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一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一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一《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活动方案、过程、总结》台格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启迪智慧,魅力人生。

二、活动时间2014年5月15日(周四)下午。

三、活动地点二楼会议室。

四、活动要求1.要求所有教师都积极准备参加。

2.每人时间3-5分钟。

3.读书容或心得尽量贴近自己的实际教学,力求容丰富,形式创新。

五、活动形式学校组成评委小组,所有教师写在纸条上放入箱子,随机抽取演讲人员,限时3-5分钟,对所有抽到的演讲教师评委现场打分,评出一、二等奖。

其他没有抽到的教师自由发言,凡是主动发言教师与抽到人员一起参加评选。

六、具体安排1.交流会分两段进行,第一、二节课为第一段,抽到教师进行演讲;第三节课为第二段自由发言时间。

2.每一活动时间段,凡是无课教师必须到场参加。

3.利用会前时间进行抽签,抽到的教师按照抽签顺序准备参加演讲。

说明:第三节课完不成可延伸到第四节课或者下午,直至完成为止。

学校班子成员必须有两人参加,但不参加评选。

2014年5月9日台格小学举行教师读书交流会活动与书为友,以书养性。

读书是台格小学师生的优良传统,几年来台格小学在吕利军校长的倡导下,运用推荐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的方式,引领教师静下心来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使读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努力打造“科研强师,科研兴校”的汶源形象。

读书交流会也已成为台格小学每学期定期举办的活动。

学期初,学校又为老师们精心挑选并购买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

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赏名著,读经典,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阅读中与哲人交流。

在5月15日的读书交流会上,每位老师都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结合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悟。

一个个教育故事,一段段教育名录,一条条教育建议,从各位教师的口中娓娓道来。

《读书是进步的源泉》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和谐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呼吁每一位家长要向卡尔·威特学习,重视家庭教育;老师们畅谈着要像朱永新老师一样《做有理想的教师》;畅想着《我的教育理想——让英语成为教育特色》、《我最理想的体育课》;读书《为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要《自信、自强、勇于创新》,更教会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老师们在读书交流中共赴了精神的盛宴,共享了读书的快乐。

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教师带头读书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不断丰富自我、修养自己,营造了涵丰富、充满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郁的书香充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师生共读成为汶源一道永恒而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图为主持人现场抽签)(图为郝瑞霞老师分享读书心得)(图为台下教师认真做笔记)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二《教师读书交流会》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三《《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四《读书交流会教师发言稿》读书交流会发言稿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一本书,是我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小时候,妈妈不允许我们看课外书,姐姐们总是偷偷摸摸地看一些,总会被发现,他们会因此挨吵,甚至挨打。

我并不是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可是妈妈制定下的规矩,我还不敢不服从,于是我总拿着语文课本坐在房间里读,因此赢得了不少的“夸奖”,长此下去,我那看课外书的念头便在妈妈片面的导向中渐渐消失了。

没在小时侯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我长大以后的再学习变得很被动。

别人是为兴趣而读书,而我却是为提高自己而读书,因为要读书所以要读书。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没有和我有相同经历的,但我知道,这样读书会比别人少了很多乐趣。

每天下班,我都会往包里塞一些书本啊资料的。

我每天不辞辛苦地把他们掂到家里,其实也并没看多少。

吃过饭后,我宁愿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费体力,也不怎么喜欢拿着书躺在沙发上翻上几页。

况且那样的坐姿会影响我的看书效果。

我喜欢坐在书桌前,开着台灯,正儿八经地坐着跟办公室里一样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

你光听听就知道,这是多么“艰难”的读书。

可因为我的好学,我的认真,使我这样一个读书习惯不好的人也从那众多的教育书籍中获得了不少的灵感与顿悟,使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

我想,如果我的读书兴趣再浓一些,习惯再好一些,能力再强一些,我肯定会从书中获得更多的东西,我也会比现在更优秀得多。

不怕大家笑话,前一阵子,我又从阅览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烦了,翻烂了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放在我的床头,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

我想的是,自己文学功底不深,作为语文教师,它需求的不仅仅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高深的文学素养打动学生。

