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基因诊断试剂盒
16
国内对不同亚型感染致病性研 究近况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赵健等对1715例患者研 究表明:在高危型中,致癌性最强的是16型, 其次是33和31型。(十五攻关资助项目)。
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行的591例研究中,发 现多重感染患者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 单一感染者,对放疗敏感性差,无进展生存期 和带瘤生存期比单一感染者明显缩短。
型)。其中超过35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生殖器官,约30种及肿瘤有关。
1)低危型: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性病(HPV 6、11、42) ; 2)高危型: 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HPV 16、 18、 31、 33、35、 39 、45、 51、 52、 53、56、 58、59、 66及 68);
--- 99.7%的宫颈癌患者都能发现高危型HPV感染。
7
二、HPV的生物学研究
8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
双链DNA无包膜病毒 环状DNA,约8Kb; 病毒颗粒直径为50~55nm; 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
翻译。
HPV病毒电镜图
9
型别及分布
型别:已发现100多种不同的亚型(如果DNA序列同源性小于90%,则定为新的亚
14
HPV基因结构
按功能可分为早期区(E区)、晚期区 (L区)和非编码区 ( LCR)三个区域。
E区分为E1~E7开放阅读框架,主要编码 及病毒复制、转录、调控和细胞转化有关的 蛋白( HPV无E3)。
L区分L1和L2,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 次要衣壳蛋白。
LCR是E区与L区间-6.4~1.0Kb的DNA片 段,可负责转录和复制的调控
15
HPV的致癌机理
HPV以游离态感染上皮细胞后,可以持续存在于染色体外,不引起 任何病变,或引起良性病变和低度病变,如尖锐湿疣或轻度不典型 增生等。而癌变则及病毒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密切相关。 高危型HPV DNA链通常在E1或E2的开放读码框内断裂,使HPV DNA 整合入染色体脆弱区。E6和E7具有促进和维持整合状态的功能。 HPV E6蛋白间接抑制 p53活性,阻碍细胞对DNA损伤的反应。(负 向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HPV E7蛋白与pRb结合后使其功能失活,改变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
%, 所有亚型检出次数为226。
2. 本表统计数据由WHO深圳项目提供,HPV分型基因检测试剂由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提供。
13
浙江12000例HPV检测初步结果
分型情况:16型占26%左右,其他依次 为58、33、52、45、18。及其他地区的 统计有明显差异。 高危人群阳性率在30%左右,普通人群 在11%左右。 温州地区丽水地区阳性率明显高于省内 其他地区。 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最常见的高危型
53%
HPV16
(HPV16、18、31、
33、45、58 )
宫颈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欧州2000年资料)
12
深 圳 不 同 HPV 亚 型 的 检 出 频 率 统 计 (WHO项目)
注:1.本表统计样本数为1153例,其中阳性样本数为119例; 由于检测样本中存在复合感染,故亚型的检出频率=(该亚型的检出次数 / 所有亚型的检出次数)×100
HPV基因诊断试剂盒
一、宫颈癌的概述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二、HPV的生物学研究 三、宫颈癌的早期筛查 四、宫颈病变的治疗
2
一、宫颈癌的概述及其病因学研究进展
3
宫颈癌--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据世界范围内统计,每年大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 病例的5%,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3.15 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 ,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
宫颈病变 湿疣,CIN I CIN, CIN CIN CIN CIN I CIN I 正常宫颈上皮 尖锐湿疣 鲍温样丘疹病 VIN VaIN 鳞癌 外阴乳头状瘤
11
HPV在欧洲的常见分型和感染率
H3P%V33 6%
HPV31
1 4 % Other
9%
HPV45
15%
HPV1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常见的低危型
(HPV6、11)
17
HPV感染途径及危险因素
随着筛查制度的建立,世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我国由 70年代的10.28/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3.25/10万,但在高发病区,死亡率仍高居不 下。
地区 世界 中国 北京 上海 山西阳城
死亡率 (/10万) 8.00 3.25 2.54 3.8 36.00
4
患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发病年龄提前到45岁),发病史缩短。如吉林省在80年代统计宫颈癌 患者中小于35岁的妇女占4.8%,而2000年已经占到34.1%
分布:有些亚型和地区、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HPV45在非洲西部很常见,HPV39和59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常见,HPV52,58在中国常见。 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以HPV16(占51%),在腺癌和腺鳞癌中HPV18分别占56%和39%。
10
表 HPV型别及宫颈病变
常见HPV型别 6,11 16 18 30,40,58,69 31,33,35,39 45,51,52,56 42,43,44 53 54 55 59 61,62,64,67 66 70
5
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 行为危险因素:如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营养不良及性混乱等; ❖ 生物学因素:如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各种微生物的感染。 ❖ 目前仅有少量研究表明宫颈癌可能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6
宫颈癌的生物学病因研究进展 :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一位意大利医生Regoni Stern最早提出结婚及
否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60-70年代,人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是HSV,HCMV等病原体; *1974年zur Hausen首次提出HPV感染与宫颈肿瘤有密切关系; *1977年Laverty在电镜中观察到宫颈癌活检组织中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颗粒; *1995年IARC专题讨论会: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