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一.试验用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1.取样及试样的制备1.1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
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1.2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1.3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2.试样的制备2.1在实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实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 ± 5 C,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2.2实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
称量精度:骨料为土1% ;水、水泥、掺合料均为土0.5% 。
2.3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2.4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
2.5试验记录2.5.1记录内容:取样日期和时间、工程名称和结构部位、砼强度等级、取样方法、试样编号、试样数量、环境温度计取样的混凝土温度;拌合物取样记录的表格应反映以上所有信息。
2.5.2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时,还需记录试验室温度、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产地及性能指标、砼配合比和每盘混凝土材料用量。
3.稠度试验3.1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3.1.1本方法适用于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
3.1.2试验所用的混凝土坍落度仪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JG3021中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
坍落度仪尺寸为:顶部内径:100± 1mm;底部内径:200 ± 1mm;高度:300 ± 1mm;筒壁厚度不应小于3mm。
高度三分之二处设两个把手,下端有脚踏板。
(需建立自检记录,根据使用情况一个月自检一次。
)3.1.3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①润湿坍落度筒及底板;②混凝土分三层均匀装入筒内;③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④垂直平稳地(5-10S )提起坍落度筒,在150s内完成;⑤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
⑥观察坍落后混凝土试体的黏聚性及保水性。
⑦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mm寸,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 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
⑧以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1mm结果表达修约至5mm。
3.2需制定坍落度抽查检测记录,其中包括取样日期和时间、工作台班、砼强度等级、坍落度设计值、坍落度实测值、试样数量、测试人员等。
4.凝结时间测定①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配套有测针、砂浆试样筒、标准筛(5mm;②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分别装入二个试样筒中。
用振动台振实(坍落度冬70mm或用捣棒人工捣实(坍落度〉70mm,加盖;③置与(20± 2)C的环境中;④凝结时间的测定从水泥与水接触瞬间开始计时;⑤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确定测针试验时间,以后每隔0.5h测试一次,在临近初,终凝时, 可增加测定次数。
⑥测试时,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25±2mm深度, 记录贯入压力,精确至10N;记录测试时间,精确至1mm;⑦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测针与容器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5mm⑧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见下表:⑨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f PR=P/Af pR -贯入阻力值,MPa P-贯入压力,N;A-贯入试针的截面积,mrn。
⑩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及贯入阻力值达28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
(11)试验时,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
(12)凝结时间用h:min表示,并修约至5min。
(13)记录中应反映工程名称和结构部位、砼强度等级、试样编号、试样数量、做试验时所对应的环境温度、时间、贯入压力、测针面积、关系曲线及计算结果;三、普通混凝土的必试项目1.稠度试验;2.抗压强度试验;2.1混凝土抗压强度以3个试件为一组。
标准试件尺寸为150X 150 x 150m m立方体试件。
2.2试件的制作:2.2.1采用振动台振实制作时,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
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3020)要求的振动台上,振动式试模不得有跳动,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
2.2.2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时,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试模内,捣棒为直径16mm长度为600mm的圆钢棒。
2.2.3用插入式振捣棒振实制作试件。
3•试件的养护3.1成型后预养应用薄膜覆盖表面;3.2 标准养护的试件在温度为(20± 5 )C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编号、拆模,放入温度为20±2)°C、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 2)C的不流动的Ca (OH 2饱和溶液中养护。
试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3.4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4.试验记录:信息量包括试件编号、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试件尺寸及形状、原材料的品种、产地、规格及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试验龄期、抗压荷载、抗压强度等。
5.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①压力试验机的测量精度为土1%②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③试件安放在试验机上下压板的中心;④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
6.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计算和评定:6.1计算公式:f = F/AF- 试件破坏荷载(kN);A- 试件承压面积(mr f)。
6.2强度值的确定。
6.3对于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
四、抗渗混凝土1.定义:抗渗混凝土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达到防止压力水渗透要求的混凝土。
抗渗等级由大写英文字母“ P”和混凝土本身能承受的最小水压力数值(阿拉伯数字)表示。
2.留置抗渗混凝土试件时,连续浇筑抗渗混凝土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 2 组。
3.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4.抗渗混凝土的必试项目:稠度、抗压强度、抗渗性能。
5.抗渗试件采用顶面直径175mm底面直径185mm 高度为150mm的圆台试件,一组为6个。
6.抗渗性能试验:①试件试验前一天取出,表面晾干,侧面用密封材料密封。
②安装至钢试件套中;③试验从水压为O.IMPa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O.IMPa,并且要随时观察试件表面的渗水情况。
④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
7.试验结果计算P = 10H - 1P-抗渗等级;H- 6 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8.评定: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9.试验记录:信息量包括试件编号、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试件尺寸及形状、原材料的品种、产地、规格及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试验龄期、抗渗性能等。
五、抗冻混凝土1.定义:抗冻混凝土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在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和质量不明显降低的混凝土。
抗冻等级由大写英文字母“ F”和混凝土本身能承受的最小冻融循环次数(阿拉伯数字)表示。
2.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方法①慢冻法;设备要求:冻融试验箱应能使试件静止不动,并应通过气冻水融进行冻融循环。
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的温度应能保持在(一20 C〜一18C )范围内;融化期间冻融试验箱内浸泡混凝土试件的水温应能保持在(18 C〜20 C)范围内;满载时冻融试验箱内各点温度极差不应超过2C。
②快冻法。
设备要求:快速冻融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抗冻试验设备》JG/T243的规定。
3.慢冻法必试项目:强度损失率和重量损失率;4.快冻法必试项目:相对动弹性模量和重量损失率。
5.试验记录:信息量包括试件编号、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试件尺寸及形状、原材料的品种、产地、规格及混凝土配合比、养护条件、试验龄期、抗冻等级、冻融前后抗压荷载、冻融前后抗压强度、强度损失率、试块冻融前后重量、重量损失率等。
六.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1.抗渗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中都宜掺用矿物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至少为I级、U级粉煤灰。
)1.1粉煤灰是由煤粉炉排出的烟气中收集到的细颗粒白色粉末。
主要成分含有SiO2(35%~60% )、AI2O3 (13%~40% )、CaO (2%~ 5% )、Fe z O s(3%~10% );粉煤灰的活性主要来自活性SiO2、活性AI2O3。
活性组分越多,粉煤灰越细,粉煤灰的活性也越高。
1.2作为水泥和混凝土掺合料的粉煤灰,必须对烧失量、细度、SO3含量、含水量等指标予以控制。
1.3粉煤灰中未燃尽的碳质轻孔多,吸水量大,其对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耐久性和建筑物的整体性。
1.4粉煤灰的水化速度很慢,其活性要到三个月后才能较快的发挥出来,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有采用三个月的龄期。
1.5抗渗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 / m3。
砂率控制在35% ~45% ,最大水灰比要符合规程要求;(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小会缺浆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
)委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砂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日期________________ 进场批号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数量________________ 取样人 ________________ 试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筛分析:(筛孔尺寸:mm)四、表观密度审核_________________ 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 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煤灰试验记录审核_________________ 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水泥试验记录委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编号 ________________ 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种标号 ________________ 出厂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出厂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进场编号 _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 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