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验学习方式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验学习方式

关于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摘要同性恋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同性恋也渐渐脱去了那种神秘的面纱。

如今同性恋现象遍布世界各地。

出于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方面的考虑,世界各地对于同性恋现象有着不同的看法。

我国自古就讲究儒家的所谓正统思想,同性恋在我国曾一度被歧视被贬低被耻笑,而同性恋婚姻更是天方夜谭,是道德所不允许的,国家法律法规也没有任何支持同性婚姻的铭文。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同性恋仅仅是众多社会现象中的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简单取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们渐渐给予了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这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虽说国家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有了一定的宽容,但是与某些国家比还有些明显的差别,同性婚姻并不适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就是说从某些方面考虑,当前阶段同性婚姻得不到正常婚姻所能得到的法律保护。

从立法方面看在对待同性恋的问题上还显得明显不足,有些内容比较模糊抽象。

关于同性恋的婚姻问题一直以来就有所争议,各执一词,造成了立法的难度及成本。

本文将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着重论述同性恋婚姻方面的问题与现状,包括法律的,道德的,以及社会方面的。

关键词:婚姻,同性恋,婚姻法,道德约束,和谐社会,人权价值目录(1)我国同性恋的现状1.1我国同性恋概况1.2我国同性恋面临的三大问题1.2.1法律问题1.2.2社会问题1.2.3道德问题1.3我国同性恋急需解决的问题(2)国外同性恋婚姻现状分析2.1国外同性恋婚姻的法律法规2.2国外对同性恋婚姻的理解态度(3)我国同性恋婚姻必然合法化的理由3.1同性恋并非病态3.2婚姻的真正内涵3.3人权及宪法方面3.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4)我国同性恋立法的意义4.1同性恋应得的自由权利4.2是我国社会秩序功能构建的需求4.3是实现社会公认价值观念的需求(5)对我国同性恋婚姻进行立法的建议(总结)参考文献引言:同性恋是活动人群地点广泛,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不同于正常人价值取向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种群体与一般的传统道德相抵触,因此围绕这个群体的争议也颇为尖锐,这包括法律认可方面的,社会认可方面的以及道德认可方面的。

下文将围绕着同性恋婚姻问题着重论述这几个方面。

(1)我国同性恋的现状1.1我国同性恋概况具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同性恋患者接近四千万,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此数字意味着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到四人属于同性恋患者,这还不包括那些由于各方面考虑而不愿承认者,如此庞大人数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不能轻易忽视的群体。

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支持不鼓励政策,加之大部分人的不理解,把这种现象当成了一种病态的现象,同性恋人群常常会被笑话被歧视,而他们的婚姻也一直是争议中的热点,同性恋患者得不到正常人应得的某些法律保护,这就是我国同性恋的基本概况,分析我国同性恋概况实际上就是了解同性恋现象的社会问题。

1.2我国同性恋面临的三大问题1.2.1法律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专门为同性恋患者制定的法律法规,对于同性恋患者来说某些方面是得不到法律认可的,特别是同性婚姻问题。

婚姻法明确指出符合婚姻条件的人是异性。

因此对于同性恋患者的婚姻来说始终处于无法可依、无法保护的现状。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针对同性恋立法已经刻不容缓。

1.2.2社会问题同性恋现象在当今社会并非主流现象,社会上对于同性恋患者往往是歧视与耻笑,因此在主流的社会中他们便成了不受欢迎的群体,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究其原因还在于社会的承受能力还是不足,接受不了这种现象。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对同性恋已经多了些许理解与同情。

1.2.3道德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就是重视传统礼数的国家,道德的美丑善恶观已经牢牢深入人心,短时间的更改变动有不小的难度。

对于同性恋现象来说在我国的正统思想中是不可取的不值得推崇的。

而同性恋婚姻更如同冒天下之大不韪,已经越过了道德的底线,从道德上来说传统的价值观是不容易被改变的,这是同性恋婚姻所面临的道德问题。

1.3我国同性恋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性恋在我国虽然属于边缘文化,但是其庞大的人口数字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来,为他们去考虑。

当今世界关于人权问题的争吵日益激烈,作为法律应该以本着人权的观点,全体公民包括同性恋者在平等基础上应充分享受自由价值的需要。

因此国家有必要解决好这方面问题。

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任何条文提及到同性恋,因此也就是说支持与反对都不存在。

同性恋行为在我国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司法自由裁量的范围内,一般两个同性恋者自愿发生的同性性行为不在法律监管范围内,但是这种模糊的法律定位往往会造成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做为牟利的工具。

再者,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对同性恋的歧视始终存在,同性恋患者在精神上饱受摧残,影响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整体素质。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同性恋婚姻并没有法律的依据与保障,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国外同性恋婚姻现状分析2.1国外同性恋婚姻的法律法规随着同性恋解放运动以及对同性恋现象的理解,目前有一部些国家通过立法确了性婚姻的地位。

这对于同性恋现象来说是一件好事。

这些国家基本都是西方国家,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是丹麦,在同性恋的立法上走了很远为其他国家树立的一种处理同性恋现象的模式。

