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案
《路旁的橡树》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揭示课题1.如果在修一条路时,前面遇到一棵树,你打算怎样办?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路旁的橡树》。
自学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②一边读、一边想:每段讲的是什么?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一说:每段讲的是什么?理解“宽阔、平坦、沉重、不约而同、赞叹”等词语。
2.置疑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交流。
再读课文1.一边读、一边想: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2.大家讨论、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在选择是保树,还是砍树修路时,筑路人毅然选择了保树,宁可多费力气,多花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教案点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示例二点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