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一、选择题【A型题】1.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A.体蒂的胚外中胚层B.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C.胚内中胚层D.羊膜上的胚外中胚层E.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2.人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A.第3周末B.第4周末C.第5周末D.第8周末E.第3月末3.原始心脏起源于()A.脊索前面的中胚层B.脊索前面的内胚层C.口咽膜前面的内胚层D.口咽膜前面的中胚层E.口咽膜前面的外胚层4.早期心管首先出现的三个膨大从头至尾依次为()A.心室、心球、心房B.心球、心房、心室C.心室、心房、心球D.心房、心室、心球E.心球、心室、心房5.心内膜垫是发生于()A.动脉干和心球内B.心球和心室之间的心内膜C.心室和心房之间的心内膜D.心房和静脉窦之间的心内膜E.静脉窦和静脉之间的心内膜6.心房分隔时第一房间孔的形成是( )A.第一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B.第一房间隔和房室隔之间的孔C.心内膜垫与心球嵴之间的孔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E.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7.心房分隔时第二房间孔的形成是( )A.第一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B.第一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的孔C.心内膜垫与心球嵴之间的孔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E.第一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8.房间隔的卵圆孔是( )A.在第一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二房间隔覆盖B.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上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C.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上端,右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D.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二房间孔的下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E.在第二房间隔上,位于第一房间孔的上端,左侧被第一房间隔覆盖9.参与房间隔形成的过程有( )A.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B.第一房间隔与第二房间隔C.第一房间隔、第二房间隔与球嵴D.第二房间隔与心内膜垫E.第二房间隔与球嵴10.室间孔位于向( )A.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11.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之一是( )A.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B.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C.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D.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E.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12.胎儿出生后心脏内的压力( )A.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B.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D.右心室压力最低E.以上均不对【B型题】(13~17题共用备选答案)A.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B.第一房间隔和第二房间隔融合C.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E.卵圆孔未闭13.什么导致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14.什么导致左、右房室管形成()15.肝圆韧带多由于( )16.法洛四联症多由于()17.房间隔缺损多由于( )【X型题】18.下列参与室间隔形成的是( )A.球室沟B.心内膜垫C.球嵴D.室间隔肌部E.室间沟19.下列参与心房壁形成的是( )A.静脉窦右角B.上腔静脉C.原始心房D.左、右肺静脉E.下腔静脉20.原始血液循环中,开口于静脉窦左、右角是()A.脐静脉B.总主静脉C.卵黄静脉D.原始心房E.静脉导管21.胎儿血液循环中含氧量较高的是( )A.主动脉弓B.下腔静脉C.静脉导管D.脐静脉E.上腔静脉22.胎儿血液循环特点有()A.混合血B.静脉导管C.卵圆孔D.动脉导管E.脐静脉、脐动脉23.正常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途径的变化是()A.卵圆孔封闭成卵圆窝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静脉韧带、C.脐静脉闭锁变成肝圆韧带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完全闭锁变成脐侧韧带24.卵圆孔未闭的原因有( )A.卵圆孔瓣有穿孔B.第一房间隔和第二房间隔未发育完全C.第一房间隔上部吸收过多,第二房间孔过大D.第二房间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大E.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第一房间隔不能与其融合25.动脉干与心球的分割异常导致()A.房间隔缺损B.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C.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D.法洛四联症E.动脉导管未闭二、名词解释1.血岛2.心管3.卵圆孔4.动脉导管5.静脉导管三、填空题1.心脏发生于____.此区内出现一对细胞索,称为____,之后形成一对____,随着胚胎发育,合、并成一条。
2.早期胚胎的原始血管的动脉包括原始消化管背侧的一对____,以及由它发出的数对____分布于卵黄囊,一对____分布于绒毛膜,胚胎头端还有6对____.3.胚胎早期有3对静脉通连静脉窦,它们左右对称,从外向内依次为____、____和____。
4.房室管被____分隔为____和____,局部间充质增生突向腔内,分别形成____和____。
5.室间孔上部大部分被____对向生长愈合向下延伸所封闭,室间孔的其余部分则由____的组织生长所封闭。
