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浅谈容器苗的培育技术
摘要:容器育苗是利用容器装上营养土进行培育苗木的技术。
优点是节约种子,可以大量培育,不受造林季节的影响限制以及造林成活率高等特点,但是这种方法成本高,技术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用于裸根造林不易成活的树种。
关键词:容器营养育苗技术
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实施,全国各地的造林面积逐年增加,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容器苗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技术,是指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内培育苗木,具有提高苗木质量,节约圃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单位面积产苗量等诸多优点。
是半干旱地区发展种苗产业首选技术措施之一。
尤其是对于常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更好。
但是近年来,各地容器苗的培育方法,普遍是采用幼苗移植法(即:将一年生裸根苗植入容器袋内,第二年或第三年再出圃),这种方法使苗木经历了两次缓苗期,且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实度不是很好,再加上雨水不充足,严重影响成活率。
与幼苗移植法相比,直接播种法具有更多优点,如:起苗、包装、运输时不伤根,苗木活力强;由于是带原土栽植,根系不受损伤,不窝根,对造林地适应能力强,所以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既延长了造林时间,又提高了成活率。
一、苗床准备
1、整地:采取随翻随耙平整和随镇压的方式进行整地,整地时间在每年秋季为最佳。
整地深度30―40cm,干旱地区采取早耙、早压、多耕多压,耙压结合,使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达到蓄水保墒状态。
2、置床: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整齐紧密地摆放在苗床上。
苗床一般宽 1m,长度视环境条件而定。
将容器埋入苗床以下 6cm ~10cm,容器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沙土填充,苗床的边缘用土或者塑料布
围好。
二、容器和培养基的选择。
1、容器的选择;育苗容器种类很多,形状、大小、制作材料也多种多样,可根据树种、育苗期限、育苗方法、苗木规格等不同要求进行选择。
容器的形状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等。
为了避免根系在容器中盘旋成团和定植后根系伸展困难,采取的防治措施有:①在容器内壁上制作引导根系生长的突起棱,当根系长至容器壁时,沿突起棱向下生长而不会在容器内盘旋;②在容器内壁上涂碳酸铜,当苗木根系接触到重金属离子时,会停止生长,防止根系盘旋,造林后脱离碳酸铜的苗木根系又会继续生长,形成发达根系,但是碳酸铜会污染环境;③容器制作时,在容器壁上留下边缝,当苗木侧根系长到边缝接触到空气时根尖停止生长,留下具有活力的根尖,同时又促进形成更多须根,不会形成盘旋根,造林后根尖又继续生长,林木会发展成发达根系,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防止根系盘旋的方法。
2、培养基(营养土)的配制:培养基是装在容器内供育苗的材料,又称营养土或基质,它是容器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培养基必须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营养土要选择质地松软、含盐分低的土壤,这种土壤具有通气、保持水分、保肥性高的特点。
针叶树PH值要在5-7之间。
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空隙度,有适当的离子交换能力,不带杂草和虫子,并且进行消毒,营养土的选择来源要丰富,价格适中。
目前多数地区采用天然土壤加腐殖质(或腐熟有机肥)和化肥配置而成,一般天然土壤占50-60%,腐殖质(或腐熟有机肥)占47-37%,过磷酸钙占3%为宜。
配置营养土的材料主要有蛭石、泥炭、珍珠岩、森林腐殖土、沙土、腐熟的堆肥、马粪、羊粪以及过磷酸钙等。
材料的选择与配比要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材料来源、性质而定。
营养土要本着“省时、省力,和就近取料”的原则,选择质轻、透水、透气性能好,保肥能力强的营养土,如腐殖土(保持水量大,质轻,疏松,透气,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松针土、猪羊粪,还有少量过氧酸钙肥料(养分含量高,持水能力强)。
配制方法:用腐殖质土20-30%和松针土50-60%,混合与10-20%猪羊粪,另外每5
立方米土加15千克氮肥、18千克磷肥、20千克过氧酸钙肥料。
营养土一定要充分拌匀,肥料要碾碎过筛,要充分发酵。
混拌营养土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如果采用机械混拌营养土,设备在使用前可用2%的福尔马林溶液消毒。
不同树种苗木生长要求不同的酸碱度范围,一般针叶树要求pH4.5-5.5,阔叶树要求pH5.7-6.5。
培育松树、栎类容器苗时应接种菌根菌。
3、营养土的消毒:营养土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因为土样中病菌很多,会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所以要用药剂进行营养土消毒,常用的药剂如下:五氯硝基苯混合液,退菌特,硫酸亚铁。
用2―3%的硫酸亚铁溶液,3.5―4%kg/m2均匀地浇洒在土壤中,控制土壤酸碱度;用辛硫磷2―3g/m2,混锯沫配成混合制成颗料剂,撤在土壤中,或用敌百虫和呋喃丹两种混合颗粒剂5g/m2配成毒土施入土壤中,控制地下害虫。
三、播种
育苗必须采用良种,种子品质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的种子。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和消毒。
容器装满培养基后,应按品字形排列成行,摆放容器的地方最好与地面隔开,置于用木材、竹材、塑料、或铁制成的框架上。
每个容器播入2-3粒种子,播在容器中央,播后覆细土或珍珠岩,覆土厚度为种子短径的1-3倍,微粒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覆土后要立即浇水。
四、抚育管理
1、浇水: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后第一次浇水要充分,出苗期和幼苗期多次、适量、勤浇,保持培养基适当湿润;速生期要量多次少,在培养基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
出圃前一般要停止灌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但干旱地区出圃前一定要浇水。
2、施肥:当种子发芽出土,种壳多数脱落时,开始进行追肥。
将含有一定比例氮、磷、钾养分的混合肥料,用1:200―1:300的浓度配置成水溶液,进行喷施,严禁干施化肥,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根外追氮肥浓度为0.1%―0.2%。
追肥时间、次数、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根据树种来定,一般针叶树
出现初生叶,阔叶树出现针叶,进入速生期前开始施肥。
根据苗木各发育时期的要求,不断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和施肥用量,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停止使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3、病虫害的防治:容器苗一般很少发生虫害,但要注意防治病害,特别是灰霉,要及时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并适当使用杀菌剂。
在温室内培育松、杉类容器苗时,最容易发生猝倒病,应在配置培养基时混用蛭石,并加入杀菌剂;或在种子萌发后,将容器苗从温室移到荫棚内。
4、间苗:种壳脱落,幼苗出齐后1周左右,间除过多的苗木,最后每个容器中保留1株苗。
5、出圃:容器苗的出圃标准,主要不是根据苗木高度而是要求充分形成根系团。
凡是末形成根系团的,苗木长势衰弱的,有根腐现象的,都不能出圃。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