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什么是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作者为达到散文“散”与“不散 ”的统一,在组织结构上,就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知识点复习】把握散文线索的方法:1.时空连“线”2.因物取“线”3.反复出“线”4.以情导“线”5.定“神”看“线”二、确定散文线索的重要性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面对零散的粒粒珍珠,如果缺乏合适的线就穿缀不成闪光的项链。
写文章也如此,当作者选定一个能带动一切的线索时,他就可以把各种材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品构思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叙述的线索,确定了线索,情节结构才能安置裕如。
三、确定线索的实用方法㈠线索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作用可分为叙事线索,抒情线索,逻辑线索;根据多少可分为单线、复线、多线;根据重要程度可分为主线、副线;根据藏露程度可分为明线、暗线等等。
㈡怎样确定线索呢?1.以感情(心理)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为主线层层推进。
先写儿时被蜜蜂螫后看见蜜蜂总不舒服,当吃了荔枝蜜后便想去看看蜜蜂,参观了“养蜂大厦”,目睹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之后便由衷地赞美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了小蜜蜂,文章按照儿时厌蜂——吃蜜念蜂——观蜂赞蜂——梦中变蜂的心理变化过程结构成篇。
2.以物件为线索。
“物”便是文章的主轴,它左右着故事内容,连缀着情节。
冰心的散文《小桔灯》中的小桔灯就是组材构篇线索,它按照小桔灯诞生的年代——小桔灯主人的遭遇散文写作(二):线索的确定——小桔灯的来历——小桔灯给“我”的感受——小桔灯引起的思念的顺序步步推进,文章的主旨通过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小桔灯,得以充分体现。
3.以事件为线索。
如小说《红楼梦》的节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贾雨村审案的事件是选文的线索,故事开端写贾雨村复职就任准备审理命案,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写在审案的过程中,门子叙旧、献符、叙案、献策,结局写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文章主旨意蕴通过“审案”得以揭示,中心事件贯穿整个情节。
4.以事因为线索。
这类作品一般采取倒叙法循果溯因,“因”是文章主笔。
如小说《杨修之死》,先写杨修猜解鸡肋令,曹操以“乱我军心”将之斩首,思贤若渴的曹操仅因这一事就会将聪颖过人的杨修处死吗?还有何因?为解这一悬念,文章接着铺叙了六件事,这既有生活小事又有军国大事,说明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是事出有因,决非偶然,杨修被处死的原因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即是如此,它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见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作者写断腿之前孔乙己在酒店,酒客揭短,奚落他没有“进学”,孔乙己教小孩识字、分茴香豆给小孩吃,人们背地议论孔乙己和断腿原因,断腿之后的末次喝酒,等等。
这些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我”始终在咸亨酒店这个“舞台”上活动,是主人公的重要配角,无“我”难以成篇。
6.以行动(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
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表示地点和方位的词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这不同的处所正表明了空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
据此可以断定此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7.以人物为线索。
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
这个人物既可以是处在第三人称位置上的旁观者,还可以是作者本人——“我”。
人品是体现人物的重要方面。
人品也可构成文章的线索,如朱德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开篇就点明叙事线索——她勤劳的一生,作品记叙了母亲劳碌勤俭的家庭琐事,写了母亲勤扒苦做送儿子读书,后来又支持儿子革命,儿子将父母接到部队,但她们“离开土地就不舒服”,还是回了家,直到年岁衰迈还“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散文是以时间为经线、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纬线编织的典型事例。
28.以景物为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描写的景物画面作为贯穿于文章始末的线索,如鲁彦的散文《听潮》。
【佳作赏析】听潮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
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
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
我们就在一个比较幽静的寺院里选了一间房住焉,——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早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黏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现在这海就完全属于我们的了!”当天晚上,我们靠着露台的栏杆,赏鉴海景的时候,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大海上一片静寂。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
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了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gǔ)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3“怕什么。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我说。
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
”然而她怀疑我的话,她总觉得那是使她恐惧的。
但为了我,她仍愿意陪着我住在这个危楼。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内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此文描绘了三幅图画:1.大海沉睡图。
作者抓住具体的意象:波浪轻吻岩石,月光劈开云汀,海在脚下沉吟,渲染了海的温柔静穆之美;2.海潮初涨图。
波浪汩汩吐气像铃子、铙钹、钟鼓奏鸣,像人刚睡醒在转侧,打呵欠,这些突出了大海充满生气之美。
3.大海怒潮图。
海水汹涌,雷鸣般怒吼,各种声音掺杂,似千军万马,显示了雄伟壮阔之美。
全文以景象的变化构成独特完整的形象。
9.以赞语为线索。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开篇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句赞语是这篇散文的抒情线索,文章先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再写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然后由树及人,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内容上紧扣不平凡,字面上反复咏赞,线索清晰明了。
【总结】“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九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究竟安排怎样的线索最合适,这要看材料。
线索从材料中来,我们在运用时要以最能串起所需材料,最能表达感情并为主题服务为宗旨。
【本讲知识点总结】确定线索的实用方法:1.以感情(心理)为线索2.以物件为线索3.以事件为线索4.以事因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行动为线索7.以人物为线索8.以景物为线索9.以赞语为线索4【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三月十四日的前一夜今天比昨天更快活,三月十三日——一年中最有趣的维多利亚·爱马努爱列馆奖品授予式的前夜!并且,这次挑选捧呈奖状递给官长的人员的方法很是有趣。
今天将退课,校长先生到教室里来:“诸君!有一个很好的消息哩!”说着又叫那个格拉勒利亚少年:“可拉西!”格拉勃利亚少年起立,校长说:“你愿意明天做捧了奖状递给官长的职司吗?”“愿意的。
”格拉勃利亚少年回答说。
“很好!”校长说。
“那么,格拉勒利亚的代表者也有了,这真是再好没有的事。
今年市政所方面要想从意大利全国选出拿奖状的十几个少年,而且说要从小学校的学生里选出。
这市中有二十个小学校和五所分校,学生共七千人。
其中就是代表意大利全国十二区的孩子。
本校担任派出的是詹诺亚人和格拉勃利亚人,怎样?这是很有趣的办法吧。
给你们赏品的是意大利全国的同胞,明天你们试看!十二个人一齐上舞台,那时要热烈喝彩!这几个虽则是少年,却和大人一样代表国家。
小小的三色旗也和大三色旗一样,同是意大利的标志哩!所以要热烈喝彩,要表示出即使像你们这样的小孩子,在神圣的祖国前面,也是燃烧着热忱的!”校长说完走了,我们的先生微笑地说:“那么,可拉西做了格拉动利亚的代表了!”说得大家都拍手笑了。
到了街上,我们抱住了可拉西的腿,将他高高地扛起,大叫“格拉勒利亚代表万岁!”这并不是戏语,因为要祝贺那孩子,怀着好意说的。
可拉西平时是朋友们喜欢的人。
他笑了,我们扛了他到转弯路口,和一个有黑须的绅士撞了一下。
绅士笑着。
可拉西说:“我的父亲哩!”我们听见这话,就把可拉西交给他父亲腕里,拉了他们到处跑。
课后作业请自主阅读《杨修之死》,了解《三国演义》的内容,并体会以事因为线索的作用。
杨修之死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