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神经内科+陈生弟


Gasser et al. 1998
Leroy et al. 1998 Valente et al. 2004a Bonifati et al. 2003 Funayama et al. 2002
UCH-L1 PINK1 DJ-1 LRRK2
PARK9
PARK 10
1p36
1p32
ATPase
unknown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1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临床多为动作减少,轴性、对称性帕金森征 震颤( 10-15%) 早期出现平衡障碍,发病时或发病一年内出现向 后倒 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假性球麻痹,认知障碍 眼动慢、瞬目速度慢、向下凝视不能,垂直凝视 麻痹必有的特征但见于晚期 L-dopa 治疗反差应,但是早期有效, 10% 无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不良 无肌张力障碍,无肌阵挛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1.1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
– – – – – 临床表现难以区别 症状多为两侧对称 病史中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史 可伴有异动症,但常先于一侧肢体出现 暂停抗精神病药物后,数周至六月症状消失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 由纹状体中微血管堵塞引起 – 临床上步态障碍明显、震颤较少见 – 常伴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球 麻痹、情绪不稳、痴呆等) – 起病突然,病程呈阶梯样进展或者进展不大。 – 左旋多巴制剂一般无效
Marx et al. 2003 Le et al. 2003
Synphilin-1 NR4A2
分段性自转回波磁共振成像
利用脑组织在磁场 参数发生特定变化 情况下,使中脑黑 质从周围脑组织中 被区分显示出。 特异性不高,主要
-中图PD患者可见中脑腹 外侧信号较弱 -上图为正常对照
Reference Polymeropolous et al. 1997 Kitada et al. 1998
α-synuclein Parkin
unknown
PARK3
PARK5 PARK6 PARK7 PARK8
2p13
4p14 1p35–p36 1p36 12p11.2– q13.1
AD, IP
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标志—基因标志
Locus PARK1 & PARK4 PARK2
Chromosome location
4q21–q23 6q25.2–q27
Gene
Inheritance pattern
AD AR
Typical phenotype Earlier onset ,features of DLB common Earlier onset with slow progression, dementia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4 皮质基底节变性
– 不对称 (经典) – 强直- 运动不能 ,L-dopa无效 – 肌张力障碍,jerk粗大震颤,肌阵挛 – 肢体忽略,失用,皮层感觉障碍 – 认知障碍 – 上视麻痹 – 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5 Lewy小体痴呆
– 痴呆发病在先 (较重),或者在PD发病后一年内 发生痴呆 – 早期出现幻觉(视)、妄想、谵妄 – 波动性认知障碍,觉醒和注意力变化 – 对称性帕金森征,多为动作减少,震颤轻,无 异动症,无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病的分类
原发性 原发性帕金森病、少年型帕金森病 继发性帕金森病 感染性、药物性、中毒性、血管源性、外伤 性、肿瘤性和其他继发病因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亨廷顿病、肝豆状核变性、橄榄桥小脑萎缩和 脊髓小脑变性等 多系统变性(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Shy-Drager 综合征、纹 状体黑质变性 、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 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
一、帕金森病的诊断
又名震颤麻痹 (paralysis agitans); 由James 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
AN
《皇帝内经》及唐代著名 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 方》中已有报道。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 CHAPTER I
DEFINITION-HISTORYILLUSTRATIVE CASES
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 1817
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
黑质色素变淡 Tretiakoff(1919)发现黑质神经细胞↓,≥50%时产生PD。 Lewy(1912)发现黑质和蓝斑区嗜伊红包涵体—路易(Lewy) 小体。 (主要成分α-synuclein、uitin、蛋白酶体成分、热休克 蛋白等)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3. 遗传变性性帕金森综合征 3.1 橄榄桥小脑萎缩
