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教案——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济法教案——不正当竞争行为

简案:
【课题】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
商业信誉的含义;
2、掌握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两种不正当竞争的种类,
并能运用它处理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养成运用法律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经营者进行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形式。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案情分析与处理。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

对本部分内容结合使用举例讲授法、分析法、学生练习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为新授课,“新”的原因在于:学生仅有最初的法律知识与意识,对此教师要进行一定讲解与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解,目的在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简化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
二、新授及课堂练习(约42分钟)
(一)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
金钱或者其他经济上的利益的行为。

2、包括两奖励所有购买者的附赠式有奖销售
种奖励奖励部分购买者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3、《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三种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特别注意
第一种: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售
第二种: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三种: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的。

4、教师分析讲解,多媒体演示:不下当有奖销售的种类、实质与危害
实质:是商业欺诈行为
危害:①、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②、破坏了公认的商业道德
③、错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巨奖销售)、促使企业不以质量
为重,粗制滥造低成本商品供应社会,破坏商业企业的公平
竞争秩序(推销质次价高商品)
5、【课堂应用】:举案例说明……案例:分析……
学生分析案情……
学生独立思考,多媒体演示:案情:……
(二)、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1.表现形式、危害性
行为主体:是经营者
方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
受损害主体:竞争对手
2、诋毁竞争对手最主要表现形式:(2种)
①.利用召开产品或新闻发布会、声明性公告以及发给用户的公开信等
形式,制造、散布有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虚假事实。

②.指使人员在公众中造谣并传播、散布竞争对手在经营商品方面存在的
问题,以使公众对该竞争者的商品丧失信赖,从而使自己取而代之,
达到获得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3、危害:→→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不正当影响消费者的商品选择权。

导致的
结果
削弱竞争对手对顾客的吸引力,争夺并扩大自己的市场。

4.【课堂应用】
教师分析讲解案情,学生参与:……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对案情进行分析,多媒体演示:
归纳总结,预习新内容:……
课后作业:
(1) 什么是有奖销售?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有哪些?
(2) 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表现形式有那几种?
(3) 请对下面所述案情进行分析说明。

某商场为促销新上市的“88”香皂,决定进行有奖销售,每售出8888块时进行抽奖一次,最高奖为8000元现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