丹麦是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同居法律地位的欧洲国家。

1989年,国家发起了一项关于建立同性伴侣注册的议案,并于1989年10月1日起生效。

在这个国家申请登记同性伴侣可以享受某些异性夫妇独有的权利,像财产的继承,社会福利,所得税减免,失业救济。

同样,如果离婚,他们也有承担赡养费的义务。

在1997年,丹麦国家教会(信义会)的主教投票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为同性恋婚姻正常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现在,同性伴侣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在教堂里举行结婚典礼。

继丹麦之后挪威于1993年4月30日完成了自己的相应立法,8月1日实施。

瑞典于1994年6月23日通过,1995年元旦实施。

冰岛于1996年6月12日通过,同年6月27日实施。

荷兰于1998 年1月1日,荷兰的《家庭伴侣法》正式生效。

这是一部特殊的法律,其中所指的“伴侣”,既包括“同性伴侣”,也包括“异性伴侣”,这实际上是为同性恋现象开绿灯。

除上述几个国家之外还有不少国家也实现了自己的立法问题,如美国某些地区、比利时、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加拿大、德国、法国、芬兰、冰岛、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出台了不同程度地保护同性伴侣的法律政策。

2.2国外对同性恋婚姻的理解态度在国外对待同性恋有三种态度,一种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另一种持坚决支持的态度,还有一种是模棱两可,这种态度在此不予考虑。

现在分析一下前两种情况。

持反对态度的人是基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的考虑,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主流文化。

婚姻是文化的核心之一,是人类社会化的一种体现,如此神圣的东西在这些人看来这是不能轻易变动的,因此反对的声音也将长时间存在。

而另一种持支持态度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自同性恋解放运动以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便有所增加,这类人群一部分本身就是同性恋者这点容易理解。

另一部分人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大背景的考虑,即同性恋也是公民,也该享有公民享有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正规化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体现。

以上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

(3)我国同性恋婚姻必然合法化的理由3.1同性恋并非病态一直以来不少人把同性恋患者当成一种病态现象,这是同性恋不被认可的原因之一。

最近资料显示对同性恋男人与异性恋男人脑的解剖差异研究以及同性恋家族历史研究表明,至少对一部份人来说,同性恋性倾向可能反映了神经解剖或遗传的差别,仅仅是生理上的反应,而并不全是精神问题。

最近我国已经将某些同性恋现象从精神病中删除。

同性恋和其他异性恋的男女一样都应该享有作为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他们仅仅是性取向问题不同而已,但这并不是变态或者精神问题。

3.2婚姻的真正内涵传统上的婚姻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人与人社会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婚姻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人口的繁衍过程、对理性的追求、组织社会功能等。

婚姻有心理上的、情感上的、生理上的和生活上的各种需要,是一个复杂的机制。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婚姻理念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婚姻中真正需求的是爱情、情亲以及责任,这是婚姻最终的要对理性追求的功能。

人们在婚姻中也越来越看重爱与幸福。

而同性恋者却能完成这个最重要的功能,因为他们只是对性的取向不同,除此之外对于爱情亲情以及责任来说,任何人都没理由因他们是同性恋者而加以否定他们的追求。

3.3人权及宪法方面人权是人作为构成社会整体自律的个人,并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那些为确保自身生存和发展、维护其作为人的尊严而享有的权利,所有人都享有人权。

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财产、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其他出身、身份等。

这是一种自由平等的象征,2004我国首次将人权问题正式写入宪法,这就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党和政府执政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上升为国家建设的政治理念和价值,成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

婚姻法中有一个最最基本原则就是婚姻自由。

婚姻的双方当事人有自由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利,有结婚或是不结婚的权利,不得受到其他人的任意限制和剥夺,但是婚姻法却单单强行指明结婚双方必须是异性,从这一点我们看出实际上婚姻法和宪法是有些矛盾的。

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这种现象会被解决。

3.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同性恋者在我国属于少数群体,是被歧视的群体,也是一般意义上的弱势群体。

在对待弱势群体的问题上社会上有着共识。

这在制度上确立了同性恋是需要社会关照关注的对象。

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国家法律法规是有规定的,那就是要保障他们的权利,使他们不因弱势而受到侵害,并且对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文明民主化的进程逐渐推进,同性恋作为弱势群体的问题必然会被重视起来,从这点出发亦能预料到不久的将来同性恋问题会被很好地解决。

(4)我国同性恋立法的意义4.1同性恋应得的自由权利从人权的观点来看,同性恋也是人,是人权照顾的对象。

在宪法上他们也是公民,依法享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所有权利,其中包括婚姻自由的权利。

此外由于社会风气问题造成的同性恋饱受歧视与耻笑的问题也应该正视起来。

同性恋者也有自己的人格与自尊,他们不应被歧视,这点应该从法律上给予肯定。

4.2是我国社会秩序功能构建的需求健全完整的有关同性恋的法律法规,有助于实现法律的自身价值提升法的涵盖范围。

法的自身价值是它能够用它所仅有的特定的方式构建和维护社会秩序,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加强有关同性恋的立法,可以起到规范作用,为处于无法可依的模糊状态的同性恋者指明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