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折返条件
– 两条或以上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特性的通道 – 两通道构成一个环 – 单向阻滞
• 永久性或相对固定的阻滞 • 折返环的两支通道不应期不同(暂时性)
房室旁路(W-P-W)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 具有正常传导的心房肌与异常传导性的心房肌 窦房结的结周纤维和高位右房心肌组织
解剖与电生理基础
自律性异常
五、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当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 160~220次/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 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的经典定义
发生于希氏束以上 呈突发突止 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的新定义
指起源部位和传导径路不限于心室的心 动过速 呈突发突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按折返激动机制分类
AVRT(显性WPW,隐匿性WPW)
– 正路顺传性AVRT占75~80% – 正路逆传型AVRT占20~25%
AVNRT
– 慢快型占90% – 快慢型占5~10%
IART SNRT AAT PAF或PA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按自律性机制分类
阵发房速 慢性房速 多源房速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各型室上速大致比例
Josephson,150例,室上速电生理研究: AVNRT:58%;AVRT:30%;SANRT、IART、AAT 各占4%
阜外医院 440例,食道调搏 AVNRT:52%; AVRT:30.5%;SANRT:?IART:1.6%;AAT: 2.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解剖与电生理基础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江油市二医院心内科 2012.10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之三
• • • •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四.预激综合征 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六.室性心律失常 长城特殊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 2005.09
三.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非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返回
1.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70~100次/ 分,节律规整; 2.心房可能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交界 性QRS波群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心房也可能在异位心房节律点的控制之下, 如出现心房纤颤等; 4.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及洋地黄 过量的患者,少见于正常人。 返回 下一页
阵发性交界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 心律诊断要点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 正常的QRS波群;
2.逸搏之后可能出现窦性P波,但PR间期<0.12 秒,窦性P波也可能位于逸搏的S-T段或T波之 上;
3.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 <0.12),其后(RP‘间期<0.20),或埋没于QRS波群 之中而不易辨认; 下一页
1.长的RR间期之后出现宽大的QRS波群;
2.逸搏的QRS波群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如有窦性P波出现,PR间期<0.12秒;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RP 间期>0.20秒; 下一页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 要点
4.逸搏的周期>0.15秒,多个出现的逸搏周 期相等; 5.可能出现室性融合波; 6.如逸搏连续出现形成室性逸搏心律,心 室率30~4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冠状窦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呈逆传型,PI直立,II、III、 aVF倒置,AVR直立,心前导联上P波 多为直立。PR间期>0.12秒或RP>0.20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3.心室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 有人认为冠状窦性心律属于房性逸搏心 律,也有人认为系交界性心律伴有第一 度前向性传导阻滞。返回 下一页
1.交界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心室率160~220次/分; 3.逆行型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或其 后; 4.发作与终止突然。 返回 下一页
四、预激综合征
Kent束(W-P-W)诊断要点 Jame束诊断要点 Mahaim束诊断要点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Kent束(W-P-W)诊断要点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 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2.逆行性P’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前(成人PR 间期<0.12,小儿≤.10秒,或与窦性PR间 期相差较大),其后(RP、间期<0.20秒), 或埋没于QRS波群之中而不易辨认; 3.代偿期多完全。返回 下一页
非阵发性结性 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5.P-J间期正常。
此外,旁道有的心电图上无预激波或预 激波呈间歇性,称为潜在型预激综合征。 有的旁道只有逆传能力,无前传能力称 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Jame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 秒;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正常,无预激波及ST-T改变。 返回 下一页 结束
交界性逸搏与逸搏 心律诊断要点
4.逸搏周期大约为1~1.5秒左右,各逸搏周期基 本相等,差距不超过0.08秒。小儿逸搏周期较 短:1岁以内超过0.65~0.85秒;1~6岁0.75~1.3; 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5.连续出现的逸搏形成逸心搏心律,心室率40 次/分左右,小儿1岁以内80~100次/分,1~6岁 50~80次/分,6岁以上40~60次/分。。 6.交界性逸搏心律的QRS波群可与窦性P波形成 干扰性房室脱节。
室性逸搏心律图例
返回
下一页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 点
1.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60~100次/分; 2.逆行性P波可位于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 秒;
3.心房可能仍在窦房结控制之下,窦性P波与室 性心律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也可形成心室夺 获或心室融合波。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返回
下一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室性早搏连续出现在三次以上;
2.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心室率140~180 次/分,很少超过180次/分;但小儿可在 200次/以上。
2.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 偶有超过0.03秒者; 下一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3.逆行性P波偶可见到,位于QRS波群呈1: 1传导或2:1传导,RP间期>0.20秒; 4.窦性P波有时可能见到,时隐时现,窦 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有时,可见到心 室夺获与心室融合波。
心室颤动诊断要点
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 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速率在250~500次/分。 返回
PSV T心 电 图 例 1.1
186BPM
六.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要点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心室扑动诊断要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呈宽大畸形,时限 成人>0.12秒,小儿>0.10秒,T波与QRS波 群的方向相反; 2.早搏之前无与其相关的P波; 3.逆行性P'波可能位于QRS波群之后, RP'>0.20秒; 下一页
冠状结性心律诊断要点
1.P波直立型,在Ⅱ、Ⅲ、aVF导联直立, 在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秒;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 有人认为冠状结性心律应归于变异型的 预激综合征,也有人把它划归交界性性 心律的范畴。 返回 下一页
左房心律诊断要点
1.P波多呈逆行型,PⅠ、II、III、 aVF、V5、V6倒置,PV1圆顶型与尖顶 型 2.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大致正常; 多数学者否定左房心律存在,主张划归 交界性逸搏心律的范畴。 返回 下一页
Mahaim束诊断要点
(1)P-R间期正常,且多变; (2)QRS波群增宽,呈左束支阻滞图形,时限 ≥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2~10岁≥0.10秒; 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可有挫折、模糊,有预激波, 但常有变异,且挫折常不明显;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P-J间期延长。 (6)V1导联R波细小。返回 下一页 结束
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4.早搏的QRS波群形态在同一导联相同, 且配对时间相等,为单源性室性早搏; 如早搏的QRS波群形态为固定的2~3种类 型,且配对时间不等,则属于多源性室 性早搏,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5.代偿期呈完全性。
室性早搏图例
室性早搏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诊断 要点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室性心动过速图例
返回
下一页
室性并行心律诊断要点
1.QRS波群呈宽大畸形,多提早出现,其配对 时间明显不等; 2.异位之间间距相等,或者成倍数关系;
3.可形成室性融合波。
返回 下一页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 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分; 返回 下一页
1.P-R间期短,<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 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2.QRS波群增宽,≥0.12秒;小儿2岁内≥0.08秒; 2~10岁≥0.10秒;年长儿≥0.12秒; 3.QRS波群起始部有挫折、模糊,称为预激波;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Kent束(W-P-W)诊断要点
– 自律性是心肌细胞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形成动作 电位的能力。正常心脏只有窦房结具有4相缓慢去极 化能力,其他部位如希氏束、束支、蒲纤等具有自律 特性的细胞为潜在的起搏细胞。 – 作功的心肌正常时不具有自律性 – 作功心肌受损时,细胞的膜电位降低至—60mV,则 快反应动作电位细胞转变成慢反应细胞,引起异常的 自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