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doc 51页)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doc 51页)

路基分部工程开工报告(doc 51页)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3)1.1编制依据 (3)1.2编制原则 (3)二、工程概况 (3)2.1工程地质 (3)2.2水文地质 (3)2.3气候条件 (4)2.4地点、数量、时间 (4)2.5.修筑临时便道便函 (4)三、填方路基施工方法 (5)3.1施工前准备 (5)3.2清表 (5)3.3清表后原地表处理 (6)3.4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6)3.5.土质路基与土石路基施工 (6)3.6填石路提的施工 (10)3.7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图 (11)3.8路基填筑注意事项 (14)四、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 (15)五、填挖交界处路基施工 (17)六、路基修整及坡面防治 (22)七、土石方路堑的开挖 (23)7.1石方路基开挖 (23)7.2半填半挖段爆破施工 (28)7.3深挖路堑爆破方法 (29)7.4边坡控制方案 (31)7.5爆破块度控制 (33)7.6爆破安全 (34)7.7土方路基开挖施工方法 (36)八、清淤回填施工方案 (37)九、三背回填施工 (40)十、质量标准 (42)十一、质量保证措施 (46)十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7)十三、施工环境保护要求 (47)十四、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48)十五、人员保证措施 (49)十六、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0)路基土石方K32+200~K33+963段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2)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1-2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3)现行公路设计及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公路规程、规则;4)现有机械设备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情况。

1.2编制原则1)以设计文件、施工规范为依据组织施工。

2)规范作业程序,强化各项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等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工程目标的实现。

3)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简化施工环节。

二、工程概况2.1、工程地质①、本路段沿线出露地层岩性复杂,按时代顺序由新老依次为:第四系(Q),三叠系(T1)下统,二叠系上统(P2),二叠系下统(P1)。

经外业地质勘查沿线地质层出露情况如下:②、K32+200~K34+240段主要出露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组P2,灰绿色,深绿色,块状,杏仁状玄武岩。

二迭系上统潭组P2I,蝎黄色,灰绿色砂岩,粘土岩夹灰岩,炭质页岩及煤层。

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P1q+m,灰色,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2.2、水文地质①、本路段测区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河流属山区雨源型河流。

河流水量主要受大气降雨影响,夏季降雨量充沛,遇暴雨昌满溢两岸;秋冬季降雨量少,河流量锐减,部分河床暴露。

灰岩,白云岩融化程度发育,落水洞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

②、测区内地下水类型根据岩性及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水动力特征,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空隙水三大类型,其中对公路工程构成影响的主要是隧道工程中的岩溶地下水的涌水问题,特别是以管道形式存在的的地下岩溶介质。

2.3、气候条件本项目区域内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无霜区长。

多年平均气温11℃-1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年降水量1000-1300mm,但降雨量地区分配不均,降水分布由东向西,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2.4、地点、数量、时间①、本分部工程位于K32+200~K34+240段,主线长2.04Km。

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

②、路基土石方总量为:131.1万m3,其中挖方80.4万m3,换填压实方7.8万m3,填方42.9万m3。

③、施工时间:2012年1月2日~ 2012年10月23日2.5、修筑临时便道便涵为使挖方段土料运输到填方路段,使路基土石方施工顺利进行,必须根据施工路段地形在坡脚外、路线内修筑施工便道,并使施工便道贯穿全合同段,便道通过沟渠、灌溉水道时应埋设涵管,保证能排洪,能灌溉,不影响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

必要时可在临时便道外挖排水沟,并与当地沟渠顺接,保证便道内无大面积积水,必要时应填筑碎石土或其他材料以便于雨季施工。

三、填方路基施工方法3.1、施工前准备①、测量准备:K32+200~K34+240段已完成对原有导线、中线及水准点的复测,施工复测的精度符合要求,并在主要工程段落增设了水准点、导线控制点,并对原地面纵横断面进行复测并绘制横断面图,整理成资料递交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

②、试验准备:试验室人员已全部到位,投入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共计54余台(套),满足工地施工试验及检测要求。

于2011年11月10日通过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的验收。

同时,工地试验室的临时资质,组织试验人员做好项目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及砼、砂浆配合比的选配工作。

③、临时用水、用电:利用山泉、溪水经净化后作为生活及施工用水:建设临时变电站解决施工用电,各工区备一台250KW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电源。