– 除帕金森症状外,多同时有共济失调等小脑和 脑桥症状
– 影像学检查多有特征性改变 – 血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3.2 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病、苍白球黑质色素变 性等,需详细询问家族史以鉴别。
帕金森病的诊断正确性
反复的脑损伤史
确切的脑炎病史 有眼球运动障碍 在症状出现时,应用精神抑制药物 1个以上的亲属患病 病情持续性缓解
步骤Ⅱ:帕金森病的排除标准(续)
发病三年后,仍是严格的单侧受累 核上性麻痹 小脑征 早期即有严重的自主神经受累 早期即有严重痴呆,伴有记忆力,语言和行为障碍 锥体束征阳性(Babinski+) CT扫描可见颅内肿瘤或阻塞性脑积水 用大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无效(除外吸收障碍) 接触过MPTP,一种阿片类镇痛剂的衍生物,对黑 质细胞有特异性毒性
DOPA显像
PROGRESSIVE LOSS OF STRIATAL ?CIT UPTAKE
Baseline
22 months
34 months
46 months
99mTc-TRODAT-1
SPECT显像示随H-Y分级增加DAT 逐渐下降(A为正常对照,B-F为H-Y的1-5级)
Progression of loss of 18F-dopa storage in an initially asymptomatic
少动-强直综合征患者伴有重度嗅觉减退提示为原 发性PD,相反,伴有正常嗅觉则提示为帕金森综 合征。
■荷兰 Berends报道:几乎所有PD患者早期均有嗅觉
减退,且随病情进展,嗅觉障碍愈发严重。他认
为嗅觉损害在PD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加拿大Smithones等比较80例ET与96例PD患者的
嗅觉功能,结果显示PD组嗅觉障碍远高于对照组, 而ET组和对照组相近。
identical twin of a patient with PD who 5 years later became clinically affected. (Credit: David Brooks, MD)
6-OHDA偏侧损毁鼠模型中见损毁侧突触前膜内多巴胺转运体PET 显像浓度下降(左下图),而该侧突触后膜的D2受体则上升(右下 图)。
帕金森病的症状学分类
震颤型:
震颤为主,肌强直/运动迟缓较轻,病程进展相 对较慢 强直/少动型: 肌强直/运动迟缓为主,震颤较轻或缺如
姿势不稳和步态困难型(PIGD):
年龄偏大,易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病程进展相对 较快
帕金森病的UK脑库诊断标准
UK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Braak病理分期及与临床症状关系
前运动障碍期: stage I:(IX,X运动神经背核) 嗅觉; stage II:(延髓) 睡眠,头痛,运动减少,情感; stage III:(桥脑被盖) 体温调节,认知,抑郁,背疼; 运动障碍期: (致密部) stage IV:四主症; 运动-精神障碍期: stage V:(新皮层) 运动波动,频发疲劳; stage VI:(新皮层) 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
步骤Ⅲ:帕金森病的支持性标准
确诊为帕金森病需要至少符合下列3项以上:
单侧起病

静止性震颤 疾病逐渐进展 发病后多为持续性的不对称性受累 对左旋多巴的治疗反应良好(70-100%) 应用左旋多巴导致的严重异动症 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持续5年以上(含5年) 临床病程10年以上(含10年)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1.3 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于40岁前人群 – 起病前有发热、嗜睡、眼肌麻痹或流感病史 – 震颤等症状的发展快于一般的帕金森病 – 常见动眼危象,流涎等
1.4 外伤性帕金森综合征:
有无外伤等病史可加以鉴别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 较少或不出现震颤 – 步态异常出现较早 – 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第16届国际帕金森病与相关疾病会议,2006,东京
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标志 ——嗅觉功能测试
嗅觉功能测试鉴别PD和正常人时的灵敏度是88%, 特异性是83%。
嗅觉障碍不仅在PD早期检测到,而且在运动障碍 出现前就已存在。
与此一致,神经病理研究发现Lewy小体出现在黑 质以前,就已出现在嗅觉系统和相关区。 影响嗅觉的因素众多,嗅觉功能测试仅能作为PD 早期诊断的辅佐工具。
PSP MRI特点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2 Shy-Drager 综合征(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症状,但对L-dopa反应不佳 有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神经症状,大小便失禁、无汗、肢体远端小 肌肉萎缩 小脑、锥体束症状 5年内发展迅速,发病症状对称
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
2.3 纹状体黑质变性
– 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难以鉴别 – 鉴别主要靠病理诊断 – 左旋多巴疗效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