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渗水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工程渗水处理施工方案

隧道渗水处理方案
1、隧道防水设计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四册》中的S5-7-3XX隧道衬砌防排水设计图, XX隧道衬砌防排水如下:
(1)洞内行车道路面底侧路缘带下设纵向Φ25cmΩ型边水沟,路面底两侧设30×40cm 矩形暗沟,水沟纵向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

(2)洞内边水沟纵向每隔25m设沉砂井一处,路面底两侧暗沟没50m设检修井一处。

(3)环向排水盲管采用φ50软式透水管,透水管外包一层土工布将其覆盖住,正常段每道一根,设置间距为:Ⅴ级围堰段按5m一道设计,Ⅳ、Ⅲ级围堰段按10m一道设计。

(4)隧道边墙底纵向盲沟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单侧打孔),横向排水管采用Φ100HDPE双壁波纹管(不打孔);两侧墙脚纵向排水管全隧道埋设,纵坡与隧道坡道相同;横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与横向透水盲沟一致,有集中出水点或水量大的路段要加密设置;横向排水管横向坡度不小于3%,地下水通过纵向、横向排水管汇入路面底排水沟排出洞外,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连接,接头处应外缠无纺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靠近环向盲沟,以便横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流入纵向排水沟;砼路面下设置MF7塑料盲沟,设置间距与环向排水盲沟一致,施工时采取措施对横向排水管及横向盲沟进行防护,防止施工时引起横向引水管及盲沟破损。

(5)在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之间设置防水层,防水层由1.2mm厚EVA防水板和300g/m2无纺土工布合成。

(6)二次衬砌施工缝设背贴式止水带+橡胶遇水膨胀止水带,衬砌变形缝设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7)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不低于S8。

图2.1-1 主洞衬砌和中隔墙防排水设计图
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四册》中的S5-7-4,XX隧道衬砌施工缝、变形缝防水设计如下:
(1)变形缝一般在明暗交界处、衬砌类型变化处级软硬地层明显分界处设置,环向施工缝按每10m设一道计,变形缝可兼做施工缝。

(2)纵向施工缝防水要求与环向施工缝一致,即内侧设外贴式止水带,衬砌中部设膨胀
止水带。

图2.1-2 衬砌施工缝、变形缝防水设计图
图2.1-3 纵向施工缝详图
图2.1-4 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材料表
2、隧道渗水产生原因分析
隧道渗水从中隔墙基础与二衬之间的施工缝渗出,见下图:
图2.2-1 隧道渗水位置图
我部分析渗水的原因,可能因为防水板与中隔墙面粘贴不够紧密,但二衬混凝土的挤压使防水板紧压在纵向排水管上,而且纵向排水管太凹与二衬混凝土内,造成顺着中隔墙下来的水没有有效的流进纵向排水管,就一直顺着中隔墙留到中隔墙与二衬搭接位置的缝隙渗透到二衬
混凝土表面。

3、隧道渗水处理方案
我部经过现场勘查和渗水原因分析、研究后决定渗水处理原则为“引”和“排”结合处理,渗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图2.3-1 隧道渗水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说明如下:
(1)、在两板二衬间施工缝凿孔
由于渗水位置基本位于两板二衬见施工缝两侧,为了将渗水集中排至排水沟,要先把渗水集中起来,在两板二衬间施工缝凿孔,用φ5cm 钻杆钻孔,在渗水比较严重部位加密凿孔,防止水从其他薄弱的部位渗出。

(2)、在中隔墙与二衬之间施工缝刻槽
在中隔墙与二衬之间施工缝刻槽,槽宽度×深度=5cm ×5cm ,槽长度根据渗水范围现场确定。

为了保证槽线条的美观,在刻槽前先找到中隔墙与二衬之间施工缝,然后用墨线弹好直线,用手提式砂轮机刻槽。

为了减少砂轮机磨损,先对要刻槽的位置用水湿润,在刻槽过程中不断在两板二衬间施工缝凿孔
在中隔墙与二衬之间施工缝刻槽 在刻槽内埋设纵向排水管 往刻槽内抹水玻璃水泥浆 压实水泥浆后自然养护 拌制水玻璃水泥浆 用PVC 管将水引至排水沟
在刻槽的位置浇水。

(3)、在刻槽内埋设纵向排水管
刻槽完成后,可进行埋设纵向排水管。

为了更好将缝内的渗水排走,纵向排水管采用PVC 电缆槽,电缆槽尺寸为宽度×深度=2.4cm×1.4cm,开口向里。

图2.3-2 PVC电线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