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四、法国文学:

浪漫主义运动高峰是在法国。它的浪 漫主义思潮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法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是夏多布里昂(“浪漫主义的教父”) 和斯塔尔夫人(“浪漫主义的产 婆” )。 法国浪漫主义的主将和领袖是雨果。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取得较高成就的还 有乔治· 桑、梅里美。
(一)夏多布里昂:(1768-1848)
《曼弗雷德》

这是一个典型的“拜伦式英雄”,拜 伦的悲观思想和个人主义反抗在这里 达到了高峰 。 曼弗德雷厌弃知识与理性,抑制欲望, 追求自由意志与思想的混杂人格反映 拜伦对启蒙思想家既否定又认同的态 度,其意志独立的思想较易使人想到 尼采等后来的文人,上承歌德,下启 尼采。

代表作《唐璜》

是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它是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 小说。 它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游遍 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末到19世 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以一种嘲讽 的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 治制度、正统教义、生活习惯、统治阶级 头面人物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 既体现了作者对普遍人性的把握,又热切 地把自由精神传达给了世界。
佛罗洛
爱斯梅拉达


爱斯梅拉达是作品的中心人物,是雨果精 心塑造的一个美的化身,寄托了雨果对美 的理解和追求。 外表美: 心灵美: 雨果按其人性理想精心塑造出来的一朵质 朴天然的人性之花。 通过她的悲剧,对那个葬送美的社会感到 无比的愤怒,控诉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势力, 这也正是形象的主旨所在。


《东方叙事诗》
《东方叙事诗》是一系列以“东方”
为题材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奇诗, 一共有六篇: 《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 《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 和《巴里西耶》 每篇都是诗体的中篇故事。
“拜伦式英雄” 他们的共同特点:
异常孤傲、忧郁、倔强,对当时社会反感、 蔑视,追求自由,具有个人主义、无政府 主义的反叛精神,伤感情调很重。他们都 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在现实社会中却 无用武之地,他们和罪恶的社会势不两立, 却又脱离人民,蔑视群众;他们以毫不妥 协的精神,单枪匹马的形式去反抗社会。 只能以失败告终。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 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 斗争目的。这些形象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 特征,故称之为“拜伦式英雄”。
(一)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勒内》描写了一个没落的贵族青年 的形象。把他写成了世界上最不幸的 人,并认为这种不幸正是出身高贵的 勒内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作者力图挽救的是那个注定要灭亡的 贵族阶级的威望。 真实地表现了一部分青年的心境。 勒内成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英雄,忧 郁是勒内式的世纪病的典型特征。

浪漫主义中的两派,消极浪漫和积 极浪漫。


消极浪漫主义(天使派) :代表没落贵族阶级的愿 望和情绪,鼓吹逃避现实、脱离斗争,宣扬神秘 主义,歌颂忍耐和驯服,美化中世纪。有复古倾 向。主人公往往是自我陶醉、消极厌世、脱离现 实的“幻想家”。 积极浪漫主义(恶魔派) :正视现实、渴望斗争, 崇尚自由解放精神,既否定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现实,将理想寄予朦胧的 未来,民主倾向。主人公往往是具有个性、有革 命要求的“反抗者”。

总体评价拜伦


他的浪漫主义,同时又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他一 生致力于对自由和进步的追求,对专制与压迫的 反抗。他不仅以他的笔来口诛笔伐,而且亲身投 入本国的和异域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连生命 都贡献给了这一事业,拜伦既是一个名声卓著的 诗人,又是一个民主主义的战士。 他的思想上,有其消极的方面,其笔下人物大多 带有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但是从他前面 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拜伦的个人主义和悲观主义 正在逐渐得到克服。
青年雨果接受社会革命思潮的影响,成了 积极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写了一部戏 剧《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序言
序言非常重要,是法国浪漫派对当时在法 国文坛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派的一个挑 战式的宣言。在序言中,雨果从艺术上激 烈地批判了古典主义派,特别是批判了我 们前面提到的“三一律”。 提出浪漫主义美学主张: 1.美丑对照的原则; 2.强调真实是经过想象力加工的真实;



4、追求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一,对历史动力的认识: 古典主义:一元,向心; 浪漫主义:多元,离心; 第二,对待理性的态度: 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道德;
浪漫主义:鼓吹非理性、非道
德、强调唯美;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三,文学艺术的目的: 古典主义:道德劝善;
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拓者,对
整个法国的浪漫运动有很深刻的影 响。
在宗教方面主要著作是《基督教真
谛》;
两部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夏多布里昂:(1768-1848)
《阿达拉》通过夏克达斯和阿
达拉的故事,力图使人相信基 督教的“庄严伟大”,宣扬原 始罪恶,惟有基督教能使人免 遭尘世苦难的观点。 这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最成熟的浪漫风格《巴黎圣母院》
作者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倾向——把佛 罗洛看作基督教中黑暗势力的一个象 征,加以猛烈的抨击,歌颂了美和爱。 艺术上的特色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 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恶与善并存。 美学思想,关于美丑对照的原则 。

