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试卷
一、革选题(每小题1 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 最为相似。

A. 信息论B .摹仿论
C .意志论
D .反映论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

A .反映论
B .信息论
C .意志论
D .语言论
3.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 文本。

A .象征型
B .表现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
B .表象性
C .表情性
D .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
B .高尔基
C 巴赫金
D .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 .独创性
B .指意性
C 感染性
D .历史性
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 的自觉运用。

A .人物活动
B .语言符号
C 具体形象.
D .叙述场景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 母语B .书面语
C .口语
D .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
B .商业运作
C .个人创造
D .历史演绎
10.( )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
B .消遣娱乐型
C .理性认知型
D .道德教化型
二、多选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
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

A .作品
B .艺术家
C .语言
D .情感
E .符号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 .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 .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 .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 .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 。

A .语音层
B .文法层
C 意蕴层
D .余意层
E .衍意层
4.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

A .口语媒介
B .文字媒介
C .印刷媒介
D .大众媒介
E .网络媒介
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 ) 的语言。

A .情感化B- 富有文采
C .充满理性
D .哲理化
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 。

A .情景交融
B .虚实相生
C .真实写照
D .感同身受
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 。

A .省略
B .减缓
C .概略
D .停顿
8.喜剧以( ) 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
谬。

A .夸张
B .幽默
C .变形
D .冲突
E .讽刺
9 .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 。

A .阅读期待
B .语言阅读
C .形象感受
D .意蕴体味
10. 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 ) 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 .形式主义
B .解构主义
C .新批评
D .结构主义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划“/,错误划“X”)
( )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 )2 .在文学观念上,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都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 )3 .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 )4 .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 )5 .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

( )6 .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 )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8. 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褰中的境遇。

()9 .读者与跨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跨越出文本所描述的年代的情形。

()10. 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 分)
1 .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2.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五、论述题(24 分)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试卷代号:240 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文学概论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单选题

每小题 1 共10分)
1 B
2 A
3 D
4 A
5 C
6 B
7 D
8 A
9 C 10 B
二、
多选题

每小题 2
分,

20 分)
1 AB 2.ABCD 3.CDE 4.ABCDE 5.AB 6. AB 7.AC 8.ABCE 9.ABCD 10. ACD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 V
2 . X
3 . X
4 . V
5 . V
6 . V
7 . X
8 . X
9 . V 10 . V
四、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 分)
1 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案要点:
(1) 涉义性;(3 分)
(2) 物质性;(3 分)
(3) 中介性;(3 分)
(4) 语境依托性。

(3
阐述解释(6 分)
2 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答案要点:
①发生阶段;(3分)
②发展阶段;(3分)
③高潮阶段;(3分)
. ④后效阶段。

(3分)
阐述解释(6 分)
五、论述题(24 分)
答案要点:
①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②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

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③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

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

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④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

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论述题,每个要点各占4 分,其余为答案组织内容分数。

学生回答问题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