6.胎儿血液循环与成体不同之处在于胎儿有通向胎盘的两条____和一条____;肝内有一条____,房间隔上有_______,血液可由_______心房流向_______心房,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有一条_______。
四、简答题1简述先天性畸形“法洛四联症”。
2简述先天性畸形“室间隔缺损”。
五、论述题1.试述原始心房的分隔过程及分隔异常引起的畸形。
2.试述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B2.A3.D4.E5.C6.E7.A 8.D 9.A 10.C 11.B 12.A【B型题】13.B 14.D 15.A 16.C 17.E【X型题】18.BCD 19.ACD 20.ABC 21.BCD22.ABCDE 23.ABCD 24.ABCDE 25.BCDE1.B[解析]人胚第3周,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首先出现由间充质细胞增殖形成的血岛。
2.A[解析]人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第3周末。
在胚胎发育的第18~20天,形成了胚内原始血管网,第3周,胚外和胚内的毛细血管网在体蒂处彼此沟通,造血干细胞进入胚体内,形成人胚早期的原始血管通路,以后内皮管间充质细胞演化成动脉和静脉。
第3周末,有一对心管、一对腹主动脉、一对背主动脉,以及连接同侧腹主动脉和背主动脉的第一对弓动脉,经过分支和融合,胚内、外形成了胚外循环,卵黄囊循环和脐循环三套通路,胚体早期血液循环建立。
3. D[解析]原始心脏发生于生心区,即胚盘前缘、口咽膜头侧的中胚层。
4. E[解析]心管各段生长速度不均等,首先出现3个膨大,由头端向尾端依次是心球、心室和心房,以后在心房的尾侧部又出现一个膨大,称静脉窦。
5. C[解析]原始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是以狭窄的房室管通连的,此后,房室管背侧壁和腹侧壁的心内膜组织增生,分别形成背、腹心内膜垫。
因此,心内膜垫是发生于心室和心房之间的心内膜。
6.E[解析]在心内膜垫发生的同时,心房头端背侧壁的正中线处发生一个半月形薄膜,称第一房间隔。
第一房间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的孔,称第一房间孔。
7. A[解析]随着第一房间隔的增长,第一房间隔上部中央变薄,出现许多小孔,并逐渐融合为一个孔.称第二房间孔。
因此,心房分隔时第二房间孔的形成是第一房间隔上端吸收而成。
8.D[解析]第5周末,于第一房间隔右侧又发生一新月形隔,称第二房间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逐渐遮盖第二房间孔。
第二房间隔上留有一卵圆形孔,称卵圆孔。
卵圆孔位于第二房间孔下方,两孔上下交错,第一房间隔相当于卵圆孔的瓣膜。
9.A[解析]胚胎发育第4周末,原始心房顶部背、腹侧壁先后出现第一、二房间隔,第一房间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为第一房间孔,此孔逐渐变小,最后由心内膜垫组织向上凸起并与第一房间隔下游离缘融合而封闭。
10.C[解析]胚胎第4周末,于心室底壁的心尖处发生一半月形肌性隔膜,称室间隔肌部。
室间隔肌部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其游离缘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一半月状孔,称室间孔。
11.B[解析]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包括:右心房血液经卵圆孔和第二房间孔流入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大部经主动脉弓上的分支供应头、颈和上肢;右心室血流入肺动脉干,大部分血流经动脉导管流入降主动脉;来自胎盘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主要经脐静脉流入肝的静脉导管;而降主动脉的血液(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经脐动脉运送至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12.A[解析]胎儿出生后,由于胎盘循环中断,使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下降。
同时由于肺开始呼吸,肺充气,因而肺血管的阻力显著下降,随之肺血流量明显增加。
致使左心房的血压高于右心房,压迫卵圆孔瓣(第一房间隔) 紧贴卵圆孔,使卵圆孔封闭。
13.B[解析]当第一、第二房间隔紧贴,并逐渐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房间隔,卵圆孔关闭,左、右心房完全分隔。
14. D[解析]原始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是以狭窄的房室管通连的,此后在房室管的背侧壁和腹侧壁的正中线上,心内膜组织增厚形成背、腹心内膜垫。
第6周时,背、腹两个心内膜垫相互靠拢愈合,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房室管。
15. A[解析]胎儿出生后,胎盘血液循环中断。
新生儿开始肺呼吸,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脐血管均废用,血液循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①脐静脉逐渐闭锁成为肝圆韧带;②左、右脐动脉逐渐闭锁成为脐侧韧带,仅近端保留为膀胱上动脉;③肝的静脉导管逐渐闭锁成为静脉韧带;④动脉导管逐渐闭锁成为动脉韧带;脐静脉闭锁,右心房内血液减少,压力降低;同时肺开始呼吸,大量血液流入左心房,左心房压力增高,使卵圆孔瓣紧贴卵圆孔,卵圆孔关闭。
16.C[解析]法洛四联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于肺动脉一侧,造成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膜部缺损,粗大的主动脉骑跨在室间隔膜部,肺动脉狭窄使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大,从而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大。
17.E[解析]房间隔缺损最常见为卵圆孔未闭。
18.BCD[解析]第4周末,心尖部组织的心室腔底壁向心室腔内凸形成室间隔肌部。
室间隔肌部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其游离缘凹陷与心内膜垫之间留下的一小孔为室间孔,借此孔,左右心室仍相通,直至第7周末。
人胚第7周末,心球的内膜组织增生形成一对相对生长的球嵴,彼此向对侧生长至融合,并向下延伸分别与室间隔肌部和心内膜垫组织融合封闭室间孔,形成室间隔膜部。
19. ACD[解析]在胚胎第7~8周时,心房增长迅速膨大,静脉窦右角并入右心房,形成右心房固有部(平滑部),原始右心房变为右心耳(粗糙部)。
静脉窦左角逐渐萎缩变小,其近端和远端分别形成冠状窦和左房斜静脉的根部。
原始左心房最初只有1条肺静脉汇入,此静脉分为左、右属支,再各分为2支。
后来,随着左心房的扩大,2条肺静脉根部及其属支逐渐被吸收并入左心房,演变形成左心房固有部(平滑部),原始的左心房变为左心耳(粗糙部)。
20. ABC[解析]静脉窦位于原始心房尾端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角,分别与同侧的总主静脉脐静脉和卵黄静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