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别墅区设计说明

别墅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 区位背景本项目位于诸暨市城西工业新城商务区。

东临五泄江滨江生态园,西邻文种路,南面和北面均为规划道路。

四、规划设计理念规划理念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使人们自我的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

2. 基地现状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9999平方米,基地内现状地形较为平坦,周边交通便利、紧邻滨江生态园,环境优雅。

1. 项目开发定位本项目的开发定位为诸暨市高档别墅标杆项目,旨在营造诸暨工业新区最适宜居住的人居环境,为住户提供一种尊贵、典雅、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规划设计原则为将本项目打造成为诸暨市的高品质生活社区,在规划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把住宅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环境对于居住生活的意义。

2. 尽可能地拓展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环境空间,使之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3. 平面规划注重形成建筑布局上的差异性,通过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创造丰富的社区空间。

4. 建筑单体设计力求形成丰富的住宅类型,和富有特点的外观造型,创造优美的建筑景观,并给客户五、规划设计方法----整体设计在现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住宅组群的空间布局与环境景观的塑造常常相互分离,在设计程序上存在先后,环境设计常常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一个“补充完善的后续工作”,并且由于群体布局的限制,不能给环境设计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弹性,环境没能发挥对于住区营造的景观意义。

在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基地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而要强化居住与景观的联系,创造一种富有诗意的栖居环境,就必须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

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体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

排屋组团之间,这样营造了排屋安详的生活环境。

2.出入口根据社区对外的交通流向以及社区内部的交通需求,规划在市政道路上设置一主二次三个出入口。

出入口由社区外部道路适当地后退,在入口与外部城市道路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

六、规划设计方案要点(一)规划结构规划以社区林荫主干道路和公共绿化水景空间划分形成数个住宅片区,在整体上形成中心、片区和组团三级空间结构。

3.车行交通社区内的道路分三级:林荫景观道路、社区主干道、社区次干道、。

社区主干道将各个组团联系起来,组团采取环形或线形次干道与尽端式组团路相结合的形式将内部的交通与社区主干道相联接。

4.停车系统社区内部高层公寓主要以地下停车库为主,可结合部分地面绿化停车位。

联排住宅私家室内车库停车。

同时考虑到社区内外人士使用会所的服务设施的需求,结合会所配置机动车停车场。

1. 住宅布局住宅类型为联排住宅和高层住宅。

庭院住宅片区:规划通过2-3排为一组,形成若干个安定的围合院落,同时使各组团与地形相结合,打破了冗长单调的视觉感受,形成如村落般的整体建筑形态。

高层住宅片区:在基地北部布置两个高层片区,以平衡其它地块的低容量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性,使项目整体容积率达到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

住宅为板式,层数为16和18层,高度不超过55米,中间高两边低,以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成为本区域的标志性景观。

为达到社区的均好性,规划重视对基地的边角空间组织,试图通过环境的营造,强化边角组团空间与片区中心乃至社区中心在视觉与空间上的联系,同时用环境来影响片区的布局形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5.步行交通步行系统由社区入口景观广场、绿化步行广场和步道、组团步行道形成层层展开递进的网络,使之形成连续的高低和曲折变化和丰富的空间层次感,结合一系列绿化、水景、活动场地,成为环绕景观、建筑的纽带和休闲交往的场所。

6.交通组织整个社区在交通组织上,采取人车混行的方式,在局部地段结合绿带、水岸组织步行系统。

社区主干道设双人行道,人行道可以与沿路的水系结合,为步行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

组团路设单侧人行道,担负组团内的步行沟通功能以及与主路步行空间的联系功能。

2. 公共设施本项目是以花园式住宅为主的社区,配套设施以集中布置为主,以会所的形式出现,在社区主入口结合中心公园设置主会所,成为整个社区的核心。

建筑面积1182.3平方米,其中设置健身中心、休闲餐饮、小型会议、活动室等。

另在基地北侧,结合高层公寓,以底商的形式布置沿街商业,成为社区与城市的一个重要界面。

(三).绿化系统1.绿化空间结构本规划充分尊重自然,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挖掘和利用景观资源,力求使社区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绿化空间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3. 景观环境营造在整体的景观环境营造上,规划将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灵秀相结合,从以林荫景观大道和水系组成的社区入口公共景观——中心广场——绿化水景步行走廊——各片区邻里环境,形成层层递进的景观层次,着力表现由公共尺度的景观环境、步移景迁的绿化步道到院落庭园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感和意境。

同时强化在整体连续的景观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适应日常休闲活动的各种需求。

建筑作为环境景观的界面注重其与景观的联系和对话,其本身也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而得以强化,主会所等重要的公共建筑需通过重点设计强化其景观性,而建筑整体轮廓线也力求形成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形态,对处于重要空间视线焦点的建筑通过其出众的体量、高度和造型强化其标志性。

1)城市商业景观界面规划着力打造沿北部城市道路的城市商业景观界面,注重社区入口对城市的开放性与景观贡献,并通过设置高大整齐的树阵、步行带、休闲绿化广场,水体等等、强化城市道路的景观性,并形成温馨而有活力的社区面貌。