3.2、清表①、在路基K32+200~K34+240段施工之前,将占地范围内的地表的农用表土、腐植土、树丛、树根、杂草、杂物、垃圾、渣土等一切不适宜路用的材料进行清除,清除表土平均厚度按0.2m厚计,如有特殊情况,可根据地质情况适当加深,然后用装载机装和自卸汽车将清表后的杂质土运到弃土场存放。

②、如在清表过程中遇到地表不适宜材料过深且数量巨大时,我部将上报监理工程师。

③、在路基清表过程中,对于水沟淤泥要先抽水后挖淤泥,然后根据设计要求换填砂砾。

3.3、清表后原地表处理清表后碾压原地表土,先用压路机静压1遍、微振、强振各1遍,压路机碾压1遍,在压路机静压1遍完成后,我部开始安排试验人员检测压实度,此后每压1遍压实度检测一次,直至压实度达到93%以上,然后布料。

软弱地基如需换填的,根据设计及实际情况而定,回填砂砾。

3.4、路基工程施工方法①、路基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化作业。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土方运输为自卸汽车,土方运距在100米以内采用推土机施工,运距在500~1000米以上时采用汽车运土。

路基的挖填应做好土方平衡调配,提高土方利用率,减少土方的运距,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本路段土方调配图。

路堤的填筑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

路堑开挖时,如遇坚土或岩石按设计要求采用预裂爆破、微差爆破、光面爆破。

不允许放大炮影响边坡稳定的施工方法。

②、路基填筑范围内因清表发现的坑、洞、墓穴,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夯实到填筑高程,压实度不小于93%,清表过程中发现局部软基应立即向驻地办报告。

通过驻地办与总监办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③、路基临时排水,做好路基施工阶段的临时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地面积水对路基的浸泡,使路基能经常处在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并防止路基受冲刷流入农田。

在路基施工前根据地形设置临时截水沟、排水沟等,将水引排到路基范围之外。

排水沟、截水沟分段设置出水口,临时排水设施应尽可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3.5、土质路基和土石路基的施工3.5.1路基填筑(填土)1)施工流程路堤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初平,再用人工配合凿平,压路机碾压。

施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查区;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及晾晒、机械碾压、检查签证、面层整修。

2)卸土控制填筑前测量工程师对路基中桩进行恢复(并布设10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布设3个子控制点)测量其高程,以控制路基宽度及填筑厚度。

用石灰或打桩挂线等方法定出方格网,计算其面积。

填土按松铺厚93区40cm、94区30cm、96区28cm计算每个方格中填土的方量,以确保路基每层填筑厚度达到要求。

填筑时,专人指挥车辆控制卸土间距、并随时清除填料中的树根、杂物。

虚铺系数为1.3~1.45,具体施工时按照实际情况及土质确定摊铺系数。

3)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大致平整后再用人工配合凿平,并使路基表面平整,横向有一定横坡(第一层可小于2%,等以后逐层达到设计横坡要求)。

在平整时注意路基的纵坡和横坡,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横坡应该适当加大以利路基排水,一般情况路基横坡要求2%,为利于排水可加大到3%~4%。

整平后按检测标准测量松铺面标高。

4)检测含水量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测试,当含水量过大需晾晒;当含水量过小需均匀洒水湿润;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以内时即可进行平整。

5)碾压路基压实采用20T振动压路机碾压程序:一般工艺为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2~6遍(同步检测结果定),弱振1遍,最后再静压1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碾压方法:碾压前向压路机司机进行技术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起讫范围、压实遍数、压实的速度等。

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0.4m。

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6)压实检测压实度是填方路基的一个重要指标,压实度检测方法采用灌砂法。

压路机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程操作。

由于各段土质不同,应反复试验调整,直至工艺最佳。

若控制压实遍数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填土厚度。

经压实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转入一道工序。

不合格处应进行补压后再做检验,直到合格为止。

3.5.2路基填筑(土石混合)土石混合料填筑路堤时,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

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应先铺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石屑整平后碾压。

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摊铺。

1、场地清理机械平整施工场地,并满足测量定位、放线与路基施工要求。

现场清理过程中,须将原地面树根、杂草、淤泥质土清除干净,并且需要进行整平,压实度不小于93%,对清除杂物集中堆放,弃运至指定地点。

如清表后原地面过于潮湿,需进行翻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测量放样清表完成后,由测量人员据施工图设计放出路基的中桩、边桩、坡脚线坐标和高程,直线段按20m每断面控制,个别地段原地表起伏较大的进行加密测量,加密后按10m每断面控制。

在测量工作完成后及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以便计算路基挖填量。

在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工作。

相关主题