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专业术语

医疗专业术语

常见和常用的医疗上形容人体伤害的专业术语车辆事故主要在头部、骨骼上所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头部及骨骼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名称:一、头部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名称:头皮和颅骨:头皮是覆盖于颅骨之外的软组织,在解剖学上可分为五层:皮肤层:较身体其他部位的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外伤时出血多,但愈后较快。

皮下组织层:由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构成,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均由短纤维紧密相连,是结合成头皮的关键,并富含血管神经。

帽状腱膜层:帽状腱膜层为覆盖于颅顶上部的大片腱膜结构,前连于额肌,后连于枕肌,且坚韧有张力。

腱膜下层:由纤细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

骨膜:紧贴颅骨外板,可自颅骨表面剥离。

颅骨:位于头上部的颅骨就象一个由骨组成的“匣子”它保护着脑,眼,鼻和耳等器官。

颅骨被一层称为头皮的皮肤所覆盖,皮肤的下面是一层肌肉。

这层肌肉收缩会产生各种面部表情。

注:露骨的结构会在人体骨骼中卫大家具体讲解;脑:脑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它占据着头的上部空间,颅骨包围着脑并起着保护作用。

脑的主要部分称为大脑,它被分成两半,分别称为左,右大脑半球。

思考,学习,感觉以及发指令的功能是在覆盖每一脑半球的一薄层灰质中完成的。

内部的白质起联结脑的各个部分的作用。

白质:脑的内部部分,将脑的各部分联结在一起。

灰质:脑的外部部分,行使脑的功能。

脑的左半部分:亦称左大脑半球。

人体大脑:在脑的内部,约有1000亿个细胞。

脑位于大脑皮层和白质中。

每个神经细胞与体内的1000-10000个其它的神经细胞交换着信息。

每秒通过大脑的上百万个信号大脑解剖图:二、人体骨骼的组成结构及各部位的名称: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块,每块骨头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形态和功能是相互制约的,功能不同,形态也就各异。

通常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骨骼结构总是意图:1.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1> 长骨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的跗骨等。

<3> 扁骨多呈板状,富于弹性与坚固性,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起到保护作用。

如颅骨部位的顶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规则骨形态很不规则,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的骨骼。

如髋骨、椎骨、颞骨等。

2.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人体骨骼依据结构、功能、位臵又可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1> 颅骨共 29 块,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借助于骨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依据功能和位臵,又可细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①脑颅:共 14 块,位于颅骨后上方,构成颅腔,起容纳和保护脑子的作用。

额骨─位于颅的上前方,由额部和眼眶上部构成。

顶骨─位于颅顶中部线两侧、额骨和枕骨之间。

枕骨─位于颅骨的后下部,形成颅后和颅底的一部分。

蝶骨─位于颅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参于颅底和颅腔侧壁的构成。

筛骨─位于额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间。

听小骨─位于左右耳室之内,可分为锤骨、砧骨、镫骨。

②面颅:共 15 块,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构成鼻腔和眼眶,以维持面部形态。

上颌骨─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围成鼻腔。

鼻骨─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泪骨─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

颧骨─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部分。

腭骨─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犁骨─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后下部。

下颌骨─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舌骨─位于下颌骨和喉之间,借助肌肉和韧带悬于颈的前正中。

<2> 躯干骨共 51 块,构成躯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几类骨骼:椎骨─计有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椎 1 。

肋骨─是细而长呈弓形的扁骨,分别与胸椎和胸骨相关节,构成胸腔。

胸骨─位于胸前部正中,是一浅居皮下的扁骨。

<3> 上肢骨共 64 块,有以下几类骨骼:上臂小臂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的颈椎两侧。

肩胛骨─位于背部上外方的第 2 ─ 7 肋骨之间,为三角形扁骨。

肱骨─位于臂部。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态时)。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

手骨─由腕骨 8 2 、掌骨 5 2 、指骨 14 2 构成。

<4> 下肢骨共 62 块,有以下几类骨骼:髋骨─位于臀部,属不规则骨,幼年时髋骨分为三部分,即髂骨、坐骨、耻骨;15 至 16 岁时合而为一。

股骨─位于大腿部,是人体中最大和最长的长骨。

髌骨─位于股骨下端髌面上,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是小腿主要的负重骨。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细而长,不直接负重。

