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巷道硬化施工组织设计

巷道硬化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三、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四、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五、施工安全措施计划;
六、文明施工措施;
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
八、冬季和雨季施工方案;
九、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十、现场组织管理机构;
十一、材料计划和劳动力计划;
十二、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承诺;十三、工期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本工程工期目标:。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精心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科学调度资源,合理安排施工,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

2、编制原则
2.1 方案优化原则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

在施工方案的编制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综合比选,从而选定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案。

2.2 安全第一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必须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3 优质高效原则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

根据我们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承诺的质量目标,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
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确保工期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的、可行的、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搞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特别要抓住重点控制工序和部位,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要求。

2.5 科学配置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在施工组织上,科学配置施工要素,选派有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财、物及设备的科学合理配置。

2.6 合理布局原则
从合理利用临时占地、便于施工、搞好环保、实施文明施工等多角度出发,合理调配工程材料进场的行进路线。

合理规划办公场所、宿舍、材料堆置以及机械停置的空间布局。

二、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旧路路基经过多年的运营,沉降已趋于稳定,但路面破损引起的水破坏等原因,造成部分路基压实度不足,拆除后必须对压
实度不足部分进行处理,处理后压实度按重型压实标准。

1、新建道路路基施工方案
1.1 旧路拆除
因本工程为挖除后重建,故路基挖方基本为挖除原道路结构层。

旧路结构层拆除采用液压破碎锤进行破碎,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拆除人行道及附属设施时采用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1.2 路基挖方
1.2.1 本工程旧路破除主要采用机械开挖及油锤破除两种方式进行。

1.2.2 路基土方开挖时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法:采用铲车与运输车相结合的方式运输土方。

1.2.3 路基开工前,考虑排水系统的布设,防止在施工中线路外的水流入线路内,并将线路内的水(包括地面积水、雨水、地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2.4 对设计中拟定的纵横向排水系统,要随着路基的开挖,适时组织施工,保证雨季不积水,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1.2.5 路槽达到设计标高后,用平地机整平,刮出路拱,并预留压实量,最后用压路压实,检查压实度。

1.2.6 对于填挖交界处按设计要求挖台阶。

1.3 加宽路基处理
在开挖时应用铁镐进行开凿,保留坚硬的路基,去除疏松的渣料和附粘在其表面的土块、杂物。

开凿后使原有基层应形成新鲜凿开表面并挖成台阶状,以利新旧基层的搭接。

对于直接加铺段的中央分隔带,去除疏松的渣料和附粘在其表面的土块、杂物后,按设计路面结构分层铺筑,由于工作宽度较小采用人工手持式施工机具填筑。

2 施工质量控制
(1)现场施工员必须认真作好施工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详细记录每块板的具体位置,错台或下沉高度,钻孔位置。

b认真填写压浆记录。

由项目部派专门技术人员对每台压浆机进行全程监控。

压浆材料的配合比必须准确,并对每个孔的孔号、孔深、稳定压力、最大压力、始压时间、终压时间、稳压时间、压浆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根据记录,每天整理出当天灌浆面
积和用料数量(含人工、材料、机械等),以便进行经济分析。

c定期制作灰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准确掌握开放交通所需的最短时间。

(2)压浆必须按照一定顺序进行,一般应先压横缝两侧的孔,再压其它孔,依次向前推移。

压浆时对每个孔位的压力和时间应严格把握,压力必须达到,必须稳定。

(3)若孔段单位吸浆量远大于理论估算值,分析查明原因后再作相应处理。

(4)试验人员必须深入工地,对压浆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检。

(5)灰浆强度达到7d后,用斯太尔运输车及贝克曼梁复测压浆板的回弹弯沉值,当接缝两侧弯沉差超过0.06mm时,应重新补灌,直至合格为止。

2.1.7检测及监测
(1)在灌浆前、灌浆后7天均应对路基路面状况进行检测及试验对比。

(2)检测及实验项目有:弯沉检测及地雷达无损检测,并配合少量钻孔抽芯在不同深度取样进行相关土工实验及抗压强度测试,并与处理前的检测资料进行对比。

(3)施工过程中对老路面的抬升变形状况进行监测,以配合控制灌浆压力、孔深、施工工艺等。

(4)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记录。

采用钻孔抽芯法抽检的比例不应小于2%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数值。

(5)根据检测满足设计要求(板块脱空部分被完全填充,基层胶结密实,相邻板间弯沉小于O.06mm)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2.2 裂缝的处理
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采取扩缝灌浆;对大于3mm,小于15mm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照面进行补缝。

对宽度大于15mm
的严重裂缝,采取全深度补块(集料嵌锁法)。

2.3 板边、板角的处理
板角断裂应按照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纵向最小切割宽度0.5m,最大为1.0米;横向最小为0.5m,最大到道路中央。

不得切割破损板块,不得切割时对相邻板块造成额外损环。

切缝后,凿除损坏部分时要凿成规则垂直面。

对原有钢筋不得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部保留至少也要保留20~30cm的钢筋头,且必须长短交错。

若基层出现松散情况则应全部挖除松散基层后,用C15混凝土做基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