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第五章 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理

一、园林植物害虫防治原则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治虫方针指导下,贯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

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在害虫防治上,不着重害虫的彻底消灭,而是着重将害虫的数量调节到不造成经济损失的地步。

2.在防治技术上,不仅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配合,而且强调以自然调控为主,各种防治措施都有它的优点,也有其局限性。

3.在防治效益上,应从生态学观点出发,不能单看防治效果,同时,还应注重生态平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

植物检疫的种类(对外检疫、对内检疫)
3、园林植物害虫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
⏹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危险性害虫。

⏹必须是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而防除又极为困难的。

⏹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二、园林技术防治措施
园林技术防治:利用一系列的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因子,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园林植物生长的目的。

常见措施
选择适宜圃地,育苗或栽植前应先进行地下害虫调查。

合理轮作。

选用良种壮苗。

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培育抗虫品种。

适地适树,合理配置各种树木、花卉。

加强对园林植物的抚育管理,及时修剪。

修除枯枝,清扫落叶,及时除草。

物理机械防治
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方法。

常用的防治方法
捕杀:利用人力或简单器械,捕杀有群集性、假死性习性的害虫。

诱杀:利用害虫的趋性,设置灯光、潜所、毒饵、饵木等诱杀害虫
阻杀:人为设置障碍,防止幼虫或不善飞行的成虫迁移扩散。

高温杀虫:
生物防治
概念: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生物防治法不仅可以改变生物种群组成成分,而且能直接消灭大量害虫;②对人、畜、植物安全,不会杀伤天敌,不会污
染环境;③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④对一些害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局限性:①生物防治效果比较缓慢;②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③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

化学防治
概念: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农业害虫的措施称为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优点:a.高效;b.使用方便;c.速效;d.杀虫谱广。

缺点:a. 易产生抗性;b.引起环境污染和人蓄中毒;c. 造成主要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药害产生
正确选用农药:
适时用药:
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
防止药害产生:
产生药害的类型:急性、慢性。

产生药害的部位:
产生药害的因素:
植物本身生理生化及形态因素:
药剂因素:
气候因素:
农药的分类
按其作用和效益分类:
触杀剂:
胃毒剂:
内吸剂:
熏蒸剂:
绝育剂:
拒食剂与忌避剂:
引诱剂:
接农药来源与化学组成分类
无机农药:
有机农药:
植物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
5、农药的加工剂型及其应用方法
粉剂:用原药加入一定量的惰性粉经机械磨碎成为粉状的混合物。

可湿性粉剂: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剂,通过机械研磨或气流粉碎而制成。

可溶性粉剂:把具有水溶性的固体农药制成可溶性粉剂。

乳油:用原药加入一定量乳化剂、溶剂制成透明油状剂型。

颗粒剂:原药加载体制成大小约30-60目的颗粒。

烟剂:用原药加燃料、氧化剂、消燃剂制成。

超低容量制剂:是专门供超低容量喷雾使用的剂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