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成阅读目标达成三步曲

促成阅读目标达成三步曲

促成阅读目标达成三步曲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3期
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章兴祥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提升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与文本
语言的对话中掌握运用语文文字的技巧,并在此过程中熏陶性情、启迪智慧、享受乐趣,以达
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效果。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效益,笔者从以
下三步来尝试促进阅读目标达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研读文本,明确目标”是促进阅读目标达成的基础
要提高阅读目标达成度,首先教师自身对文本要有准确的解读。

而在现实教学中,有一些
教师不屑于钻研教材,止步于片面或浅层次的认识,便把精力放在搜集资料和制作精美课件上,而顾不得静心研读文本。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反复与文本对话,深入解读,不仅青年教师要
这样做,事实上,许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著名教师就是这样做的。

于永正等特级教师多次强调指出:“书不读熟不开讲。

”这是针对学生的要求,当然这种
要求也适用于老师。

著名特级教师袁榕表示每次执教前她都认真研读教材。

她认为,认真钻研
教材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只有教师自己真正读懂了教材才能正确、高效地教。

准确解读
文本,首先老师要真正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一般的读者来赏析文本,入情入境,与作者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人格美。

然后再走出文本,从学生的本位
思考,即思考我们语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学。

最后再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
课文该教什么,怎样教。

这样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特点及人文内涵。

在潜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再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
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明确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特别是关系到学生语文
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上的目标,不能越位,也不能不到位。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必须要基于
现实、立足科学;选取教学突破点必须要有所取舍。

只有舍,才能得,才能进一步凸显教学目标。

教师围绕目标教,学生围绕目标学,增加了学习的目标性,更好地把控有效的教学时间,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精心设计,灵活实施”是促进阅读目标达成的保证
有的教学设计,环节错综复杂,教师想当然的设问过多,执教起来自己都被牵着走,显得
无所适从,学生更是如走进迷宫。

一堂课下来,导致师生身心疲惫。

要想提高阅读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就必须合理、简化;教学手段要简便、实用;思路要简洁、清晰;要抓住语文教学的
根本。

在教学设计时要一点突破,整合思路,整合问题,将教学设计板块化,师生都一目了然,教与学的层次感很强,让阅读教学更富实效。

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西方有一句名言:“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
迫使它饮水。

”学生安静坐在教室里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

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紧扣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设计
激发学习兴趣的环节,调动学生愉快地学习。

2.营造竞争氛围,激励展示自我。

课堂教学中,如果巧用时机,适当设计一些小竞赛活动
环节,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团结合作
的优秀品质。

学生都有“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心理特征。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
文本特点,创造“展示”条件,以便让学生充分“表现”。

3.强化朗读感悟,尊重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

尤其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想、画、批、注等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不能“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好“读”内容和形式,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学生的
独特体验”,要尊重文本的价值。

4.注重习惯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在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比如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形成良好的思维习
惯等。

当然,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只是一种教学预案。

面对活泼可爱的学生,课堂上会出现许
多不确定因素。

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实效,还必须依靠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教学机智
来巧妙利用这些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克服
死板,灵活实施”。

当下,不少的语文课堂,老师课前进行了精心设计,也朝着感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
方向在行走,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可其中不少老师过分依赖教学设计,没
有灵活变动,一切都依据自己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

但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即时的火花,生成新
认识时,教师却不管不顾,生怕偏离了教学设计预定的方向,结果学生的想象只能停留在口头、纸面,朗读起来当然缺少真情实感。

当然,高质量、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实施。

三、“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是阅读目标达成的延伸
在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后,我们还要让学生跳出文本,走向生活,去拓展,去创造。

因为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绝不是仅在课堂上就能完成的。

正所谓“得法于
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教学需要“绝知此事要躬行”。

阅读教学的时效性也就体现在学生
在生活、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会用语文。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就是要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
视野,鼓励学生多看看,多走走,多感悟,多思考;完备的课堂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观察、思考,积累素材,成长心灵,为全面发展搭建舞台。

总之,促进阅读目标达成,提高阅读目标达成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唱
好“研读文本,明确目标”——“精心设计,巧妙实施”——“走出文本,走向生活”三步曲,让促进阅读目标达成、提高阅读目标达成度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