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方案+《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课题方案+《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因此,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一直备受各级领导、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

据调查,目前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 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还有40 万至50 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的威胁,这些数据已引起了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和关切。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智力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首先应该有健全的体魄,才能在其他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因此安全教育和管理始终还停留在表面的应付状态。

这样就势必造成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抗挫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发展。

我校是一所地处交通要道的小学,从校门出去不到 3 米就是一条繁华的城区街道,车辆川流不息,许多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过马路时最爱横冲直撞,追逐打跳,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再加之,我校学生人数多,校园面积小,学生活动空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心理,其狂躁的心理也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
育,并大力加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每到放学,校门口的零食摊数不胜数,给本就拥挤的街道增加了不小的交通压力,同时,食品安全隐患也比较严重。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必备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安全教育,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中只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
学生安全知识的传授;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自觉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的界定
学校安全管理与学生安全教育:指学校采取各种办法,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之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让个体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四、课题的理论假设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学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模式,并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采取及时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以此减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在1944 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

3.生命教育观理论
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六、研究目标1、课题研究的中心:探索学校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提高安全教
育的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校宏观发展目标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市中心的一所老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在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与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安全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智育培养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平常除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外,还必须大力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努力提高教师安全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3)、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目标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保证学生在身体、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4)、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与教育的措施,并能加以推广,建立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研究内容
形成一些教育观念,写出一些相关的论文、感想等文字材料。

八、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 3— 6 年级学生 九、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为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方 法进行。

1、调查法。

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 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

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十、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3年 2月至 2023年4月) 选题讨论、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制定实施计划、理论学习、
二)、实施阶段( 2013年 5月至 2013年11月) 按 3— 6 年级分别针对学
生特点进行研究。

1、适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观察效果。

2、实验班教师进行若干子课题研究。

3、定期召开与本课题有关的经验总结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

三)、总结阶段( 2013年 12月至 2014年2月) 1、收集、整理记录,对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1、
探索切实有效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2、 编写适合学校安全教育的规章制度。

3、
对学生实施各类安全教育。

4、
3、推广研究成果。

一、预期成果形式 1 、课题研究报告2、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集3、研究论文
4、学生安全教育校本教教案及感想。

5、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各类资料:录像、照片、活动记录等十二、研究措施 1 、抓学习。

通过学习各类文件法规,使学校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安全工作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始终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2、抓实践。

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开设安全教育活动课,使安全教育德育化、常规化,尤其是结合团队活动,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深化对生命的认识。

根据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过程中开发相关的校本课程。

3、抓网络。

构建安全教育的“社会、家庭、学校”网络。

通过家长
学校授课、与社区携手、建立警校联动岗、聘请校外安全教育辅导员等措施,使学生安全教育活动深入到学生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建设“社会、家庭、学校”携手共管的安全教育网络。

十三、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十四、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校是榆林市教研教改示范学校,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校的理念新,对教育科研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支出、物质条件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

2、我校是区级安全生产示范校,近几年安全工作考核,多次名列全区各类学校前列,并连续四年被区教文体局授予“优秀学校”光荣称号,学校教育管理有关经验被区教育局推广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借鉴。

3、课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用性。

4、学校有一支上进心强、专业基础扎实的实验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同时能充分保证教育科研的时间。

5、学校校园网络功能完善,图书室、微机室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