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课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简述1861年俄 国农奴制改革 的历史背景。
1.重点: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认识改 革的必要性。 2.难点:十二月党人与知识分子争论的 实质及其异同。
知识点一 俄国的农奴制
• 1.确立
农奴制
• (1)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________
•思考
•(1)据史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什么?
•(2)据史料二归纳农奴制改革前的政治状况。
•(3)据史料三归纳19世纪中叶俄国的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 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似之处?从 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答案 (1)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如同牲畜 ;农奴主可以买卖农奴。农奴制的存在。
•(2)农奴制盛行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奴 的反抗,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3)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 。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4)是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
•相同点:受西方社会进步思想影响,反对沙 皇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

• 史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 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 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回答,如何理解克里米亚战争 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
•(2)根据史料二,指出这场战争给俄国带来的 影响。
•答案 (1)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在社会 制度、经济和军事水平等各方面都是落后的 ,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
•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94页)
• 一、本课测评
•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 ?其中,哪些是最主要的问题?
• 提示 面临问题: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 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民主主义革命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 ,准备推翻沙皇专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 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 (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
• 3.影响
• (1)俄国际国地位__________急剧下降,国内矛盾
进一步激化。
物力
财力
• (2)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 ______和______,激士气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 义不断。
• (3)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______。
• (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知识点四 克里米亚战争
• 1.原因
土地
• 国内(矛1)盾俄国为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 ______及转移_____英_法____。
• (2)俄国军事行动侵犯了______在英国奥斯曼法国 帝国的利益。
• 2.克里经米亚过半岛 • (1)1853年,俄国入奥斯曼帝国,侵犯
了______和______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 (3)主张 自上而下
• ①守平缓旧派:主张__________通过地主和农 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______的变革。
• 赎取②份地改革派:提出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 地主__________。
• ③激进派: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
•[概念阐释] 十二月党人
•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 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 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极为不 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 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发动的起义 虽然失败了,但唤醒了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4)对欧洲格局: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 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 优势的新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 1870年。
• 【学思之窗】(教材第92页)
•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 什么看法?
• 提示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 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 被历史所淘汰。(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 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 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必须进
• 二、学习延伸
• 探究活动: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填充 “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 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 你尽可能作出判别。
• 提示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思 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问题中提到的“可能的解 决之道”,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提出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有可行性,老师就应该 予以肯定,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答案。
开始形成。
彼得一世
私营企业主
• (2)确立:17世纪中期,俄自国由农的民 农奴制正土地
式确立。
• 2.强化
乌克兰
波兰
• (1)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购买整
•[深度认识] 农奴制是一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 ,它的存在和发展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 阻碍,并使俄国陷入了深刻的社会危机之中。
• 3.影响
•[名师指津] 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 情况表明:一方面,城乡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 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占 统治地位的落后的农奴制度日益成为资本主义 发展的障碍。
知识点三 新思潮的涌动
• 1.十二月党人起义
• (1)原因:19世纪初,俄国参加对拿破仑
帝国的战争,一些青年军官到达西欧农国奴家制 ,
• [思维导图] 农奴制危机的表现
主题一 农奴制与社会危机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 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 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史料二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民骚动
• 史料三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 (3)原料:缺乏充足的原料来源,且成为 西欧原料供应地。
• (4)资金:经济发展水平低,投入工业的 资金严重不足。
主题二 克里米亚战争
• 【史料探究】
• 史料一 当时英、法的大部分军队都已使 用新式步枪——有线膛枪,俄国95%的士兵仍 然使用射程只有300步的拿破仑时代的旧式火 枪——滑膛燧发枪。英、法和土耳其共有作战 用的蒸汽舰281艘,俄国黑海舰队多数为帆船 ,蒸汽舰只有24艘。英、法向前线运送物资 ,在海上使用的是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俄国 使用的是牛车和木制的帆船。俄国的铁路还 未修到南部,俄国军队在国内调动的时间比 英、法军队从本国调往战场所需的时间还要
•(2)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加速了 农奴制改革的步伐。
• 【史论归纳】 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
• (1)对俄国:英法加强了在奥斯曼土耳其 的殖民势力,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重受挫, 并失去了欧洲霸主地位;推动了俄国的农奴 制改革。
• (2)对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 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根据会议和约 的有关内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独立与领 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 帝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对封俄建专国制 保留________和__________非常不满

农奴制
• (2)目的: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废除 ________。
• (3)时间:1825年。
• (4)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 2.知识分子的争论
•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2)焦点:国家现未来状发展和__________。
•影响: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唤醒了俄国民 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度进行斗争
• 【史论归纳】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 展的表现
• (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 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
• (2)市场:农奴遭受严重的剥削,生活困 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 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俄国
71
26
1 606
英国
323
385
14 603
法国
150
108
9 160
德国
175
40.2
10 065
• 史料四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处死时,沙 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 的祷告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 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 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 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 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 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3)对中国: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丧失了保持 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 迫停止,后来又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 的亚洲地区。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暂时 解决,英法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 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不久寻找借口联合发动了 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知识点二 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
• 1.概况
• (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机织器工业厂中出
现__________。
工场手工业阶段
• (2)19世纪中叶,俄国处于 ________________,远远落后于西欧其他国 家。
• 2.国原内市因场
• 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 动农力奴制、工业投资和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