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与练习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与练习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与练习单元重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一个相同的主题——爱国情深。

单元重点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课文内容解读12课生字祭乃熏杭亥恃哀拘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己亥杂诗》写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感痛心,希望巨大的社会变革迅速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第13课生字泻潜试胎皇履疆课文主题《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

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译文;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

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

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第14课生字毁估拱辉煌殿陵览境宏唐闯统销奉词语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众星拱月亭台楼阁象征街市山乡村野仿照诗情画意建筑漫步漫游天南海北饱览风景名胜流连置身境界宏伟青铜礼器奇珍异宝博物馆搬运统统销毁罪证侵略者奉命主题思想: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a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

B对比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

c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5课生字瞒域艇矛盾炊哼喉咙勺搅舀词语:15课驻扎遮挡溃烂纳闷矛盾凝视喉咙敏捷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的事,赞扬了海防战士们坚强乐观、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无名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的事。

这个小岛有什么特点?这个小岛的环境很艰苦(1)小。

“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2)环境非常恶劣。

“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3)很热。

“最凉快”的时候,是“二三十摄氏度”。

为什么战士们要在无名岛上种菜昵?(1)上岛后没有蔬菜吃,有的战士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

(2)蔬菜运输困难,运往岛上的途中就要烂掉一大半。

战士们是怎样在小岛上种菜的?(1)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战士们从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来的。

(2)菜种是战士们从老家带来的。

(3)为了防晒和防盐,战士们用油布棚将菜地遮挡起来,并把菜地放在了小岛的南面。

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hánɡ zhōu( ) huī huánɡ( ) zònɡ rónɡ( )qīn lüè( ) fènɡ mìnɡ( ) shēn yuān( )bù jū yìɡé ( ) hónɡ wěi jiàn zhù ( )二、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音或字形,打“√”。

抖擞(shǒu sǒu) 船艇(tǐng tíng) 倾(泄泻)波(澜斓)打搅(jiǎo rǎo) 隐瞒(mǎn mán) 步(履覆)(矛予)盾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举世闻明处心积虑兵慌马乱民不聊生B.路不拾遗玲珑剔透惊天动地人寿年丰C.生灵涂碳兴高彩烈多事知秋流离失所D.哀宏遍野得意忘形诗情画意金碧辉煌四、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或加点字不正确的解释。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兴起全)世(文明闻名)的皇家园林。

2.队长自豪(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气魄大)而又(神秘秘密)地一笑。

3.将军(果然果断)地把菜倒在桶里并搅(搅拌扰乱)了几下。

五、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神色,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作品。

B.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C.漫步圆明园,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D.望着这绿油油的麦苗,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成熟的、金灿灿的麦子。

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我们怀着崇高的心情去扫烈士墓。

B.皎洁的月亮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C.东方明珠电视塔、故宫博物院、亚细亚商业大厦这些建筑都很现代化。

D.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养育着故乡的儿女。

七、学习课文前,查找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等资料,有利于我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列关于课文的资料,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邸》的写作背景是当时南宋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求苟且偷安,政治上腐败无能,社会暗无天日B.《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写作目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英法联军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D.《示儿》的写作背景是作者看到当朝统治者即将收复失地,但作者已处弥留之际,因此告诉儿子要等收复后以祭祀的方式告诉他八、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1.九州生气恃风雷(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我劝天公重抖擞( )A.振作精神。

B.抖动或振动。

3.暖风熏得游人醉( )A.温暖的风。

B.既指春风,又指社会上的颓废之风。

4.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游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一般游客B.游泳的人C.忘了国难,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5.《示儿》中作者临终前的遗憾是( )A.但悲不见九州同B.死去元知万事空C.家祭无忘告乃翁6.队长很矛盾,不太情愿地说:“欢迎是欢迎,可您的身体……”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队长不欢迎将军在岛上吃饭B.队长故意装作不欢迎将军的样子C.队长欢迎将军在岛上吃饭,可又担心将军的身体,因此很矛盾7.“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 )A.少年中国已经崛起B.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C.少年中国灿烂的前程九、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还……无论……都……不是……而是……之所以……是因为……1.(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2.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妈妈( )不关心我,( )要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4.( )在多艰难的环境中,我们( )要铭记自己是中国人。

十、按要求写句子。

1.圆明园建筑宏伟。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将军说:“好,我就在晚饭后来看。

”(改为转述句)3.他要住下来,可不是因为队长的那一笑。

(改为反问句)4.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5.这是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

(改成感叹句)6.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用现代汉语把它的意思写出来)7.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改为反问句)十一、判断。

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

( )2.《题临安邸》一诗鼓励当时的人们及时行乐。

( )3.“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4.《示儿》和《己亥杂诗》都是杜甫写的爱国诗。

( )十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1.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________________”;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王昌龄抒发了“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满怀豪情。

而林升在人间天堂杭州却这样感慨:“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中国说(节选)》中以龙喻中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己亥杂诗》是清朝的________写的,诗中有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文片段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 )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 )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