佛罗洛形象


他既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又是宗教恶势 力的牺牲品,本来很有人性,宗教生活、 教义把它变成违反人性的禁欲主义者,但 其道德观使其自然本能和欲望畸形化变为 疯狂兽性。 矛盾性更深刻的暴露出了宗教生活、教义、 势力的违反常人性,使一个本来正常的人, 甚至是优秀的人陷入罪恶和痛苦的深渊。

浪漫主义:不应该强调文学服务于客 观世界目的; 第四,人物上:


古典主义:主要人物高大、崇高、贵 族; 浪漫主义:主要人物畸形、特殊、有 传奇色彩;

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区别
第五,形式上:
古典主义:严整、典雅;
浪漫主义:多变、破碎、诡谲;
第六,语言上:
古典主义:规范化;



格林兄弟
三、英国文学:
在19世纪的头30年里,英国的浪漫主 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对欧 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1771- 1850)、柯尔律治(1772-1834)、骚 塞(1774-1843)—消极浪漫主义 拜伦(1788-1824) 、雪莱(1792- 1822) 、济慈(1795-1821)和农民诗 人彭斯—积极浪漫主义
爱斯梅拉达
“她长得很美,褐色的长发、漆
黑的大眼,不时轻轻一抿的小 嘴,纤细轻盈的腰肢、精巧灵 活的双脚以及举手投足间显现 的天然和谐的神韵,如天籁般 迷人的歌声,可以说是造物的 精品 。”
卡西莫多

他是一个外表丑与内在美的紧密结合。
作者给了外表丑陋无比的加西莫多以一个 无比高尚的灵魂。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美 学原则,也表达了自己对道德美的追求。 雨果对加西莫多的饱含赞美的,与外表奇 美的爱丝梅拉达一样,奇丑的无比的加西 莫多同样寄托了作者的道德理想。相貌的 丑无关紧要,关键的是灵魂的崇高。
(二)拜伦(1788-1824)

拜伦长诗《该隐》 里有这样一段:
谁会为了恶本身带 来的悲苦而一心去 追求恶呢?没有一 个人——决不会这 样。之所以追求恶, 那是因为恶乃一切 生物与非生物借以 产生之酵母!

(二)拜伦(1788-1824)
桂冠诗人骚塞称拜伦是一个魔鬼。
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天生跛
卡西莫多
“长得奇丑无比,四面平的鼻子,
马蹄形的嘴,锗鬃似的赤红眉毛, 大瘤遮住的右眼和小小的左眼,城 垛样参差不齐的大牙,分叉的下巴, 驼背,罗圈腿。是人间罕有的丑 陋。”“所有的女人对他心怀不满, 恨他其貌不扬简直要到疯狂的地 步。”
浪漫主义文学
启蒙文学作为一种舆论准备,直接
催生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人的 思想解放。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动欧洲从封
建时代转向资本主义时代。 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一 股燥热的文学浪潮,浪漫主义文学 思潮。
一、浪漫运动在文学上的特征

1、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 2、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 3、重视民间文学:
足 -“才子加流氓”。
因对英国的反动统治阶级抨击而被迫
离开祖国-同情和支持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亲身参加意大 利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参加希腊人 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武装斗争-死在行 军床上
成名作是《恰尔德· 哈洛德游记》

鲁迅称拜伦是浪漫诗派的“宗主”; “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思想界 君王”。
湖畔派三诗人诗作特点
湖畔派三诗人的诗作一般都是
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
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淳朴”
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他们诗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歌唱
自然,崇拜自然神。
湖畔派三诗人诗作特点


忘情于湖光山色,沉浸于“天人合一”的 理想境界,抒写人性自由与美的赞歌。讴 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华兹华 斯《丁登寺》) 。 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在神秘奇幻的宗 教式的自然世界里乞求上帝的灵光普照万 物,让人间变得像天堂一般圣洁和光明。) 和异国风光 。 (柯尔律治《古舟子咏》)

(二)雨果:(1802-1885)

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 的杰出代表,法国恶 魔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 小说家和政论家。 雨果也是一位长寿作 家,他的创作生涯长 达60年之久。他的创 作反映了法国的重大 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