功率:P1===7.2W,电路总功率:P=P1+P L=7.2W+3.6W=10.8W,故C错误;D、由图象知,灯泡两端电压为4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5A,灯L与10Ω的定值电阻R2串联,由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此时R2两端电压U2=I2R2=0.5A ×10Ω=5V,总电压U=U L+U2=4V+5V=9V,符合将两者连入电压为9V电路的条件,则R2每秒消耗电能:W2=U2I2t=5V×0.5A×1s=2.5J,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