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蛋白ppt课件

白蛋白ppt课件

蛋白并不能即刻直接发挥补充营养作用。

③分布角度:外源性白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中,对于低
蛋白血症导致重要器官蛋白不足难以直接起到作用。

④病理角度:循环负荷过重、血钠增高等副作用
16
小结 2

对于病情较重伴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白蛋白 值得注意:
对于肠内营养不耐受有关的腹泻,满足: 使用益大于弊

对于需要仅需营养干预的患者补充蛋白质,不
非出血性(分布异常性)休克
1. 2. 3. 4.
前提:晶体溶液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发生毛细血管渗漏伴肺水肿或严重外周水肿时,使 用胶体溶液之前,成人患者应先给予4L晶体溶液。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给予白蛋白。 对于败血症的患者,应慎用非蛋白胶体和白蛋白。
12
烧伤
1.
2.
3.
4.
晶体溶液可作最初扩张血容量之用。 成人患者烧伤后18-26小时内使用的晶体溶液 已超过4L,烧伤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30%, 对于严重烧伤或失 加用非胶体溶液。 血性休克,直接输 注5-10g,4-6h重 如果非蛋白胶体溶液存在禁忌,给予白蛋白。 复一次 烧伤所致的血浆渗透压减低及低血容量性休 克,一般烧伤后24 h以内使用晶体液,24h后首 次给予25g白蛋白。

速率: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2ml/min 监测:动脉血压及脉搏、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 质水平
15
营养补充

①原料角度:作为外源性蛋白质进入人体后,首先水解为 氨基酸,才能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再合成蛋白质。此外, 白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不均衡,故营养价值低。

②代谢角度:抑制自身蛋白合成;半衰期长,给予的白
2
内容
白蛋白生理特点
白蛋白临床运用介绍 白蛋白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3
生理分类
血浆
蛋白质
其他
白蛋白
球蛋白
激素
纤维蛋白原


4
5
生理含量

人血浆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45g/L,占血浆 总蛋白的60% 肝脏每天合成12g,占肝脏分泌蛋白的50% 在pH 7.4的体液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 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 正常范围:新生儿 28~44g/L; 14岁后 38~54g/L; 成人 35~50g/L; 60岁后 34~48g/L;
白蛋白 刘淑珍
白蛋白

适应症:

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 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规格:
注射剂:5% 100ml、20% 50ml、25% 50ml
13
小结 1
相关文献指出,对于需要复苏患者,白蛋白 非首选,其仅用于: ①严重失血、创伤和烧伤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 紧急情况下的扩容 ②没有其他胶体溶液可供选择以及其他胶体溶 液已经用至最大量时。 ③对非蛋白胶体液复苏无效或存在禁忌情况 下。
14
改善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总蛋白<60g/L或白蛋白<25g/L 剂量:每日白蛋白补充量不超过2g/kg,所需剂量 以及疗程取决于循环血容量监测而非血浆白蛋白水 平
18


肾病综合征
1. 2.
单独应用利尿治疗。 急性严重性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的患者利尿治疗失败 时,可短期应用25%的白蛋白联合利尿治疗。
肝硬化
1. 2.
3.
血清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加,引起水、钠潴留不平衡, 常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单用利尿剂效果不佳) 白蛋白或血浆扩容以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 恢复利尿剂的敏感性,使腹水减少。
②给予短链肽和营养配方腹泻仍然持续的患者。
①腹泻严重(>2L/d),血清白蛋白<2g/L患者。
能直接依赖于补充白蛋白 补充白蛋白可能获益
17
肝肾衰竭引发腹水及其伴发症状

肝肾损伤伴发炎症反应引起低蛋白血症,血管内皮功能 受损,白蛋白不可避免地渗漏至组织间隙中,水也随之从 血管内转移到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和灌注下降,加重组 织氧供需失衡,使病情更加恶化。 白蛋白能通过提高血胶体渗透压,使组织间液自由水分 进入循环, 联合利尿剂可达到脱水目的。 白蛋白还能与血液中的金属离子(如Fe2+ 、Fe3+ )相结 合, 阻止它们对脂质过氧化物的催化作用, 亦可直接与氧 化剂发生反应, 减轻自由基对各大组织器官的损害。
10
常见临床应用

作为胶体液扩容 改善低蛋白血症,营养补充 克
1. 2. 3. 4.
前提:晶体溶液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成人患者输入4L晶体液后2小时无效,可考虑非蛋 白胶体液。 (成本分析) 当对非蛋白胶体液有禁忌,可以考虑使用5%白蛋白。 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休克表现,也符合如上 处理原则。
6
生理代谢



白蛋白在人体内的正常半衰期为15-20天。 每天白蛋白的降解量约占体内白蛋白量的4%, 降解速度与其血清浓度直接相关。 外界摄入热量和蛋白质不足时,可加速白蛋白 分解。 在应激、外伤、感染期情况下,白蛋白水平很 快下降
7
生理作用

①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提供75-80%的血浆总胶体渗透压。 1g白蛋白可形成0.73kPa的胶体渗透压。

② 与各种配体结合,亲水性增加,起运输功 能。
内源性物质(eg. 游离脂肪酸、胆红素、性激素、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外源性物质(eg. 金属离子、磺胺药、双香豆素等 药物)
8
生理作用

③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④ 抗凝作用
血液透析时白蛋白浓度与肝素需要量呈负相关, 降 低血液的凝血功能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的危险。
19
肝肾移植患者有效控制腹水、肺水肿和外周水肿 当符合下列条件: 1. 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2.5 g/dl 2. 肺毛细血管楔压低于12 mmHg 3. 红细胞比容高于30%

⑤ 血浆缓冲剂,保护微循环
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降低白细胞旋转及粘附, 可使肠系膜血流增加, 改善全身血流动力学, 减少再灌 注后炎症反应。
9
病理情况



白蛋白是一种负相的急性期蛋白。在危重病情况下, 白蛋白的合成量与速度下降。 在急性期, 营养摄入不足、消耗过大以及持续存在的 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白蛋白合成的长期抑制。 组织通透性增加或不连续的毛细血管渗漏, 其暴露于 组织,会加速白蛋白的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