今天在“好书大家读”推荐会上,我跟大家交流了我的读书历程。

虽然这是一段并不让我引以自豪的过去,但我还是抱着一颗真诚的心给大家交流了出来。

愿大家能从我的例子上得到启示。

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够鼓励孩子多看书,千万不可浇灭他们那高涨的读书热情,不要在书的容做过多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们喜欢,就放心让他们读吧!同时,也希望和我有类似经历老师们能够早早醒悟,趁着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学习型校园的大好时机,能够管住自己,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吧!发言人:胜男2013年11月12日小学教师读书交流会篇五《教师读书交流会活动记录》大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纪实走近你读懂你——大庄中心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纪实主持人: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相约春天,共同走进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顾明远教授称之为“这是在本世纪末给我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丰厚的礼物”,全书有一百条建议,每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具体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老师们读了此书,就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编。

霍姆林斯基将后进生工作比喻成“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当教师的最头疼的,也是最感到无计可施的,就是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围绕这个问题,老师们进行了分散阅读,今天我们围坐一起,交流一下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了关于后进生的哪些建议呢?满福:“学困生”在我们的工作中确实是普遍现象,我们学校的生源杂乱,也是是学困生比较多的一个主要原因,20年的教龄的我,在学困生问题上还是没有一个恰当的想法和措施,20 13年寒假,学校倡导我们阅读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了我较大的帮助。

说说自己的想法:霍姆林斯基在19条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我感触颇多,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细细地咀嚼和琢磨这些文字,我们就会咂摸出其中的滋味。

南宋理学家朱熹写过这样一首诗:“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借泛舟来比喻做学问,言春水未至时,溪流浅弱,舟需要推拉才能前进;等到春水泛涨时,即使是艨艟巨舰也会像羽毛一样轻盈地行走中流,从容自然。

而阅读不就是那“一江春水”吗,静静的等待孩子在春水满溢之时的从容前行吧,?大围的课外阅读,触动的是孩子们心灵的思考,无形中卸去了“学困生”所承受的格外压力,不知不觉中学习上的缺陷就会得到恰当的弥补,如此“水到渠成”,我们何乐而不为?教育是无痕的,请让孩子们走进阅读,走出学困!旭东:我也很赞同老师的解读,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整本书中的许多条都提到了关于“后进生”的问题。

我用心品读了每字每句,发现在众多的建议中有两个观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尊重、永不放弃和阅读”。

其中书中第96条建议“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一文带给我极大的震撼。

老在面对107个能力、智力都极差的孩子时,总是认为不应当让一个不行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

在老的心中他们只是一群思维处于受抑制的、静止不动的、“僵化的”孩子。

于是他尝试了化学、心理学、药理学等多种方法以求提高这些孩子的学习,均已失败而告终。

直到后来老才发现任何方法如果离开对人的整个心理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影响,发展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这让我想起了成尚荣老先生的话“教育的真谛是唤醒,唤醒需要智慧,需要时机,需要宽容,需要坚守,需要大爱和真情。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智力相差无几,是因为一些客观因素使某些孩子逐渐成为“后进生”。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只有唤醒他心的自尊,变教育成自我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正所谓“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让我们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一声声饱含真情的呼唤,唤醒更多的“后进生”吧。

柳国栋:“唤醒”这个词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持之以恒的真爱真情是最根本的。

从爱出发,霍姆林斯基在第52条建议中指出不能让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

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负担。

对这条建议,我联系教学实际,感悟颇深。

第一:让学生大量浏览阅读,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智力背景。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这个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是让学生无节制地、无目的的玩儿,它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需要教师和家长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参与多样的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

从而使学生觉的学习是有趣的是丰富多彩的。

正如老所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所记住的东西多上几倍。

”……第二: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克服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脱节景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边阅读边思考是我们培养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方法,不要让学生死记知识,要在思考中加以运用,学习成功的人就是在阅读中会思考的人。

第三:咱们老师必须大量阅读,具备儒雅的精神修养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眼界。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我想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四:我们教师平时的检查反馈取向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

这就是我们教师是检查学生的知识还是能力的问题。

单纯地检查知识是否记住,学生就会只倾向于书本中知识本身的识记,教师注重检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也就会倾向于综合能力的养成训练。

这就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质量检测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来要想让学生改变,首先我们老师要改变。

第五:学校的减负工作必须落实到实处,把自由支配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还给老师,让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动手实践操作、大量阅读、走进社会和大自然等,让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真正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学生也就不会感到学习越学越难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