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规范》要点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规范》要点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诊治规范》要点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PE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酶分泌不足或胰酶分泌不同步,而导致患者出现营养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

1 发病机制和病因
PEI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1)胰腺实质功能衰退或损伤,胰酶合成能力下降;
(2)胰管阻塞,胰液流出受阻;
(3)分泌反馈失衡,对胰酶生成的刺激减弱。

由(1)和(2)导致的为原发性PEI,由(3)导致的为继发性PEI。

PEI的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胰腺炎(CP)、急性胰腺炎(AP)、胃切除术后、肠切除术后、胰腺切除术后、囊性纤维化、胰腺癌、乳糜泻和糖尿病等(表1)。

2 临床表现
PEI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体重减轻、脂肪泻、营养不良等。

3 辅助检查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

直接试验是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的金标准,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超过90%。

此方法用胰泌素直接刺激胰腺分泌后,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胰管插管或十二指肠插管,收集胰液,了解其外分泌状态,但因成本高昂、属侵入性检查,临床开展受限。

间接试验包
括粪便脂肪检测、粪便弹性蛋白酶-1(FE-1)测定、13C-混合三酰甘油呼气试验(13C-MTG-BT)、尿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BT-PABA)试验等,间接试验成本相对低廉,易于操作,但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不足。

4 诊断
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可协助诊PEI,但由于我国开展相关检测的单位较少,一般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基础疾病、营养状况等综合评估判断。

对于怀疑PEI的患者,亦可采用试验性胰酶替代治疗 (PERT)4~6 周,如症状改善,可拟诊PEI(图 2)。

5 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预防并消除PEI导致的营养不良及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治疗上以早期、及时、长期治疗为原则,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祛除病因、生活饮食调节、PERT和辅助用药等。

5.1 病因治疗
主要包括针对CP的内镜微创治疗、体外震波碎石和外科手术,针对AP的药物和外科治疗,针对胰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继发性PEI应注重原发病的治疗。

原发病经过有效治疗后可以部分改善胰腺外分泌功能。

5.2 生活调节及微量元素补充
胰腺炎患者应戒烟、忌酒。

少食多餐,每天至少进食一餐正常脂肪饮食,在饮食期间同步服用胰酶制剂。

患者应每年监测一
次维生素水平,按需补充。

对于合并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5.3 胰酶替代治疗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PEI,胰酶替代治疗(PERT)均是首选治疗方法。

PERT的作用是通过在进食时补充胰酶,以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有利于改善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纠正营养不良。

5.3.1 PERT指征
临床确诊或疑诊PEI,即可行PERT。

5.3.2 胰酶制剂
我国目前使用的胰酶制剂有胰酶肠溶胶囊(得每通)、米曲菌胰酶片(慷彼申)等。

5.3.3 用法用量
推荐PEI患者餐中服用胰酶制剂,效果优于餐前或餐后服用。

胰酶制剂用量主要取决于其所含的脂肪酶量,成人推荐初始剂量为25 000~40 000IU脂肪酶/餐(40 000IU/正餐,20 000IU小食 ) 如疗效不佳,可依个体增加剂量,最大剂量可用至75 000~80 000IU脂肪酶/餐。

5.3.4 疗效评估
评估指标主要为消化不良症状(脂肪泻、体重减轻、腹胀)以及营养状况的改善。

5.3.5 并发症
PERT的不良反应少见且多数较轻,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胃肠胀气、痛性痉挛、便秘和腹泻等。

5.4 辅助用药
抑酸剂可提供更有利于发挥高效率酶功能的十二指肠环境。

因此对于足量PERT后仍未改善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抑酸药物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