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产业化前景如何

体育产业化前景如何

体育产业化前景如何
作为中国体育产业之父,魏纪中直言中国体育还没有达到真正产业化。

依据是,中国的体育产品多是官商结合的产物,中国的体育产业资源多掌握在政府手中,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

国内还没有独立设计的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

魏纪中认为限制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大问题:一是体制问题;二是认识问题。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其他领域的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是体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现状多是官商结合
新京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的体育产业究竟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魏纪中:要弄清楚体育产业发展到什么阶段,首先要弄清楚体育产业是什么。

现在看来,这个概念并没有明确。

什么是产业?产业是从经济基础来的,所以要回到它的本源。

第一必须有产品,第二产品必须社会化,必须有市场,有交换,必须不断扩大。

交换的扩大,就需要规模的生产,有规模的生产,就有企业,企业群构成了一个产业。

新京报:按照您这个标准,中国是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体育产业?
魏纪中:我国的体育产业还没有达到真正产业化。

第一在于现在还没有独立设计的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其次是现在的资源没有在市场上,主要资源还在政府的手里。

第三,我们生产和制造的产品并不完全在于企业,多数是官商结合的产物。

新京报:可是我们也有一些体育产品了?
魏纪中:我们可以逐一分析。

像中超、cba都是官商结合的产物,都有政府的支持,而且很多资金也要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支撑。

当然,有一些项目起步比较快。

比如网球公开赛,无论是北京的网球还是上海的网球,政府已经有所下放,他们和运动员签约。

网球基本已经生存、持续和发展。

还有上海的f1,也是市场的产物,但是由于走得过快,超过了市场的需求,中国市场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政府还要支持一把。

改革借鉴其他领域
新京报:如何跨越这个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呢?
魏纪中:应该借鉴其他领域的改革。

比如文化产业改革,他们先是从体制改革。

从体制上开始,有事业和产业区分,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是怎样?不同的事业和不同的产业,文化体制改革对此有一个明确方向,所以中央下发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

从另一个方面看,文化体制改革是体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所以我们都可以叫它们产业。

从经济基础来看,是不一样的。

除了文化外,还有教育和医疗。

以前把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现在都走回来了。

这些领域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不能忽略其公益性,不能全部产业化,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对体育产业改革问题就比较清楚了。

新京报:限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魏纪中:两个问题。

一是体制问题;二是认识问题。

新京报:可是其他领域也有体制问题,为什么就可以改,比如文化改革。

魏纪中:这是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问题受到了影响。

文化改革就是下定决心,把文化改革贯彻下去。

他们在研究文化改革的时候,我也去了,发表了意见。

只要能够确定改革方向,体育改革也是可以执行的。

只要中央抓了,就能有效果。

新京报:体育产业改革的认识问题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魏纪中:应该认识到体育产业有很强的公益性,我们在发展体育产业的时候,不能把体育的公益性忘记了。

前景发展取决于市场
新京报:从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衡量,我们距离美国有多长的距离?
魏纪中: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

市场不同,不能简单比较。

从整体上看,中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落后于美国,这也决定了体育产业的距离。

体育总局不管学校体育,作为管理体育的部门,其实是体育就要管。

虽然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但他们是没有未来的,学校体育代表国家的未来。

美国的小孩就是玩,从小体育意识就是强的,大了以后就是支持,一代一代这么上去的,到老了还是喜欢体育,而我们现在恰恰是青少年体育意识薄弱。

这是一个综合社会原因,不是某一方面原因。

新京报:市场上的差距看来也是认识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魏纪中:如果父母认识不够,孩子肯定不喜欢。

比如姚明,如果父母不喜欢,肯定出不来这样的运动员。

为了提升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国际奥委会花了很多钱举办青年奥运会,要求参加的运动员是14岁-18岁,但我们却把这里看做新的金牌竞技场,这就是认识的不同。

新京报:在发展体育产业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奥运争光计划就可以终止了?
魏纪中:奥运争光计划还要继续,这也是群众的一种精神需要。

因为群众喜欢,所以必须继续办下去。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早一代人对体育的理解是精神享受,那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其他精神享受,体育是主要的。

现在都分散了,但体育仍然是非常吸引人的项目。

中国体育产业大事记
1994年第一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举行,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体育产业化的序幕。

当年,中央电视台出资1000万购买了联赛电视转播权。

1995年全国男篮甲a联赛正式举行。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作了《加快体育产业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报告,会议通过了1995年-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199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发行1996-1997年度体育彩票。

1997年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魏纪中任董事长,国家体委控股50%。

2003年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高德公司单独运作,盈利数百万。

200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更名为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即“中超联赛”。

同一年,姚明所在的休斯敦火箭和克里斯·韦伯领军以及刘炜加盟的萨克拉门托国王在上海和北京各进行了一场nba季前赛。

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鸟巢、水立方以及五棵松篮球馆由相关企业独立运行,进行市场化操作维持运转。

■陈年旧事
皇马中国行
翻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史,2003年8月2日在工体举行的皇家马德里与中国龙队的比赛当属经典案例。

作为比赛主办方,高德公司虽然向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支付了200万欧元的天价出场费,但最终还是大赚特赚,有消息称该数字达到800万人民币。

时任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主席的弗洛伦蒂诺带来了齐达内、贝克汉姆、罗纳尔多、菲戈、劳尔、卡洛斯等当红世界巨星,星光之耀眼使得2008年欧洲杯最佳球员卡西利亚斯普通得如同新人一般。

这场比赛安排得犹如一连串的表演秀,先是在云南红塔基地进行集训,全国媒体蜂拥而至,后移师北京进行赛前宣传。

冠名权的出售已回收了近一半成本,门票创造近千万元的收入。

中国龙队还获得了健力宝集团的数百万元冠名。

高德公司找到服务商帮助自己分担皇马的各种费用支出:在云南昆明的费用由红塔集团买单;在北京下榻的酒店,吸引多家五星级酒店提供优惠条件;奥迪汽车获得了指定交通工具;冠名,云南红塔集团支付了相当于总成本一半多的经费。

人物简介
魏纪中,1936年11月12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余姚。

毕业于南京大学,主修法国文学专业。

从1974年起介入奥林匹克运动,先后担任过十二年中国奥委会秘书长,中国排协副主席,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亚奥理事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北京
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等重要职务。

2008年6月,正式出任国际排联主席,任期至2012年。

魏纪中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新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