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位和安全ppt课件
(2)半坐卧位的适用 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 吸困难的病人。原因: 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 降,胸腔容量加大,且腹 腔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 减轻,增加肺活量;
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 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 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 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 或有炎症的病人。原因: 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 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 染向上蔓延引起部位 的检查、治疗、手术。 2)产妇分娩时。
截石位
(三)更换卧位的方法 1.帮助病人翻身侧卧法
(1)目的 1)协助不能起床的病 人更换卧位,使其舒适。 2)预防压疮、坠积性 肺炎等并发症。 3)满足检查、治疗、 护理的需要。
(2)操作方法:略 一人操作:先将病人肩、 臀部移向护士侧,再移 下肢。
2.帮助病人移向床头 (1)目的:协助已 滑向床尾而自己又不能移 动的病人移向床头,使其 安全、舒适。
(2)操作方法:略 注意:枕头横立于床头。
(3)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及皮肤受压情 况,确定翻身间隔时间。 如发现皮肤红肿或破损, 应及时处理,并增加翻身 次数,做好记录及交班。
2)协助病人翻身时,不可 拖拉,防止皮肤擦伤。两 人为病人翻身时,动作要 协调一致,用力要平稳。
5)注意节力原则:翻身 时护士应让病人尽量靠近 自己,使重力线通过支撑 面以保持平衡,缩短重力 臂,以达到节力、安全的 目的。
(2)适用范围 1)灌肠、肛门检查, 配合胃镜、 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 (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与仰卧位 交替以减少局部受压时 间。
3.半坐卧位
(1)要求:摇床,摇起时, 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 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 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 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卧位和安全
一、卧位 (一)卧位的性质
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 卧位通常分为: 1.主动卧位 病人自主 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 病人自身无 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 被安置的卧位,如:昏 迷、极度衰弱、瘫痪等 病人。
3.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晰, 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 于疾病、治疗的原因, 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 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 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 卧位。
头高足低位
8.膝胸位
(1)要求:病人跪于床上, 小腿平放,大腿与床面垂 直,两腿稍分开,胸部贴 于床面,腹部悬空,臀部 抬起,两臂屈肘放于头两 侧,头转向一侧。
(2)适用范围 1)肛门、直肠、乙 状结肠的检查、治疗。 2)矫正子宫后倾和 胎位不正。 3)产后促进子宫复 原。
膝胸位
9.截石位 (1)要求:病人仰卧在检 查台上,两腿分开并放于 支腿架上,臀部齐床沿, 两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胸前。 注意遮挡及保暖。
(2)适用范围 1)腰、背部检查, 配合胰、胆管造影等。 2)腰、背、臀部有 伤口或脊椎手术后,病人 不能平卧或侧卧。
3)胃肠胀气所致腹痛。 原因:可使腹腔容积增 大,以缓解胃肠胀气。
俯卧位
6.头低足高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 头横立于床头(保护头 部),床尾垫高15~ 30cm。
(2)适用范围 1)肺部分泌物引流, 使 痰液易于咳出。 2)十二指肠引流, 以利于胆汁引流。
3)病人身上带有多种导 管时,协助翻身前应先 安置妥当,翻身后应检查 有无脱落、扭曲、移位、 受压等,以保持导管通畅。
4)特殊病人: ①协助手术后病人翻身前, 应检查伤口敷料,先换药 再翻身;
②颅脑手术后病人,头 部转动过剧可引起脑疝, 导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 只卧于健侧或平卧;
③进行骨牵引的病人, 翻身时不可放松牵引; ④石膏固定、伤口较大的 病人,翻身后应注意将患 处置于合适位置,以防受 压。
(二)常用卧位
1.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中凹卧位、屈膝仰卧位 (1)去枕仰卧位 1)要求:病人去枕 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 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 体两侧,两腿自然放平。
2)去枕仰卧位的适用 范围: 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 的病人,用于防止呕吐物 流入气管所引起的窒息或 肺部并发症;。
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 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 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 的头痛。
中凹卧位
(3)屈膝仰卧位 1)要求:病人仰卧, 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 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 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 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 利于暴露操作部位。
屈膝仰卧位
2、侧卧位
(1)要求:病人侧卧, 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 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 直,上腿弯曲,必要时放 置软枕。
因为穿刺后,脑脊液可 自穿刺点漏出至脊膜腔 外,造成颅内压降低, 牵张颅内静脉窦和脑膜 等组织,引起头痛
(2)中凹卧位 1)要求:病人头胸 抬高10°~20°角,下肢 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头胸部抬高,利于保持 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 下肢抬高,利于静脉回 流,增加心排血量,缓 解休克症状。
3)腹部手术后病人。原因: 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 缓解疼痛,利于伤口愈合。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 人。原因: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 的病人。原因:使病人 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 于向站立过渡。
半坐卧位
4、端坐位 (1)要求:病人坐位, 身体稍前倾,跨床小桌放 于床上,桌上放软枕,病 人可伏于桌上休息。
摇起床头支架呈70°~ 80°角,膝下支架呈 15°~20°角,病人 背部也可向后靠。
(2)适用范围:急性 肺水肿、心包积液、支 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病 人,因极度呼吸困难而被 迫端坐。
端坐位
5.俯卧位 (1)要求:病人俯卧, 两臂屈肘放于头两侧,两 腿伸直,头偏向一侧(使 舒适且利于呼吸)。
3)妊娠时胎膜早破,以 防止脐带脱垂。 4)跟骨及胫骨结节 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 力作为反牵引力。
头低足高位
7.头高足低位 (1)要求:病人仰卧,枕 头横立于床尾,床头垫高 15~30cm。
(2)适用范围 1)颈椎骨折病人进 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 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2)减轻颅内压,以 预防脑水肿。 3)开颅手术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