足骨─由跗骨 7 2 、跖骨 5 2 、趾骨 14 2 构成。

三、车辆事故人伤查勘中常见和常用的医疗上形容人体伤害的专业术语外伤:指除自身疾病引起,身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等造成的外部损伤都可称为外伤;(外伤为外部所给人体造成伤害的统称)(一)皮肤及软组织、周身各部位轻微伤势:皮擦伤:是人体皮肤与物体碰撞产生摩擦造成的表皮、表层分离,并有血清渗出或少量毛细血管出血。

皮裂伤:裂伤多由尖锐器物直接作用于皮夫造成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导致皮下血管破裂;此伤不易自行闭合,出血量较多可缝合。

皮挫伤:皮肤挫伤为钝性外力作用下的闭合性损伤,同擦伤相近其伤处面积较大,伤至真皮层及皮下组织,不可缝合,重时需行植皮术。

皮撕脱伤: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器传动带等碾压力极强的机械,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与表皮、真皮层不同程度的破坏(破皮流血)皮脱套伤:皮肤脱套伤与皮肤撕脱伤有极为相近,也是由于车轮或器传动带等碾压力极强的机械,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唯一不同的是,脱套伤为外表皮完全剥脱无损伤或损伤极小;皮肤脱套伤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外伤,给患者留下的残疾也比较大。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最多见的疾病。

软组织的范围,包括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键、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和神经、血管等。

上述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强力撞击、扭转、牵拉、压迫,或者因为体质薄弱,劳累过度以及风寒湿邪气的侵袭等各种原因导致损伤,都称为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挫伤:软组织挫伤一般是受外来的机构应力的作用,当达到一定的强度而诱发损伤,产生症状的。

当软组织受到钝性或锐性暴力损伤时,可以引起局部软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其中包含有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的挫伤或(和)裂伤。

扭伤:所谓扭伤是指人体的关节在强力作用下,发生了超正常活动范围的活动,从而引起关节附近软组织的损失。

韧带损伤:非生理性暴力活动时,牵拉韧带超过其耐受时即发生韧带损伤。

这种损伤常会发生在关节部位;车辆事故中长见于膝关节侧副韧带。

(韧带抗拉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功能为维持关节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本身的纤维软骨或其周缘的纤维组织所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本身的耐力时,即会导致损伤。

(半月板是2个月牙形的纤维软骨,位于胫骨平台内侧和外侧的关节面。

半月板横断面呈三角形,外厚内薄,上面稍呈凹形,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面为平的,与胫骨平台相接。

半月板的结构恰好使股骨髁在胫骨平台上形成一较深的凹陷,从而使球形的股骨髁与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增加。

半月板的前后端分别附着在胫骨平台中间部非关节面的部位,在髁间棘前方和后方。

这个部位又可称做半月板的前角和后角。

)(二)头部伤势:头外伤后神经性反应:外伤后的神经性反应是脑外伤中最轻的一种类型,脑组织没有组织结构的损伤,颅骨没有骨折,CT或MRI等各项检查均正常。

主要症状有:头痛、耳鸣、头晕、呕吐等。

脑震荡:脑震荡系指外力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时性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颅部位,所造成颅脑功能性和器质性损伤闭合性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常发生于交通、工场事故,失足坠落、跌倒损伤以及新生儿的产伤等,其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身体其它部位传至头部而致伤。

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由于火器伤、刀斧砍伤等使头皮、颅骨硬脑膜等均有破裂,使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同时可有致伤物或的碎骨片等杂物,进入脑内并发脑内感染使脑部损伤增加。

脑挫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只因外力作用形成的软脑膜完整而脑皮质浅层的出血和(或)挫碎。

主要因脑组织在外力作用后在颅内作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或旋转运动,脑表面与颅骨内面或颅底碰撞、摩擦而形成。

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和硬脑膜之间。

硬膜下血肿: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通常是由于桥静脉破裂出血。

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

(三)骨质伤势:骨折: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下面是骨折的几种分类:1、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

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2、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3.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

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

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