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管理专业剖析

旅游管理专业剖析

河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河套大学人文学院
二O一一年六月
旅游管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
一、旅游管理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于1998年,是河套大学设置较早、特色鲜明的专业之一,经过13年的发展,本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2003年6月被学校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校级品牌专业。

该专业自从1998年招生至今已有十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27人,现在校生有122人。

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虽然河套大学历经三次大的院校合并,人文学院也经过了合并和调整,但旅游管理专业一直是人文学院最有活力的骨干专业之一,它为地区的经济建设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拥有一支整体素质高、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学历和教学水平以及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7人,老中青教师比例为1:6:10,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1%。

博士1人,硕士3人,在读硕士3人,现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五十余篇,还承担5项自治区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突出”,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素质与能力并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与实践课同时拓展,增强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不断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课堂
教学方面,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环节。

在学校近三年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中,本专业的几位青年教师多次获奖,表现出了较高的业务水平。

近几年,院内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确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标准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具有较强的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走校企合作之路。

旅游管理专业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校内实训不断线,校企合作贯始终,学生与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

多年来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内蒙古东方甘迪尔蒙古风情园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假日酒店、巴彦淖尔市宾馆、巴运旅行社、草原旅行社等,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深受实习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旅游管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背景
1.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旅游人次达1. 37亿,同时也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出游人次达1 亿。

国家旅游局负责人在中国旅游振兴发展高层研讨会上说,目前中国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2005年为6%,2010年达到7%,2015年达到8%,到2020年有望达到11%。

国家旅游局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19.02亿人次,增长11.1%;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1.3%;国内旅游收入1.02万亿元,增长16.4%。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内蒙古自治区在2009年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全区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1.35亿元,同比增长30.39%。

2010年2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工作会议在内蒙古饭店举行,会议提出2010年内蒙古旅游业总收入要达到720亿元,同比增长17.77%的目标。

2010年全区旅游工作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的统计,从数量上看,截至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

2006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34,854人,比上年数量大大增加,增幅达29.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61,129人,比上年增长17.1%,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3,725人,比上年增加44.8%。

内蒙古自治区在2006年才有9所旅游职业院校,2008年度全国20691家旅行社,新增加971家,同比增长4.92%。

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5万名左右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旅游高职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但我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

2006年末直接从业人员近800万;2010年末,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150万人。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135万人。

每年内蒙古仍需2万人补充到旅游行业中来,仅导游缺口就达到1万多人。

3.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以发放问卷的方式对2007级旅游管理班进行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有42%的毕业生选择的是民营(私有)企业;40%的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76%的学生选择了旅行社导游和酒店前厅接待等对口岗位,50%的学生是通过投递简历、求职者登记的方式应聘的,也有的同学是朋友介绍和家人推荐应聘工作的。

2004级旅游管理班胡猛现任包头新希望旅行社总经理,2005级旅游管理班孙海蒙2009年12月独立建立沈游网(网址: ),2010年1月成立辽宁国际商务旅行社太原街营业部,担任经理。

2006级旅游管理班郭佳燕于2009年参加鄂尔多斯市第二届“中餐宴会摆台”,获得第一名。

2007级旅游管理班徐艳菲于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级“中餐宴会摆台”大赛,获得三等奖。

充分说明本专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是相符合。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旅游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导游服务技能和旅行社
业务能力,具备一定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应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德育要求: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爱岗、敬业。

具有团队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突破陈规、大胆进取的创新意识。

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体魄。

基础知识:
1)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2)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旅行社管理和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

4)掌握国家旅游服务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

5)掌握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6)掌握旅游服务公关礼仪常识。

7)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学生毕业前应达到“国家英语应用能力B级”的水平。

8)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职业能力:
1)具有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2)掌握前厅、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有酒店管理能力。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酒店与旅游市
场分析、预测与决策的能力。

4)具有较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社交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写作能力。

6)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专业综合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2)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具有较强的协调和交际能力;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社团宣传和文化活动组织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毕业生可以胜任的技术岗位:
1)星级酒店的餐饮、客房等部门的服务员。

2)星级酒店的中基层管理人员。

3)旅行社导游服务人员。

4)旅行社计调、外联人员。

5)旅行社管理人员。

6)旅游景点的讲解员。

7)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