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宋元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③ 指南针用于航海
3. 文学艺术
① 宋词:豪放与婉约
② 小说:话本 ③ 绘画:《清明上河图》
四、元朝 (一)政治 1. 蒙古兴起与元朝统一中国 2. 政治制度 ① 中央:设中书省 ② 地方:行省制 (二)经济 1. 手工业: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2. 商业:大都成为国际商业都会 3. 外贸: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三)文化 1. 科技:郭守敬与王祯 2. 文艺:元曲、赵孟頫、王冕
“定州花瓷瓯
颜色天下白”
定窑-白釉划花游鹅纹碗
宋景德镇刻画 花卉纹瓶
原料丰富
历史悠久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 官府支持 (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 始置镇,奉御董造 德镇。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 分工细致 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国内外市场广阔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 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 有技能的自由 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 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劳动力充足 ——《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 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 动的时代……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 新的黄金时代。 ——罗兹·墨菲《亚洲史》 宋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前的中国划出 了分界线,而近于我们现代的。
—— 宫崎市定《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书评》
10-14世纪朝代更迭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
辛弃疾: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统一中国
隋唐三省六部制
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 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 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
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钱穆《国史新论》
宋朝的中央机构
皇帝
行政 军事 枢 密 院
财政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三司)
成吉思汗的军事征服
1209年,收服畏兀儿、哈剌鲁,迫使西夏求和。
1211年开始大举攻金, 1215年占领金中都; 1218年,灭西辽; 1219-1224年,西征,灭中亚的花剌子模国;
1227 年,灭西夏。成吉思汗病死漠北,遗命联宋灭金。 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 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妻女也。
《朝天子 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挫折英雄, 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 如闵骞,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
戏曲:元杂剧(元曲)
元杂剧将诗词、歌唱、 对白、音乐、舞蹈等多 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 色配合,标志着中国戏 曲的成熟。
秃麻部 乃蛮部 蔑儿乞部 克烈部 西辽
西 夏
蒙古诸部 塔塔儿部 金
蒙古部的祖先是中国境内室韦的一支,室韦与鲜卑、契丹同为 东胡之裔。在唐代被称为“蒙兀室韦”,居住于今额尔古纳河 流域,有初步的畜牧业。辽代,鞑靼成为北方诸游牧部族的泛 称。蒙古只是鞑靼之一部。草原各部处于频繁的混战中。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统一中国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 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 际,而祸乱极矣。 ——【南宋】朱熹 依据材料,朱熹认为王安石令人失望的原因是 什么?你是如何认识这一观点的?
改革内容偏颇、用人不当、改革致乱
宋代《耕获图》
下图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 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②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③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④表明粮食生产已形成一年两熟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同
本体论 方法论
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儒学的 表现形式;影响一致。 理为万物本原 格物致知 心为万物本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省内心
宋程一德,粗识字义, 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
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 布(刻 版印行),冀人警 醒。一夕,梦帝君告曰: “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 录报天庭矣。”自是,三 教典藉不学而晓,子孙悉 俊拔,多少年高第。明道、 伊川两先生其后裔也。 雕版印刷普及;三教合流; 科举制度;理学兴起。
西夏

蒙古 金 (元)

五代
北宋
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 继续和发展,五代在黄河流域。
南宋
一、北宋的政治
1. 制度:北宋初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① 君主专制的加强
② 中央集权的加强 2. 改革: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① 变法的背景 ② 理财措施
③ 强兵措施
④ 教育措施
⑤ 变法的结局和影响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
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 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 哲学理论上,释道(特别是释)却风靡数百年。儒家 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 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 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 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海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表现: 景德镇瓷器行销海内外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影响: 开拓了海内外市场,获取了大量利润
“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
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
措施 中央 地方
特点 (1)重文轻武 (2)分化事权 (3)强干弱枝
改变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 中央集权。
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积 贫积弱的祸根。
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
解读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开源: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市易法 节流: 均输法,保甲法,保马法 发展: 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 代杂剧壁画
元 赵 孟 頫 ︽ 闲 居 赋 ︾
·
元 王 冕 ︽ 墨 梅 图 ︾
·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收其精兵”
“杯酒释兵权”
文官 武将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夺其权”与“制其钱谷”
皇帝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州 郡
知州
文 官 担 任
通判
监 督 知 州
转运使
收把 运地 往方 中大 央部 分
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彩 色 套 印
世界上最早的用人工磁体制做的指南仪器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
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 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 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 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
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
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 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 的发现了。” 英国哲学家弗兰 西斯·培根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
单位:市斤
185 154 140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宋五大名窑
北宋汝窑
莲瓣温碗
周世宗:“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宋-哥窑-鱼耳炉 冰裂纹、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北宋钧窑-玫瑰紫海棠式瓷花盆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定窑-白瓷婴儿枕
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
( 腹 里 )
“犬牙交错”
黄道婆改进和推广棉纺织技术
纺织品结构变化 :棉布\丝绸\葛\麻布等
元代的青花瓷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瓶
北 京 城 址 变 迁
元朝的对外交往
郭守敬研制的“简仪”
文学:元散曲
不下数万工”。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景德镇周边出现了大量拥有技能的自由劳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表现: 景德镇从事瓷器生产的工匠多,规模大;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影响:
景德镇带动了周边地区大量劳动力就业;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 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 州县,公私从便,主 (一缗等于一千文钱) ⋯⋯盖 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 陌(佰)流转行使。 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 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 之在手,与见钱无异。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门 下
三省、六部有名无实
907 -960 年 年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发动陈 桥兵变,黄袍加 身,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 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长久 宋太祖赵匡胤 计,其道何如? (藩镇)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 实非王臣也。 强而已。 ——《旧唐书·李怀仙传》
二、两宋时期的经济 1. 农业
① 耕作制度
② 水利灌溉 2. 手工业 ① 制瓷业 ② 丝织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