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二讲、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必然要先理解一些关键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一些重点句子蕴含的深刻内容。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呢?找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重点句子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弄懂了重点句子的意思,我们理解课文就会事半功倍。

对于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要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因为“词不离句,句也不离词”,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梅花魂》里的句子“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中的“慈祥”和“大发脾气”,这是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但却透过平时非常慈祥,而此时因为“我”玷污了墨梅图,外祖父非常生气,从而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这就为后面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精神的赞颂打下了基础。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句子的深层含义一定是和这个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相联系的,也就是和上下文有关。

我们仔细去揣摸上下文,就能理解关键句子的意思。

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的重点句子“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我们就要联系上文,因为之前父亲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然后作者介绍了自己所经历的几件事,说明了人生中遇到“挫折“时,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就能解决困惑。

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小学的文章大部分都会出现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形象。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仔细体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从而领悟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气这个句子,我们联系生活中见到的雹子,可想是非常密集,速度很快,从而感受到五位壮士的坚强勇敢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进而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

99枚“金牌”一天上午,邮政银行给儿童医院送来一笔数额巨大的捐款。

这是波兰的一家儿童医院,因救治了许多白血病患儿而闻名。

可就在这家医院,仍有不少患儿的家庭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而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家长们悲痛欲绝。

现在,有了这笔捐款,许多白血病患儿的生命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阳光!这笔捐款启用后,几位得到救助的儿童家长开始寻找那位好心人。

可是,儿童医院没有捐助者的任何信息。

而此时,某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正在批评一个叫杰德捷泽扎克的女运动员,说她把自己在雅典奥运会获得的女子200米蝶泳金牌拍卖了,得到了一笔巨款,过起了富足奢侈的生活。

那枚金牌是波兰在游泳项目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一年后,经过多方打听,院长终于找到了捐助者杰德捷泽扎克,于是邀请她到了儿童医院。

接受救助的孩子们都来感谢他们的恩人。

杰德捷泽扎克和孩子们幸福地说着、笑着……就在杰德捷泽扎克准备离开时,媒体记者蜂拥而至。

面对记者,杰德捷泽扎克微笑着打开身边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装着99枚“金牌”。

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金牌“,是接受救助的孩子们亲手用纸做的。

杰德捷泽扎克拿起一枚“金牌”挂在脖子上。

她眼含热泪,激动地说:“这99枚'金牌'代表了儿童医院所有白血病孩子的心!它们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牌,!”(有删改,作者:程立祥)1.“蜂拥而至”的意思是,通过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2.“它们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牌'!”这句话的含义是()A.因为这99枚“金牌”代表了儿童医院所有白血病孩子的心,表达了这些孩子对她的感恩之情。

B.这些金牌虽然是纸做的,但是能够卖世界上最高的价钱。

C.做这些金牌的纸属于特殊材料,是古董,可以收藏。

【答題指导】要理解第2题中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前文对这99枚“金牌”的来历去思考,因为这些“金牌“是接受救助的孩子们亲手用纸做的,表达了孩子们对杰德捷泽扎克的爱和感恩之情,说这些“金牌”贵重是指它们饱含了孩子们的感情。

【答案】1.形容很多人一起拥上前去人,扎克的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记者来采访她杰德捷泽2.A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他治理淮河之前。

当时妻子涂山氏正在院里推磨。

大禹觉得妻子发胖了,再一瞅,不对,她挺着大肚子,肯定是怀孕了。

大禹百感交集,一方面高兴,自己要当爹了;一方面心酸,妻子挺着大肚子还要干活儿;一方面愧疚,自己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

大禹真想下马去帮她,但转念一想,不能,东南边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还深受洪水之苦呢,于是就策马扬鞭飞驰而去。

大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是在疏通淮河时。

他老远就瞧见涂山氏坐在门口,正在给怀里的孩子喂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真想走上前去抱抱儿子,亲他一口,问问妻子给孩子起名字了没有。

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三门峡荒山野岭里孤儿们哭爹喊娘的声音,他想,自己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也是儿子,应该先救他们才是。

于是,他一扭头,又策马向西北奔去。

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是在治理好三门峡后。

他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张望,似乎在等待他的归来,儿子小夏启在地上爬着玩儿。

大禹心里一阵抽搐,两行热泪滚落到马鬃毛上,白龙马摇了摇头,甩了甩鬃毛。

这时,大禹眼前又出现了荆州地区许多老百姓在哭喊亲人的景象。

大禹为了让那里的老百姓早享天伦之乐,只好紧闭双眼,弯腰伏在马背上,白龙马腾起四蹄又跃过了自己的家门。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感动了老百姓,人们都踊跃参加治水工程,大禹带领治水大军相继疏通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汉水、颍水等几百条河流。

1.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大禹此时在想什么。

2.有人认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是一个冷血动物。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参考答案1.我感受到大禹心里想着劳苦大众,舍小家顾大家。

大禹此时很想问候老母亲,抱抱儿子,享受天伦之乐,但又放不下荆州地区受灾的百姓。

2.他也爱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

但为了治水大业,他抛小家,为大家,是个无私奉斌的人。

2.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包利民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免子。

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

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

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

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

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

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

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记都被大雪所埋没。

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

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人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漫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超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

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

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续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

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

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

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

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选自《联谊报》,有改动)1.第①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什么作用?2.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故事情节:突遇暴雪→ →发现黑点→→ 发现村庄人物心理:→焦急万分→→失望之极→放下心来3.结合全文,请你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4.文段⑦中,“水井”一词语义双关,请你结合语境,写出“水井”一词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5.文中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领悟了怎样的道理?你是如何体会这个道理的?1.环境描写。

渲染当时大雪封山的恶劣环境,烘托“我”和弟弟紧张恐惧的心情。

2.雪地迷路看到水井满心恐慌精神一振3.“大雪”既指自然界的雪,也虚指人生的困难,“封”字将人心化抽象为具体,这个标题点明主旨,写出困难掩藏、阻挡不了希望。

4.浅层含义:水井;深层含义:希望、方向。

5.如果人的内心充满希望,那么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锁不住内心的热情,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体会略。

3.长衫老者冯骥才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

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

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

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

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

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

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gūlu)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

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

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

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

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

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

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