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2章参考答案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第2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参考气隙的伏秒特性是怎样绘制的?研究气隙的伏秒特性有何实用意义?、1,从示波图求答:气隙伏秒特性用实验方法来求取:保持一定的波形而逐级升高电压取。

电压较低时,击穿发生在波尾。

电压甚高时,放电时间减至很小,击穿可发生在被头。

在波尾击穿时,以冲击电压幅值作为纵坐标,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

在波头击穿时,还以放电时间作为横坐标,但以击穿时电压作为纵坐标。

把相应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就是该气隙在该电压波形下的伏秒特性曲线。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考虑不同绝缘强度的配合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就必须采用伏秒特性。

和球-球气S/D>10)试说明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2、S/D<0.5)的伏秒特性形状有何不同,并解释其原因。

隙()的伏秒特性答:两种情况反映在伏秒特性的形状上,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的伏秒特性在很小的S/D<0.5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向左上角上翘,而球-球气隙(时间范围内向上翘。

,电场分布极不均匀,在最低)原因可以解释为:导线对平行平板气隙(S/D>10击穿电压作用下,放电发展到完全击穿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不同程度地提高电压,电场分布较为均匀,)峰值,击穿前时间将会相应减小。

球-球气隙(S/D<0.5(不故击穿前时间较短当某处场强达到自持放电值时,沿途各处放电发展均很快,。

s)超过2~3?
50试解释%击穿电压。

、3的冲击电压峰值。

该值已很接近伏秒击穿电压是指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答:50%,能反映该气隙的基本耐电强度,但由于气隙的击穿电压与电特性带的最下边缘50%击穿电压并不能全面地代表该气隙的耐电强度。

压波形相关,因此
,电m标准大气条件下,下列气隙的击穿场强约为多少(气隙距离不超过2、4压均为峰值计)?答:均匀电场,各种电压。

、a??S.653?U24.4S?b?——空气的相对密度;S——气隙的距离,式中cm。

1
b、不均匀电场,最不利的电场情况,最不利的电压极性,直流、雷电冲击、操作冲击、工频电压。

直流:4.5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雷电冲击:6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操作冲击:3.7kV/cm棒板间隙(正棒负板)
工频电压:4.4kV/cm棒板间隙(正极性)
为什么压缩气体的电气强度远较常压下的气体为高?又为什么当大气的湿、5度增大时,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增高。

答:压缩气体中的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大为减小,削弱电离过程,从而提高气体的电气强度。

当大气的湿度增大时,大气中有较多的水蒸气,其电负性较强,易俘获自由电子以形成负离子,使最活跃的电离因素即自由电子的数目减少,阻碍电离的发展。

某110kv电气设备如用于平原地区,其外绝缘应通过的工频试验电压有效值、6为240kv,如用于海拔4000m地区,而试验单位位于平原地带,问该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应通过多大的工频试验电压值?
U?U?K?K试验电压修正经验公式:hd0b其中:K为湿度修正系数,这里不考虑,可取1;hm??K,指数m一般情况下取1。

为空气相对密度修正系数,K dd??273p0???
??p27300?C,20?3p?101.kPa(标准参考大气条件);00?p0C
kPa;:实试时的温度,:实试时的大气压力,在不考虑温度差异情况下,查国标得海拔4000m的平均气压为61.7kPa(20℃),
61.7???0.?K6d101.3U240b?U??400kV0K?K0.6hd
为提高棒-板间隙的击穿电压,分别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试讨论这些措施7、的有效性?为什么?(1)增大气压;(2)在适当位置设置极间障;(3)抽真空;(4)充4.5大气压的SF6气体;(5)将板极的尺寸增大。

2
答:(1)增大气压:有一定效果,因为气压增大后,分子间距离减小,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减小,不利于碰撞电离的发生,因而击穿电压增大。

但是,由于该间隙是极不均匀电场,增大气压的效果没有均匀电场的明显,而且在某一段气压范围内,由于增大气压后棒电极附近不能形成有效的电晕层,击穿电压反而会下降,尤其在正棒负板时更明显。

(2)在适当位置设置极间障:有效,因为对于持续电压,极间障上面可以聚集空间电荷,这些空间电荷能够使极间障与板电极之间的电场变得均匀,因而击穿电压可提高;对于冲击电压,极间障阻碍光的传播,不利于空间光电离的发展,因而击穿电压可提高。

对于正棒负板,极间障在较大范围内均可以提高击穿电压,对于负棒正板,极间障只有在靠近棒电极的位置才可以提高击穿电压,而在远离棒电极的位置上降低了击穿电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原本扩散到空间的负离子被聚集到极间障上,增强了极间障与板电极之间的电场强度。

(3)抽真空: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有效,根据巴申定律,随着气压从较高数值下降,击穿电压首先会逐渐降低,因为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大,容易引发碰撞电离;然后逐渐升高,因为空气稀薄,电子在整个电极之间的形成中与气体分子碰撞的机会很少,从而发生有效碰撞电离的机会很小,加之气体分子稀薄,光电离、热电-2Pa后,当气压低于1.33*10离的数量也少,最终使得电子崩不能充分发展。

但是,击穿电压基本维持不变,因为此时引发击穿的因素主要是阴极电子发射等。

(4)充4.5大气压的SF6气体:无效。

首先,极不均匀场中容易发生电晕,SF6气体在电晕中发生电离,产生离解,离解物和继发性反应物有很大的腐蚀性,对绝缘有很大的危害,因而SF6气体中不允许采用极不均匀电场。

(5)将板极的尺寸增大:无效。

因为极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主要受电场均匀程度的影响,增大板极尺寸不会显著影响电场的均匀程度,因而不会显著影响击穿电压。

一般在封闭组合电器中充SF6气体的原因是什么?与空气比较,SF6的绝缘8、特性如何?
答:SF具有较高的耐电强度;而且有很强的灭弧性能;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6非然性的惰性化合物;对金属和其它绝缘材料没有腐蚀作用;在中等压力下,SF6气体可以被液化,便于储藏和运输。

与空气比较SF气体具备如下绝缘特性:61、电离和离解特性:电负性强、离解附着力强、密度大自由行程短;
2、电场特性:只适用于均匀与稍不均匀场,不适用于极不均匀电场;
3、极性效应:SF气体绝缘结构的绝缘水平是由负极性电压决定;6 3
4、时间特性:分散性大;
5、压力特性:气体压强愈高,电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杂质对电场干扰的应相就愈强列,当气压超过0.6MPa时,SF6绝缘装置在工艺上已很难控制,故应用气压大约在0.1MPa~0.4MPa范围内较为适宜。

为什么SF6气体绝缘大多数只在均匀电场和稍不均匀电场下应用?最经济9、适
宜的气压范围约为多少,采用更高气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极不均匀电场下,SF6气体的击穿电压与空气的击穿电压基本相当,同时,SF6在高场强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成有毒气体,因而SF6气体绝缘大多数只在均匀电场和少不均匀电场下应用。

最经济的气压是3~4大气压。

采用更高气压时,一方面随气压的升高,间隙击穿电压上升比较缓慢,由于保证密封所带来的费用却急剧增大,因而是不经济的,同时作为绝缘介质使用时,其工作气压一般不超过0.5MPa,在其工作温度下,尚不会液化。

另外气体压强愈高,电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和杂质对电场干扰的应相就愈强列,不宜采用。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