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自然辩证法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 内涵: • 第一,价值的主体是人,价值的客体是物或者是 人。 • 第二,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 第三,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的作用。
• 技术价值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 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 它的特点: • 第一,客观性——一方面其本身是客观的;另一 方面主体对技术的需要又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 约。 • 第二,实践性——技术价值是在主体的实践中体 现出来的。 • 第三,历史性——技术价值的显现通常有一个过 程。 • 第四,相对性——技术价值是对具体的个人而言 的。
三、社会决定论
• 观点:强调社会对技术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影响, 主张技术都是居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之 中的,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这个的过程是技术 的社会化过程,是技术的社会制约过程,也是技 术的社会建构过程。 • 简评:认识到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弥补了技术 决定论的不足,并且,他们也主张应该从互动的 角度来看待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技术既是被 社会建构出来的,又是构造社会的,但是,由于 他们忽视技术选择的后果,无视技术发展的动力 等因素,因此就使得他们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局 限性,需要加以完善。
• 3.技术价值折中论:技术在一方面是中立的、无 价值的,而在另一方面却是有价值负荷的。 • 评述:只是把“中立说”和“负荷说”拼凑起来, 没有从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统一的意 义上去理解技术的价值。 • 4.技术批判理论:认为技术价值是在技术的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代表人物是芬伯格)。 • 评述:注意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对 立统一,但没有具体论述技术的属性与技术的价 值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没有明确论述技术的两 种属性和技术的两种价值之间的关系。
• 性别鉴定技术:虽然可以通过及时终止妊娠,减少某些性 连锁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但是,它可能成为重男轻女者保 留男婴、摈弃女婴的手段,致使社会男女比例失调,影响 人类种族的持续健康的延续。 • 人工流产技术:将会因使胎儿流产失去生命而引发关于胎 儿是否是人的伦理争论甚至是人权争论。 •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冲击“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儒家伦理 和关于死亡的传统伦理观(即脑死亡与呼吸死、心脏死之 间发生矛盾),降低人的价值与尊严。 • “安乐死”技术:冲击“敬畏生命”、“生命无价”的传 统生命伦理观。 • “克隆”技术:将会引发诸如人的基因能否当作商品进行 交易等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 • 网络技术:导致虚无主义和自由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 使得不道德行为难以监督和控制,个人隐私被侵犯,信任 与责任出现危机,信息资源的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
二、技术价值的主要内容
• 技术的自然价值:技术在与主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主要 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其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 • 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中,主要通过 技术的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 现出来的价值。 • 技术的政治价值:技术在与人和社会发生的相互作用中, 它的政治属性(如技术与权利、权力、社会革命、国家安 全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 技术的经济价值:技术与社会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它的经 济属性(如高效率、低成本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 值。 • 技术的文化价值:在技术与(狭义)文化发生相互作用中, 它的文化属性(如观念、审美意识等)所显现出来的现实 价值。 • 技术的生态价值:技术在被人类用来保护自然环境,协调 人与自然的过程中,它的自然属性所显现出来的现实价值。
三、技术价值的观点及评述
• 1、技术价值中立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没有对 错之分。 • 评述:是从技术的自然属性来理解技术价值的, 它只承认技术具有自然价值。 • 2、技术负荷价值论:认为技术是负荷价值的,任 何技术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技术能 够控制并统治人类,使人类成为被管理的对象。 评述:是从技术的社会属性来理解技术价值的, 它只承认技术具有社会价值。
第二节 技术伦理
• 技术要更好地发挥为人类服务的作用,就 必须通过伦理道德手段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这已经成为技术专家和伦理学家共同关注 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伦理的概念与形成
• 技术伦理:人们在技术所发生的伦理关系 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应该遵守的道 德规则和应该尽到的道德职责,是对技术 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其负面价值的 制约与控制
三、技术发展的伦理建设
• 人类自身的伦理建设——主要是指培养和 提高技术发明家、技术使用者(如公众等) 和技术观察者(如技术评估和评论家等) 的伦理素质。 • 社会自身的伦理建设——建立面向技术的 社会伦理秩序,这主要由公众、企业、政 府等来完成。
• 第一是行善原则,即科学要造福人类,增进人类 的健康与幸福; • 第二是自主原则,即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必须取得他们自愿和自主的 同意,而且必须要有书面的同意; • 第三是不伤害原则,无论是一种研究还是一种治 疗都不能对实验人群、实验者和他人造成伤 害; • 第四是公正原则,而公正的内容包括资源分配、 利益分享和风险承担。
1、技术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2、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21世纪三大技术: • 基因技术——有关人类个体的同一律问题、 无性繁殖与生命的基本权利问题、家庭的 性别属性与家庭的组织问题。 • 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沟 通方式。 • 纳米技术——挑战日常生活中宏观尺度下 的物质同一律。
• “租借子宫”、“替 代母亲”、“试管婴 儿”等技术:打乱了传 统的人伦道德关系。
第十一章 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
• 技术与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技术 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同时,也给社 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 • 本章主要研究技术的价值、伦理以及技术 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技术价值
• 对于价值的不同理解导致对技术价值的不 同认识,所以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 念出发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 作用与意义。
第四届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大会
第三节 技术社会观
• 当代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工作、生活方 式甚至生存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技 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关系,人们对 技术与社会的这种互动关系的认识也就不 完全相同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
二、技术决定论
• 观点:技术是一种独立的或自主的力量,是依照 自身的逻辑规律发展并以此塑造社会、影响社会 发展的,不论社会环境如何,它照样产生系统的 社会后果。 • 简述:极端和片面地夸大技术在与社会关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忽视了社会环境对技术的影响和塑 造。以技术取代人类的地位是不对的,而围绕技 术给人类社会影响的后果所产生的极端乐观主义 和极端悲观主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
• 随着英国对设计婴儿 技术的全面解禁,预 示该项技术正得到更 多国家的认可。科学 家和伦理学家在这项 技术是否应该用于其 他用途存在分歧,它 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 道德挑战。
• 人类不能预测和控制技术的负面价值。在 终极意义上,人类不能完全预测和减少技 术的负面价值,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界。 •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因此可以望而却步 和悲观失望。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是 无限的。人类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出技术的 负面价值,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 预测。
• 庄子:“自然主义” 和“反技术主义” • 古代伦理:是一种关 于人与人、人与社会 关系的伦理,而不是 或主要不是关于技术 的伦理。
• 近代开始:技术伦理
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
• 技术的正面价值会形成诸如技术至上、技 术崇拜等技术伦理,这种技术伦理又反过 来促使人们过度地开发和滥用技术以至破 坏自然和影响人类社会,从而催生技术的 负面价值。
• 美国计算机协会《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为社 会和人类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避免伤害其他人; 做到诚实可信;恪守公正并在行为上无歧视;敬 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对智力财产赋 予必要的信用;尊重其他人的隐私;保守机密。 • 美国政府:《信息净化法》、《隐私权保护法》 等。 • 我国:《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 委员会(COMEST):1998 年成立,是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的一个独立和多元化 的咨询机构,目前该委员 会由来自不同国家的18位 学者组成,我国路甬祥为 该委员会委员。COMEST的 主要工作是就科学伦理问 题向国际社会提出建议, 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 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技伦理委员会大会每两 年举行一次,自成立后分 别于1999年、2001年、 2003年和2005年在挪威、 德国、巴西和泰国召开四 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