2)社区中心绿化空间社区中心公共绿地依托中心会所,营造社区中心公园、绿化水系走廊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活动空间,与滨江公园水景绿化相互呼应。

2.绿化种植配置在绿化种植配置上,关键在于营造绿色景观效果,进而体现品种多样化、色彩协调并具有层次感,在总体上应做到以下三点:(二)道路交通系统1.基本模式和原则社区内部的道路,主路比较规则,东西两侧沿用地边缘,北侧作为高层和排屋的分界线,南边位于两个树木多,草坪少,且应增加常绿树种的比重;高大植物和低矮灌木的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竖向层次;以植物的自然状态为主,辅以局部的人工雕琢,形成精致和粗犷的对比。

第2/4页消防用水从给水管网中取用,不再单独设置,沿住区主干道和主要组团路每100米设消防栓一处。

3、排水规划在住区内采用分流制排水体系。

住区由西南向东北呈微坡地形。

污水最终汇入用地周边道路下污水管道排放。

雨水结合地形就近排入住区水系及周边城市道路下雨水管道。

住区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住区污水量为2839立方米/日。

住区雨水量计算采用石家庄市暴雨公式,重现期P取1年,径流系数取0.6。

住区采用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由DN200-DN600污水支管汇入入口处污水总管后,最终排入城市道路下城市污水管。

住区雨水排除系统根据规划水系分布和规划竖向设计,就近排放至水体和住区管网,雨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800。

4、电力住区用电负荷按以下标准计算:住宅用电:平均15千瓦/户公共建筑用电:70千瓦/平方米路灯及其他用电负荷:按总用电负荷的10%计按上述标准,取用电同时系数0.75,住区用电负荷为44000千瓦。

住区内组团建筑根据用电量设置3处10kV开闭所(为保障用电安全,开闭所容量控制在15000kVA -20000kVA),均匀布置在建筑组团负荷中心,并结合10kV变电站布置,组团建筑根据用电量设置配电房和箱式配电所。

10kV电缆由地块周边城市道路引入,沿住区干道及主要组团道路敷设。

住区干道和组团路单侧设置路灯,间距25米。

5、通信住区电话门数按以下标准计算:七、建筑单体设计1.联排住宅联排住宅为2-3层建筑单体,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以需求为根本,以科技为先导,体现文化情趣。

立面设计体现意大利式具有的典雅特色,营造出高尚且温馨的居住氛围。

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气候特点及市场的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同时也便于总体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多样化。

设计主要定位于高档别墅,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体现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

立面造型上力求呈现地中海风情的舒适别致的精髓,充分结合当地实际。

建筑色彩古朴协调、鲜明而不失稳重,与小区环境形成合谐统一的关系。

联排住宅的房型面积为230-285m2/户,地上高度不大于12米。

2.高层住宅高层住宅为16层和18层板式排列,均为一梯两户设计,户型面积为140-150 m2/户,地上高度不大于55米,整体风格与排屋住宅统一。

八、工程管线综合规划1. 设计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国家及省、市颁布其他相关法规和规范。

2、给水住区用水量按以下标准计算:居民生活用水:180升/人日公共建筑用水:5升/平方米日道路、车库、绿地浇洒用水:按总用水量的10%计消防及未预见用水:按总用水量的10%计按上述标准计算出来的住区用水量约为3154立方米/日。

住区供水由地块周边城市道路下给水管引入DN300供水管,各组团根据供水需求不同及消防用水管径需要,给水管管径DN150-DN20 0。

住宅电话:2门/户公建电话:1门/60平方米公共电话:每100户1门另外,住区住宅按每户2个五类线端口和2个有线电视端口考虑网络和有线电视需要。

通信管道由地块周边城市道路引入,沿住区组团路敷设8-16孔电讯管。

管内为通信光缆、网络线和有线电视光缆留有管孔,结合住区公建建设设置2处信息中心。

6、燃气住区用气按2.5立方米/户日标准,住区用气量约为8600立方米/日。

在住区入口附近设置一处燃气调压站,住区供气由城市道路引入后,经住区调压站调压后供应各组团。

第3/4页住区低压燃气管沿道路敷设,管径DN100-DN250。

规划根据住区规模,在东北角入口附近设置垃圾转运站一处,用地控制在200平方米以上,并做好环境隔离。

7、管线综合住区主干道下管线由西、北至东、南,环形道路下管线由外向内的排布次序依次为通信、燃气、给水、雨水、污水、电力;各地下管线的一般埋设深度为:通信管0.6m 给水管1.0m 雨水管底0.8—1.6m 污水管底1.8—2m 电力电缆0.8m 燃气管道1-1.5m九、经济技术指标建设用地面积:136500平方米(合205亩)总建筑面积(不含地下室):354866平方米其中小高层(回迁住宅):98880平方米高层住宅(18F):102186平方米高层住宅(28F):119500平方米排屋:11000平方米商业:16400平方米会所:2130平方米幼儿园:2270平方米物业管理等:2500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27890平方米容积率:2.60 建筑密度:20.1% 绿地率:38.7% 总户数:2450户机动车位:2 150辆其中地上:150辆地下:2000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