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1520359222

青岛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1520359222

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围绕青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有特色的国际大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突出临港经济、海洋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特色”,坚持工业带动、海滨特色和生态原则,把胶南放在大青岛的格局下进行总体规划编制,把胶南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优美、最适宜创业人居的生态旅游城市。

二、规划修编坚持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

2、建设生态城市的原则
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维护生态平衡。

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居住环境的适宜性。

3、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加强胶南与青岛、黄岛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青岛市都市圈层的外层发展核心。

随着跨海大桥、滨海公路的建设,充分考虑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共同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满足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为人服务”的城市建设宗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活环境。

5、突出特色的原则
保护“山、海、城、绿”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展现海滨城市特色。

三、规划修编的主要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将胶南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

其主要职能包括面向全市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

其中隐珠镇、大珠山镇与城区连片,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王台镇、泊里镇、灵山卫镇、琅琊镇、大场镇、六汪镇。

第三级:一般建制镇,即基层地方性小城镇。

这类城镇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

规划远期这类城镇有7个。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远期规划形成“两大经济区、一个中心、三大产业区、一轴、一带”构成的网络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态。

两大经济区:以同三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部产业发展区和西部农业经济区。

一个中心:胶南市区,包括主城区、海滨工业园、大学园区。

三大产业区:包括西北部海西工业区(主要有王台和黄山经济区)、城北临港工业区和南部泊里、大场工业区。

一轴:以204国道沿线形成的城镇发展轴。

这条轴线串联了主城区和7个镇,是城镇发展的主要聚集带。

一带:沿海产业带。

作为沿海城市,海洋对经济和城镇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沿海的城镇也是胶南重点发展的地区。

(二)城市总体规划
1、城区概况
城区现状建成区包括珠山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海滨工业园和隐珠镇、大珠山镇部分用地。

2003年建成区面积为35.11平方公里(不包括灵山卫镇),建成区人口为28.07万,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2、城市性质
青岛西海岸的都市新区,以发展临港产业、科教、商贸和旅游业为主的海滨城市。

3、城市规模
近期规划到2010年人口规模为40万,用地4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远期规划到2020年人口规模为60万,用地71.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4、城市发展策略
根据建设青岛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下新胶南的目标,确定了“东接、北扩、南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为:产业北扩、生活东延、中心优化、文教南展。

5、城市布局结构
远期规划形成“两轴、一带、四区”的组团式城市布局形态。

“两轴”指滨海公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和上海路形成的纵向发展轴;“一带”指沿海景观带;“四区”指临港产业加工区、中心城区、海滨工业园区、大学园区。

城市发展轴线和沿海景观带将各功能区连接,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城市远景规划
规划区范围:包括胶南城区及其周围的灵山卫镇(含灵山岛)、铁山镇、张家楼镇三个镇,规划区总用地面积为384平方公里。

1、规模
综合评价胶南市的用地条件、生态环境容量、水资源状况,确定胶南市区的合理规模为:
人口规模:100万人
用地规模:120平方公里
2、城市用地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六区”的布局结构。

一带:指滨海景观带。

包括沿滨海公路与海岸线之间的区域,为公共开敞区,应严格控制建设。

两轴:指沿滨海公路形成的横向发展轴和上海路形成的纵向发展轴,是城市主要景观轴线,也是城市各组团间的重要联系线。

六区:指中心城区、临港产业加工区、海滨工业园、灵山卫居住综合区、大学园区、张家楼组团。

市场部
2007.01.23
说明:以上为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以下报告对各个规划做详细说明,并附市场部所采集归纳的图片及文字材料。

关于胶南市总体规划事项的补充说明一、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及产业布局规划
1.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将胶南市城镇职能等级划分为三级:
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
第二级:中心镇包括王台镇、泊里镇、灵山卫镇、琅琊镇、大场镇、六汪镇;
第三级:一般建制镇,规划院起这类城镇有7个。

2.职业类型规划
城镇职能分为8种:
●市域行政中心;
●文化教育与商业服务中心;
●工业;
●科研与高技术产业;
●交通运输;
●商贸中心;
●旅游;
●外向型经济。

3.城镇体系产业布局规划
胶南产业的发展要秉承青岛产业发展的思路,作为青岛的主要产业基地和临港大工业基地。

包括三部分:
●城北临港工业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
●海西工业园发展机械、电子和加工工业为主;
●泊里、大场利用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便利条件,发展加工
工业。

二、胶南市城区总体规划
1.中心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以兴趣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强化东部行政中心和西部商业中心功能,搬迁内有污染的
和效益差的企业,加大新区开发力度,完善中心城的生活
服务功能;
2.城北临港工业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为重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基地;
3.城南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控制发展工业用地,搬迁或关闭现状化工厂、电镀厂,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无污
染工业;
4.南部海滨科教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为具有山海景观特色及优良人居环境的科研教育区。

三、城市组团规划之‘东接北扩南展’计划
城市建设发展策略为:产业北扩、生活东延、中心优化、文教南展。

1.产业北扩:就是规划开发总面积63.7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加工区30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区,承接港口辐射,
与临港经济实现产业对接,发展临港产业、物流业和高
新技术产业。

带动同三高速公路五个出口的园区建设,为青岛西海岸临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2.生活东延:结合灵山组团的改造和建设,在灵山组团形成商贸居住综合去,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居住社区、大型商贸和文化娱乐用地。

弥补西海岸生活设施的不足。

通过三条线与港口经济对接;通过疏港连接线进行产业对接,接受港口辐射带动;通过滨海交通大道,进行城市对接;通过海上旅游线,实现灵山岛、琅琊台和薛家岛旅游的对接;
3.中心优化:指结合行政中心的建设在城区东部形成行政文化中心,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形成全市的商业金融中心,结合城中村的改造和工业用地搬迁,建设功能完备的居住区。

加强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和广场、停车场的建设加快海滨地区的建设,提升胶南的形象、塑造海滨城市特色;
4.文教南展:就是在市区南部规划青岛大学园区,是青岛西翼重要的科教和产业研发基地,为胶南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大项目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

通过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的实施,最终是较难懂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由旅游度假,融入到大青岛都市区框架之中。

四、胶南海岸线及海域利用规划
1.岸线类型划分:
●港口运输岸线;
●城区综合岸线;
●旅游度假岸线;
●养殖岸线;
●生活岸线。

2.港口:改造扩建积米崖渔港;扩建灵山岛港,建设琅琊台斋堂岛码头、建设龙门顶码头、董家口码头,维修利用
大湾港。

3.公路:建设济青第二高速公路;改造204国道、泰薛公路、王黄公路;建设好害病达到胶南段。

进一步建设现
象道路,形成等级分明,布局合理的公路网。

三纵为滨
海大道、204国道、六汪到大场路;三横为六汪到王台、
六汪到城区、海青到琅玡路。

4.铁路:预留黄岛石臼所铁路,本次规划预留线路走向和站场用地,委员其实是创造条件。

五、胶南市电力现状及规划
1.电力现状:胶南电网主要依靠青岛电网供电,电网内拥有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
12座。

2003年全市实际用电量为9.45亿kwh,最大负荷
为16.5万kw。

2.规划:2020年预测全市总用电量72亿千瓦时,用电负荷160万kw。

规划兴建变电站20座,扩建变电站12
座。

到2010年,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地面水、地下水及近岸海域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所属功能区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控制在相应功能区标准以内。

市场部
2007.01.24
注:因目前该市规划局暂时无光盘及其他详细书面资料提供,市场部自行制作了本报告,待日后该局有资料时我部就前去索取。

此次报告中不尽事宜,请领导多多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