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⒈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⒉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⒈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⑴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6分)(任选其中....6.句.)①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②怒而飞,。
(《北冥有鱼》)③,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⑥,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⑦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 ⑧,更着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⑵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颔联和颈联(4分)。
,。
,。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9分)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雾霭.()yū回()出轧.()(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应改正为(2分)(3)“如丝如缕”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2分)(4)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3.运用你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4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保尔从一名贫苦人家的孩子最终称为无产阶级战士,用生命完成小说《》。
(2)《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也被称为“”。
4. 综合性学习(12分)“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八(1)班开展以“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4分)材料:【A】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大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
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B】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共同进步和双向交流。
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①【A】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就“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3分)(3)6月3日上午,学生会主席邀请你们班的杨老师第二天下午两点到学校第一会议室参加“以和为贵”的座谈会,但杨老师不在,学生会主席请你代为转告。
当天下午,你该怎样对杨老师说呢?(5分)二、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15分)【一】【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日:“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有删改)【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4分)(1)选贤与.能(2)女有归.(3)及.为相(4)上常临.镜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译文:7.下列加点的“之”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子之不知鱼之.乐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其此之.谓乎D.何不逐之.8.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4分)【二】蚂蚁搬家(18分)陈胜展①记得小时候,爱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只有好奇。
②夏天,几个光屁股孩子,从河里洗澡出来,奔向村边的那棵皂角树,追逐嬉戏时,不知谁叫一声:蚂蚁搬家喽!同伴们便会凑在一起,头碰着头看蚂蚁搬家。
③一群群蚂蚁从一条大树根的“老窝”中涌出,奔向青石下的“新家”,距离不过几步,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
我们看得手痒,用细小的树枝拨掉它们的东西,看它们急得团团转,我们真开心。
这时,又过来几只蚂蚁和它们碰碰头,帮它们把东西托起。
看这一招没有难住它们,我的一个同伴在它们“新家”旁刻了一道“小沟”,灌上水,就像古代的护城河。
见蚂蚁找不到路着急的样子,我们便欢快地奔向大河,尽情戏水。
④孩提时代,蚂蚁搬东西,我们夺东西,我们挖沟,它们填沟,我们和蚂蚁之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故事。
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光屁股到穿上了开裆裤,从穿开裆裤又到换上了学生服。
⑤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写了篇《蚂蚁搬家》,记得我用现在想起来很幼稚的语言写道:“蚂蚁真勇敢,也是大力士;蚂蚁真勤劳,从早到晚都在做工……它的缺点:不够聪明,每次斗法,它们总失败;明明是直线,可走得弯弯曲曲,不够快捷。
“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评语是:“生动有趣,要多看它的优点,做一个像蚂蚁一样勤劳朴实的人。
”⑥老师的这句话,伴我走出家乡,又返回家乡。
不同的是,脱去了学生服的我,由当年的那个光屁股孩子,变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
⑦一天下午,天阴阴的,我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家乡的那棵皂角树下。
想是不是还能再看到蚂蚁搬家,没有怀古的凝重,更没有那份赋闲之心,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
⑧儿子伸手去捉蚂蚁的一刹那,我又重新注意它们:又一次搬家,肯定不是当年的那些蚂蚁,可为什么还是那种队形?还是弯弯曲曲的路线?忽的,我有了新的发现:它们仍然勤劳,而且聪明,它们能交替着把“巨物”搬走;仍然匆忙,却很懂得规则,各行其道,忙而不乱;还是那样坚强,却不失团结意识和友善之情,劳作中也不忘时不时用触角打个招呼。
一个“巨物”的搬运,会有上百只蚂蚁参与,不管前后左右,都能往一个方向合力,全然没有阻隔视线的感觉。
⑨我在静静地看着、想着,不幸发生了。
儿子用小手捏起蚂蚁正在搬的大虫子,几十只蚂蚁紧抱着那只虫子,在空中也不肯撒手,落到地上后,很快又开始了它们艰难的搬运。
⑩儿子一直在笑,我却笑不出来,陡生出一种对蚂蚁深深的愧疚。
这愧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无知对它们的伤害,更有我对它们心存偏见的反思。
⑪穿学生服的那段时光,看蚂蚁搬家,觉得蚂蚁笨:目光太短浅、择路多失误、计划太仓促。
今天,再看看这些蚂蚁,豁然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对它们来说,搬家是它们和自然抗争的方法,也许就像现代人雨天在屋、晴天晒太阳一样普通而必要。
家是它们行路的最终目标,不管多周折,在风雨来临之时,都能胜利走向目标。
⑫再看人生,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稚,到“朝暮烦恼上心头”的成熟,再世事沧桑,心如止水”的老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与蚁路行程一样,坎坎坷坷、行行止止。
像是穿越在时空的坐标系中,先是找到自己定位的那一点,然后像蚂蚁一样去拼力移动那一点,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点连成的线就叫人生轨迹,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如蚁路般弯弯曲曲。
可喜的是,蚂蚁行路无论多么曲折,始终能够奔向自己定位的那一点。
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
⑬路,在脚下;家,在前面……9.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4分)10.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4分)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看蚂蚁搬家,是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做的一件乐事。
B.“我”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后,都爱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
C.“我”对蚂蚁的看法是变化的,由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敬佩。
D.人生从少年的幼稚,到长大后的成熟,再到“心如止水”的老成,不是一帆风顺的。
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
12.请结合文章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链接材料】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
由于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因此外界空气的湿度变化对蚂蚁的活动有影响。
(1)蚂蚁为什么搬家?(3分)(2)联系实际说说蚂蚁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行行止止。
(3分)【三】幸福的鸡蛋(22分)张亚凌①小时候,在乡下,鸡蛋是极稀罕的东西。
我们家的鸡蛋就被母亲高高地放在木板上的瓷坛里。
②家里没人时,我常常踩着大凳子,颜悠悠地从高高的木板上搬下那个瓷坛子。
打开,蛋们正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睡觉呢。
椭圆的,白生生的。
轻轻推一下坛子,蛋们醒了,我好像听见了它们脆脆的笑声,就像母鸡骄做的咯咯声。
③于是我就摇一下,再摇一下……欢喜生动起来了,“嘿嘿,嘿嘿”,笑声就在我的脸上绘了朵花。
④好几次,母亲揪着我的小耳朵吓唬我,不要乱搬坛子,鸡蛋撞破了咋办?撞破了就把咱屋里的油盐酱醋撞没了,就把你的花衣服撞没了。
⑤我吐吐舌头,乖乖地把坛子放回木板上。
⑥鸡蛋攒到一定数量,母亲就把它们放进塞满麦秸的篮子里,拎到镇上卖,卖的钱就买油盐酱醋,买针线篓里需要添置的东西。
攒的钱多了,就买布料准备过年的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